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楊荔鈉:《媽媽!》很合適做三部曲的終曲

2022-09-16     中國電影報

原標題:導演楊荔鈉:《媽媽!》很合適做三部曲的終曲

十年前,楊荔鈉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創作「女性三部曲」,但她不知道會如何收尾。在決定創作《媽媽!》之前,楊荔鈉有很多可選擇的方案, 唯獨這個有關85歲的母親和65歲的女兒的故事讓她魂牽夢繞。

從《春夢》《春潮》一路拍到《媽媽!》(原名:《春歌》),楊荔鈉用鏡頭將女性在人生不同階段可能經歷的酸甜苦辣娓娓道來。最終停留在《媽媽!》也讓她覺得「很合適」,因為它不僅呈現了與《春潮》不一樣的母女關係,還用現實與詩意交織的表達去探討有關生命的終極命題。

為什麼是阿爾茲海默?

楊荔鈉從紀錄片處女作《老頭》開始關注老年群體,用她的話來講就是「老年議題、女性話題,包括兒童,好像自然而然自發地組成了我創作的一個脈絡,我的鏡頭就沒有離開這些社群和人群。」

可是,在老年人的多種病痛中, 楊荔鈉為什麼選擇了阿爾茲海默病來展現?她有兩方面的原因。

「拍上一部作品《春潮》的時候,我就創作過一個患阿爾茲海默症的角色,但最終沒有用在電影里。我覺得這個疾病有一點特別傷感: 『如果我們什麼都忘了,還算不算來過這個世界?』

另一個原因在傷感之餘反而溢出了很多關於愛的思考。楊荔鈉覺得阿爾茲海默病最打動自己的是,「我不認識你了,但我依然愛你。」在患者逐漸丟掉記憶、丟掉自己時,「媽媽」、發霉的麵包、三下響指等那些「愛的記憶」依然存在,它們是到訪過這個世界的最好證明。

在細緻刻畫阿爾茲海默病患者時,楊荔鈉和她的團隊不僅請到了天壇醫院的專業醫學顧問,還走訪過患者家屬了解具體情況。楊荔鈉非常清楚,她要在同類題材中找到特別之處。在《媽媽!》中,我們看到了不一樣,奚美娟扮演的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多了發病時的暴躁易怒、清醒時的愧疚自責,尤其是在打罵母親時的真實呈現。

在阿爾茲海默症發病率逐年翻倍提升的前提下,女兒患病、母親照顧的設定能夠讓「母女關係有進一步戲劇化的推動」,也可以「提醒我們疾病不是長輩的特權,人生有很多意外和不可能預知的東西,隨時都會發生。」

匯入大海,生命的終極問題

楊荔鈉有時告訴自己,要如同電影中站在海邊嬉鬧的母女,從容地面對生命的終極問題。

影片中女兒說:「媽媽是海,我是一滴水,爸爸是一條不會游泳的鯨魚」,楊荔鈉用鏡頭回應,「在大海的懷抱中、夕陽下,有那麼一個片刻我們回到了人之初的階段。我想那個東西是很美的。最終還是回到了生命的終極問題,就是 我們從哪來、我們到哪裡去。

在回答生命的終極問題之前,楊荔鈉用顛倒的母女關係、「不在場」的父親表達了最普通家庭之間的愛。

從「調皮」的母親到認真照顧自己和女兒的「媽媽」,楊荔鈉用變故的命運呈現了母愛力量。她覺得母親的變化是「一種本能,一旦生活面臨考驗時,母親自然就會有一種自我犧牲精神,她在這個時候就會變得無所畏懼,她甚至都可以說出『為什麼這個病沒讓我得』,我覺得每一個母親都可以做到這樣。」

「不在場」的父親被她解釋為「影片里的魂魄,沒有他就沒有這對母女,所以他把三個人的關係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在昏黃的燈光中看到年幼的自己與父親跳舞、拆下門讓父親走進家門、擺放好花盆迎接父親等等都在低語訴說著女兒對父親的愛戀,「 在觀眾眼裡父親是個逝者,在女兒眼裡他是復活的,同時這個家庭雖然破碎了,但是這個家庭他們曾經有那些過往,曾經我們每個人都能同樣體會到那種彼此相愛的心。」

或許有人會問,這個知識分子家庭怎麼能說是普通呢?但是在導演看來,「這個家庭就是中國成千上萬個家庭當中的一個普通的家庭。」歷經過歲月洗禮的三口之家、母女最為常見的教師身份、家庭表達愛的暗號,都在強調著一種最普世的情感——不管是怎樣的你,我都會愛你。「希望觀眾看完電影離開電影院以後,如果很難開口對身邊的人說我愛你,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愛。」

不是催生,是代際延續

「影片里周夏帶著自己的女兒回到母女家裡,有網友說這是一部催生片,這真不是我的意思,我更想說這是女性代際間的延續,也是照進母女疲憊生活的陽光……」這是楊荔鈉在豆瓣上寫下的話。

從影片內容上看,周夏的存在更多的是救贖。楊荔鈉坦言,設定周夏這個人物有她存在的必要性,當奚美娟飾演的女兒看到周夏犯錯誤的那一刻,她可能想到了自己,因為她也在青春年少時犯了錯誤,但那時沒人提醒她,她不想讓周夏成為當年的自己,所以她倆是一種雙向救贖的關係。

伴隨著明亮的陽光和輕快的音樂,帶著孩子出現的周夏再次出現在這個家庭中,「 小孩代表著新生命,也是代際女性關係的延續,同時周夏像一縷陽光照射進這個家庭,為她們帶來活力。」她期望能夠喚醒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那就是原諒在年輕時犯下錯誤的人,用愛、關懷和一絲善念換一個美好未來的饋贈。

更有趣的是,影片的導演、演員、製片人、攝影指導等幾乎都是女性,也完成了戲外女性電影創作者的代際延續。正如導演的描述,「 這是一部由女性智慧結晶組成的電影,擁有著充滿了美的、愛意的、善良的等美好詞彙的特質,它獨屬於女性電影人。

這種延續也源自楊荔鈉內心深處對1930 年左右出生的那一代知識分子的關注。「他們對社會有擔當、對國家充滿愛,我之所以想拍他們,也是向那一代知識分子致敬。他們曾經像燈塔一樣照亮過這個世界,年輕的一代也是沿著他們的步伐走過來的。」

延續不僅僅是對過去的關注,更重要的是對過去的自信表述。楊荔鈉說在電影里有著自己的野心,「就想讓大家看到一對85歲和65歲的母女,一對這樣的老演員、女演員,她們在大銀幕上依然能散發出她們的魅力和光芒。」

|李佳蕾

編輯|李佳蕾

責編|杜思夢

CONTACT US

聯繫我們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MORE NEWS

中國電影報原創稿件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71429180e629b798a513a719a8d42bc.html

11月市場啟幕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