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概念股迎來漲停潮,同花順小米概念指數當日收漲。個股方面,奧特佳、佳雲科技、銀寶山新、沃格光電、凱眾股份等多隻個股漲停。消息面上,小米造車迎來新進展。11月15日,工信部發布了第377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新產品公示,兩款小米牌純電動轎車出現在公示列表中,產品型號分別為BJ7000MBEVR2、BJ7000MBEVA1,型號分別為SU7Max和SU7,生產企業名稱均為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公示期為2023年11月16日至2023年11月22日。
供應商曝光
此次工信部的公示也透露了小米汽車的主要供應商。根據公示信息,此次兩款產品均為新能源車輛,新能源類型為純電動,ABS生產企業均為博世汽車部件(蘇州)有限公司。儲能裝置種類方面,型號為BJ7000MBEVA1的產品使用了三元鋰離子電池,生產企業為寧德時代,發動機供應商為蘇州匯川聯合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型號為BJ7000MBEVR2的產品儲能裝置種類為磷酸鐵鋰電池,單體生產企業為比亞迪旗下的襄陽弗迪電池有限公司,發動機供應商為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
此前有消息稱,小米汽車已獲得國家發改委的電動汽車生產申請批准,此次入列工信部申報目錄之後,如無意外,小米汽車將順利獲准生產。而此前10月25日,小米創始人、CEO雷軍在其個人微博帳號表示:「小米汽車目前進展非常順利,明年上半年正式上市。」
上市公司紛紛透露合作動向自從小米2021年3月宣布斥巨資造車以來,其造車動向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焦點。尤其是今年8月底以來,儘管資本市場持續震盪,但小米概念接連上漲。同花順數據顯示,自8月29日至今,小米概念指數累計漲幅超過22%,個股方面,光弘科技、軟通動力、歐菲光、思泉新材累計漲幅均超過100%,還有智雲股份、碩貝德、海泰科等100多隻小米概念股累計漲幅超過20%。
在深交所互動易和上證e平台等互動平台上,小米汽車也已經成為投資者問詢的重要關鍵詞,多家已加入小米汽車供應鏈的A股公司也通過互動平台等渠道回應與小米汽車的合作情況。
11月16日,力源信息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服務小米多年,建立了較好的合作關係,公司代理的ROHM (羅姆)、JAE(航空電子) LUMILEDS (流明)、KDS(大真空)、ST (意法)、ON (安森美)等產品線的產品直接和間接供貨給小米及其代工廠,主要應用在小米各類終端產品上。同日,商絡電子董秘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通過Tier1供應商間接為小米汽車供應阻容感、二三極體、電源晶片等電子元器件。
此外,海泰科表示,目前公司汽車注塑模具已應用於包括奔馳、寶馬、比亞迪、問界、小米、奇瑞等新能源車型;萬向錢潮表示,公司等速驅動軸產品已經供貨給小米汽車;沃特股份稱已有材料牌號進入小米汽車體系,並取得部分項目。目前客戶產品尚未量產,相關業務占公司銷售比重較小;鵬翎股份稱,公司將為小米汽車配套流體管路產品,並積極按照客戶需求推進項目節奏;電工合金稱,公司生產的高壓連接件間接供貨給小米汽車,應用於電池包和BDU等關鍵系統;寶武鎂業稱,間接供應平衡車部件等,目前也在準備進入汽車部件供應;凱眾股份稱,小米汽車目前尚未上市,公司的減振產品與小米汽車有同步開發業務,公司投資的炯熠電子(蘇州)有限公司在線控制動產品領域與小米汽車有同步開發業務。
小米汽車細節曝光
最新消息顯示,目前小米汽車款型已定,跟手機一樣四個版本,即標準版、Pro版、Max版。另外還有一個賽道版(不會批量銷售),四個版本售價集中在19-30萬元。五大賣點包括:9100噸壓鑄(主打安全的極氪009是7200噸壓鑄)、26000轉電機(智界S7搭載的華為新一代碳化矽電機22000轉)、零百加速2.9秒,最低風阻、電池。隨著小米汽車的參數、外觀、配置等正式亮相,「小米汽車來晚了」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再度浮出水面。
外界的謹慎,並非毫無道理。一方面,官方並未迴避這個敏感的話題。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坦承,「汽車行業複雜度之高、投入之大、周期之長、容錯率之低,目前業內的主流選手比我們早出發至少6年,作為一個後來者,我們必須保持謙遜,保持敬畏,全力追趕,才能勝出。」另外一方面,淘汰賽愈發激烈。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退坡,拉開了淘汰賽的序幕,一大批初創車企因為資金鍊斷裂不得不倒閉,到了2023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場(編者註:地方補貼跟進,但無統一標準),又有一批玩家倒下。據「汽車服務世界」不完全統計,近5年超400家新能源車企倒閉,其中不乏威馬、愛馳、知豆等「網紅」車企暴雷。
與網際網路的喧囂不同,資本市場對小米汽車更為樂觀。譬如,高盛於2022年年初給予小米造車340億元的估值,2023年又多次上調小米集團的目標價,從13.2港元增至16.3港元,並將評級由「中性」上調至「買入」,而對於汽車業務的看好,是高盛上調小米集團目標價與評級的重要依據之一。小米汽車雖然擁有後發優勢,也不能高枕無憂。
能否抓住用戶
小米手機起於年輕人,並以此為基本盤擴張,「年輕人的第一台手機」「年輕人的第一台平板」「年輕人的第一台電視」年輕人的第一台冰箱「年輕人的第一台兩輪平衡車」……自然而然,「年輕人的第一台電車」成為小米汽車無可爭議的標籤。問題在於,汽車擁有高價值、低頻率、長周期的屬性,與手機、平板、電視、冰箱、平衡車等大為不同,更低的容錯率或令年輕人謹慎。據《2023年輕用戶汽車消費洞察報告》顯示,年輕群體正在成為汽車興趣用戶的主力人群,在購車目的方面,「90後」更考慮上下班通勤、家人出行、接送孩子等家庭用車場景,「00後」則更考慮休閒娛樂、情侶使用;購車考慮的核心因素中,「90後」更考慮安全、動力性、空間、品牌,「00後」更考慮舒適性、成本等。那麼,如何討好年輕人,成為小米汽車不容迴避的挑戰。
小米SU7直面特斯拉Model 3、智界S7、小鵬P7、蔚來ET5等強勁的對手,怎麼定價才是最優選,考驗著雷軍的智慧。上述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