開封的這個小鎮上,岳飛廟和關帝廟相鄰,關羽還要"大"一頭

2019-09-18     旅遊看開封

岳飛和關公是中國的兩大"武聖",但兩人卻很少做"鄰居"。而開封的朱仙古鎮,則打破了這一常規:關帝廟在東,岳飛廟在西,兩個建築群比鄰而居。

不過,雖然身處一地,但兩者的地位可不一樣。由於朱仙鎮為岳飛大破金兀朮之地,所以明代興建岳廟時,這裡與湯陰、杭州、武昌並列為全國"四大岳廟"。

朱仙鎮岳飛廟坐北向南,為三進院落,外廊呈長方形,整個殿堂恢宏莊嚴,碑亭林立,刻繪塑鑄,豐富多彩。與此同時,"風波亭"、"五奸跪忠"鑄像等岳廟的基本建築特色也得以修復,是人們悼念這位民族英雄的重要場所。

在歷史上,明代于謙,清代乾隆皇帝,以及楊成武、朱穆之等人均在此瞻仰前人遺蹟,並留有墨寶在此。如今,岳廟仍存有碑碣多方,其中,以《道紫崖張先生北伐》和《滿江紅》兩碑最為著名,字體蒼勁,流暢奔放,為碑中上品。

隔壁的關帝廟建的比岳廟晚一點,大約是在公元1527年,由山西一帶的客商再次興建。人氣也比岳廟要差一點,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麼一處所在。

居於東側的關帝廟前門高聳,碧瓦紅牆,廟宇宏大,建築雄偉,也是一個坐北朝南的建築格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大門上的題字為"大關帝廟",難道這樣就可以"大"隔壁的鄰居一頭嗎?

從關公信仰的淵源來看,原本僅僅是漢壽亭侯,死後經過歷代皇帝的加封,才有了"關帝"之名,到了清代變得更加突出,遂取代"岳飛"成為官方公認的"武聖",被各地民眾立廟紀念,尤其是在商人、社團中尤為突出,只因"忠義"二字聚攏人心。

關帝廟中,有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松樹非常奇特,主幹上分四支樹杈,當地百姓把這棵樹叫"桃園四結義",亦稱"四人松",三支喻作劉、關、張,第四支喻為諸葛亮。

春秋寶殿中,關羽塑像栩栩如生;兩側的壁畫則多為關羽生前的事跡。而死後供奉的關公,也得到儒釋道三家的承認,因此,該關帝廟中還設有三聖殿,分別供奉老子、孔子和釋迦牟尼。

朱仙鎮的岳廟和關帝廟相鄰,關帝廟還加了一個"大"字,或許正是"武聖"演變過程中的官方主導信仰的一個縮影。但不管怎麼說,關公信仰目前比岳飛信仰更普遍一些,但朱仙鎮的岳廟卻比"大關帝廟"更出名一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8hGRG0BJleJMoPMJQJ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