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條件好了,飲食方面也變得越來越細緻。為了給孩子補充全面的營養,讓孩子多吃點兒好的東西,爸媽們沒少花心思。
但是,有不少爸媽又困惑了:我家寶寶什麼東西都不愛吃,是不是積食啊?
關於積食,確實是父母們的一個心結,只要寶寶不願意吃飯,不願意喝奶,都歸結於「積食」的頭上,擔心長久下去,積食會導致寶寶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個問題!
積食是中醫的一種說法,西醫則指的是消化不良
最常見的症狀是:腹脹腹痛、排便困難、大便比較臭、口臭、食慾差、晚上睡覺不踏實、噁心、嘔吐,甚至會引起孩子發燒。
寶寶長期處於腸胃不良的狀態會導致身體虛弱、營養物質跟不上機體的需求,容易感冒、注意力不集中。
為什麼孩子容易積食?
「積食」多發生於嬰幼兒,這與嬰幼兒的消化系統、飲食規律等多種因素有關。
1、飲食不規律、食物選擇不當
俗話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
孩子們常常難以管住自己的小嘴,面對好吃的東西往往會吃得太多,吃得過飽,吃東西沒有節制,這樣就容易導致積食了。吃奶的寶寶也一樣,媽媽無節制地給寶寶喂奶,容易積食。
另外,媽媽給寶寶添加輔食時,輔食添加不規律,食物搭配不當,過早食用了大量的澱粉以及脂肪類食物,也是導致寶寶積食的原因。
2、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全
寶寶的消化系統不完全,各種消化酶量少,活性低,而嬰幼兒需要更多熱量來滿足其生長發育,因此消化系統負擔重,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
3、其他因素
腹部著涼,過度哭鬧,情緒緊張,感染及濫用抗生素等,都會減弱胃腸道消化吸收能力,導致積食。
寶寶積食了,怎麼治療?
媽媽們注意了,寶寶積食的影響,應該是以生長結果作為標準,而不是以喂養過程或方法。
兒科醫生崔玉濤:
如果寶寶出現了消化不良,言外之意就是營養的吸收受到了阻礙,那一段時間內的生長受到了影響。但如果孩子身高體重在這段時間內長得非常好,就不用擔心;否則,如果這段時間長得偏慢,那就要帶孩子去看醫生,並尋找原因。
當出現長期厭食、食欲不振伴體重不增或體重下降、貧血,又或者是腹痛、腹脹伴發熱,腹瀉伴便血或有脫水症狀,必須及時看醫生。
那如果症狀沒有那麼嚴重,除了觀察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我們還能怎麼做呢?
家庭護理。選擇合適的食物,培養正確的飲食習慣和規律,改變飲食結構,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
飲食調理。想要給寶寶緩解積食症狀,可以熬山楂水、煮蘿蔔粥,白蘿蔔、山楂都是非常好的食療食材。
適當按摩。可順時針給寶寶輕輕揉一揉小肚肚,來促進腸道蠕動。
如何預防寶寶積食?
方法很簡單,不要給寶寶吃太多更不要亂吃。
0~1歲寶寶:家長應該按需喂養,不少喂也不過度喂,輔食添加要科學。
1~2歲寶寶:每餐給寶寶吃的食物種類以及量要控制,不要大量單一給予寶寶喜歡的食物。
2歲以上寶寶:避免暴飲暴食,遵從膳食寶塔的膳食建議科學飲食,多進行戶外運動。
其實,排出了病理性的原因導致的積食,大部分寶寶消化不良,是喂出來的!
媽媽們可以參考以下的具體做法來幫助預防:
(1)喂食不要單一。能吃輔食的寶寶,不可以一直喂同一種食物,按照月齡給寶寶添加輔食。
(2)不強迫喂食。寶寶不吃飯時,證明他現在還不餓,強迫進食的話容易導致消化不好。寶寶疲憊或精神緊張時,避免喂食;另外,不建議邊吃邊看電視。
(3)吃清淡食物。尤其是節假日過後,建議吃些清淡的食物,有利於積食症狀消除。平時少吃脂肪含量高的動物性食物,儘量不吃油炸、膨化、高糖食物。
(4)調整飲食。寶寶平時可以吃些易消化、半流質或流質的食物,比如軟飯、米粥、爛糊面、小餛飩等,忌脹氣不消化食物。
(5)避免著涼。睡覺的時候要注意蓋好被子,以免寶寶肚子著涼引起消化不良。
平時多注意帶寶寶進行戶外鍛鍊,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對改善積食症狀也有好處。如果是大寶寶出現了消化不良的症狀,媽媽們可以嘗試一下少吃多餐,又或者減食或停食一頓,以利於腸胃功能恢復。
媽媽也別過於擔心,只要調整飲食,養成好的習慣,就能很快恢復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mKg7W4BMH2_cNUg0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