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糖小糖
鄰居今年四十三歲,大女兒有14歲了。前幾年國家放開二孩政策,鄰居趕著趟懷孕,生了二孩。
自從有了小寶,就很少看到鄰居和大女兒一起出門。問及原因,「孩子大了,現在家庭聚會也不愛去,出去旅遊也不愛去,就喜歡自己一個人呆在書房,再不然就是我們給點錢她出去和同學一起玩。」
有一次我碰到他們家大女兒,隨口聊天,她說:「我不喜歡和我妹妹一起出門的原因是,有的人還以為是我生的孩子呢。不喜歡和爸媽出門,是因為每次出門都他們都要帶著妹妹,有時候感覺自己像個外人,他們是一家三口,我也不好意思去打擾,還不如一個人安靜地躲在家裡舒適。」
我聽完心口略疼,這個曾經到我家在沙發上蹦蹦跳跳的小姑娘終究已經成長為大姑娘了。她比以前更懂事,更有禮貌,但我看了卻更加心疼。因為她的懂事除了因為年歲的增長,還有不得不獨立的自覺。
與生密胎不同的是,兩個孩子相差兩三歲,父母內心依舊無論從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還會把大寶當作孩子來照顧,但高齡夫婦生二胎,他們會覺得:大寶都快成年了,心理也成熟,生活也能自理,只要他的學習成績不落下,其他都不是大問題。
可是,孩子終究是孩子,再怎麼樣都需要父母的關心和愛護,父母不能把身心都放在小寶身上,不論兩個孩子相差多大,都要儘量做到一碗水端平。
一、父母每天要留一定的時間單獨給大寶,和大寶談心聊天。大寶在學校也會遇到問題,也會有負面情緒,回到家看到父母都圍著小寶轉,想要吐出的話也就憋了回去。久而久之,心中肯定積著不少的怨恨無處發泄。
二、出遊不忘記大寶。鄰居家的大女兒不願出去的一大原因就是覺得父母都圍著小寶轉。其實在家庭出遊前,父母要及時分配工作任務,每個人各司其職,把大寶的角色轉換為家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讓大寶依舊有存在感和被需要感。
三、自身保持學習。很多媽媽為了教育好小孩子,會不斷地保持學習。但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成型穩定下來,父母就覺得「孩子也就差不多這樣了,自己再學習教育理念也改變不了什麼」漸漸就停止了學習,忽視了孩子在成長中不斷變化的需求。因此,時刻保持與時俱進的學習,至關重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