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連公公都敢拒絕:這麼剛的「豪門媳婦」,育兒就靠這個

2019-11-14   育兒媽媽

近日,體育世界冠軍郭晶晶亮相《中國體育英雄聯盟》,揭秘了自己的婚姻和「虎媽」身份背後的故事。


她說,結婚沒有所謂的門當戶對,自己嫁入豪門,只因丈夫「是個很有原則的人」。

婚後孩子出生了,她也將「原則教育」視為準繩。

從一件小事可見一斑: 公公霍震霆想要和孫子霍中曦玩,郭晶晶硬是要求兒子做完作業才能玩。

霍震霆何許人也?香港四大富豪之一,霍英東集團公司總經理。

如此叱吒風雲的人物,郭晶晶也「不給面子」。

難怪公公和網友們都說她是「虎媽」。

不過,正是她的「嚴格」教育,兒子四歲就懂得三種語言,能幫忙照顧妹妹們,去到哪裡都深受歡迎。

不得不佩服,「虎媽」郭晶晶很厲害! 美國學校給父母們的教育手冊中有這樣一句話:

「別讓我養成壞習慣。年幼的我,需要你幫忙判斷對錯。」 孩子在成長路上,言行舉止、思想作風都受父母的影響。

原則性越強的家庭,孩子越有可能走上正道。

1

堅持向孩子說「不」

一次和同事一家逛商場,路過玩具店。

同事的5歲兒子看中擺在櫥窗上的變形金剛,要求媽媽買給他。

同事立馬拒絕,表示家裡玩具很多,不能亂花錢。

結果小孩硬是要,留在原地不肯走,口裡不斷重複「給我買,給我買」。

周圍人來人往,同事有點尷尬,只好悻悻答應,趕緊帶兒子進店付錢。

看到這一幕,才發現同事常常抱怨兒子難教,是有原因的。

做父母的,對孩子已提出了要求,最後卻沒法堅持,反倒妥協,很難保證孩子能一朝一夕變得乖巧懂事。 想要孩子行為端正,父母要懂得說「不」。

在《媽媽是超人》中,梅婷的丈夫發現3歲女兒快快和小朋友發生爭執,還弄痛了對方。

他讓女兒道歉,女兒性子倔,硬是不肯,場面一度尷尬。

在一旁的梅婷始終支持要女兒學會道歉。 在她看來,堅持父母的是非觀很重要,跟孩子年齡小無關。

孩子傷害了別人,想要逃避責任,這樣的行為絕不允許。

最終,在梅婷和丈夫的堅持下,快快懂得了開口說「對不起」。

網友紛紛點贊:這對父母,三觀超正!

面對不符合原則的事情,父母何種態度至關重要。告訴孩子不行,是拒絕他犯錯;

約束他的行為,才能培養出心智健全、思想成熟的孩子。

錢文忠教授說過:

「我們對孩子沒有一些控制、抑制、約束,一味以愛的名義對他們讓步,這樣的教育是不對的。」

心有點硬的父母,才是真心愛孩子的人。 不妥協不讓步,乃教育之關鍵。


2

沒有原則的教育,容易把孩子養廢

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做家長的一定要有原則?」 高贊回答是:


「家長有原則,孩子做事才會有規則感,知道界限不能逾越,秩序不能破壞。尊重原則,其實就是善待生命,但很多人並不明白。」

深以為然。

曾看過一個故事,關於小偷和母親。

小偷小時候,習慣在學校里隨手帶東西回家。

母親知道,非但沒有責備他,甚至還稱讚他。

嘗到「甜頭」的孩子,開始將手伸向同學和老師。

每次他帶自己的戰利品,母親都大大誇獎他一番,覺得他懂事,能夠幫媽媽減輕經濟負擔。

等到孩子長大,他這種小偷小摸的行為變本加厲。

有一天,他偷別人的車時被警察發現了,直接送去警局。 母親得知後痛哭不已。 小偷讓母親靠前,想要說幾句悄悄話。

當母親湊過耳朵時,小偷將母親耳朵使勁地咬了下來,說: 「當初我偷拿學校的東西給你,你如果打我一頓,我今天就不會是這種下場!」

是啊!如果這位母親能管管孩子,從小端正他的三觀,他何苦成為階下囚? 沒有原則,就沒有底線。

養不教,父之過。連最基本的原則都沒有堅守好,父母難逃其咎。 閭丘露薇說:


「無條件的愛和堅持原則,並不矛盾,其實也必須同時存在,不然的話,愛,就會變成溺愛。」

別讓自己錯誤的愛,廢掉一個孩子。

3

確立原則,父母責無旁貸


心疼孩子,不忍他受委屈,是為人父母的本能。

但這樣的愛和關懷,沒了底線失去原則,於孩子成長無益。

想要確立育兒的原則和底線,父母起碼要做到這三點:

1.父母雙方「統一戰線」

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就連昔日的競爭對手希拉蕊都忍不住盛讚。

身為5個孩子父親的他,雖然有過3段婚姻,可卻從未曝出任何醜聞,子女們優秀到令人羨慕。

他成功的育兒秘訣背後,就是要和「妻子統一戰線」。

他的妻子說:


「如果我對孩子們說『不』,他們會去找自己的爸爸:
『爸爸,我們能得到這個嗎?』
特朗普會問:『你們媽媽怎麼說?』
孩子們會告訴他:『媽媽不同意』,特朗普就會告訴孩子們他也不同意。」


夫妻間不互相拆台,才能讓孩子清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他也就不再浪費時間、亂花心思在細枝末節上了。

2. 以情帶理

原則性強的父母,多少有點「狠心」,可不要要求孩子為遵守而遵守,總要顧及孩子的感受,以情帶理。

在《不可思議的媽媽》中,小魚兒在吃飯時想要玩玩具,十分堅持。 媽媽胡可並沒有妥協,依舊用溫和的語氣對孩子說:


「我知道你很想讓玩具『變身』,你很想讓它變成拿著武器的機器人,但是要等到吃完飯以後,這是規則,你要遵守規則。」

想要孩子聽話,不是強迫威逼,而是從他的感受出發。情到了,理自然就通。

3.立原則,越早越好

孩子搗蛋調皮,父母最有用的護身符是:孩子還小嘛! 事實上,孩子越小,越要樹立原則。 李玫瑾教授說過:

「六歲前父母說的話是黃金,十二歲後說的話是垃圾。」

父母教育不找理由,趁孩子還聽父母的話時,告訴他生活做事的原則,教育才顯得省心省力。


4

人們常習慣將孩子比喻成一塊原石。

父母是工匠,一刻一錘、一鑿一修將孩子塑造到底。

是賞心悅目的藝術品,還是充滿遺憾的殘次品,講究心思,也需要章法。

趁孩子還沒有定型之前,父母樹立好管教的原則,對孩子來說,是一種保護。

立得好,孩子一生亨通,容易走下去;立得不好,孩子未來藏著諸多的隱患。

不要讓孩子在受盡生活之苦時,還來怪罪父母: 「就是因為您做事沒原則,才害我一生過得一團糟!」

要知道,引導孩子走正路的意義遠勝過一切。

願每一個父母,都能擁有一份刻意,堅守原則,讓孩子長成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