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壓華為,榮耀憑什麼「登頂」

2024-05-23     青橙商業

作者丨青白

編輯丨六子

近日,市場上有消息稱,目前榮耀供應鏈正採購小摺疊行業的最大外屏,榮耀的小摺疊手機距離官宣可能不遠了。

過去幾年,從華為「脫身」的榮耀篳路藍縷,市場份額甚至一度跌至3%。但憑藉長期性的布局和前瞻性的視野,榮耀不僅使業務發展更加健康,更在AI和摺疊屏領域探索出新的增長拐點。

事實上,去年榮耀在摺疊屏手機市場表現就十分亮眼,一口氣推出榮耀Magic V2等多款機型,出貨量同比增長467%,這讓外界對其產品更加期待。

而在摺疊屏手機的助力下,榮耀上沖勢頭相當兇猛。從IDC發布的中國手機市場跟蹤報告來看,榮耀在拿下2023年第四季度和全年安卓陣營出貨量第一後,又拿下了2024年第一季度國內整體市場份額第一名,力壓華為等一眾品牌。

隨著高端機型布局落地,榮耀也勵志要去做華為沒有嘗試過的事,完成IPO並將夢想的火焰燒到全球各個角落。「超越華為」,不再是一句口號。

01

「回首來路,三年艱辛逆勢行」

榮耀CEO趙明在一次採訪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對於榮耀而言,我們關注的是每天是否在做正確的事情,是否在執行正確的業務邏輯。

誠然,榮耀已從低谷中爬起,向上攀登大有可為,做正確的事成為公司的核心邏輯。但回首向來蕭瑟處,這幾年,榮耀的每一步都無比堅定,又異常艱難。

2020年11月,由於眾所周知的「卡脖子」問題,為了能讓榮耀的渠道和供應體系不受致命打擊,華為出售了榮耀100%股權。榮耀業務從華為徹底剝離,多家深圳國企聯手30餘家榮耀經銷商接盤,榮耀一轉身成了獨立創業公司。在新榮耀內,國資持股比例超9成,其他股份則分給了員工和渠道商。

然而,成立之初的榮耀亦和華為面臨相似的窘境:「缺芯」問題席捲全球,只能從夾縫中尋求晶片產能釋放,因此產品難以面世,市場份額大大壓縮,國內外一眾廠商「惡狠狠」地盯著榮耀和華為多年打下的江山。

後來,趙明在回憶時說道,最難的時候我們的市場份額甚至不到3%,前面充滿各種不確定,連銀行也不再願意給榮耀貸款,都快發不出工資了。那個時間點,是榮耀的至暗時刻。而在華為這邊,由於缺失關鍵晶片,手機出貨量也從全球第一滑落至Others,「求生存」成為擺在眼前最現實的課題。

危難時刻,華為選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當然,榮耀也沒有停下腳步。

對榮耀來說,恢復供應鏈是重中之重。在2021年3月,榮耀CEO趙明在微博上一連喊出了「超越華為Mate和P系列的硬體設計和體驗」等五大戰略目標,外界紛紛猜測,榮耀的核心部件供應可能已得到解決,各方面整合工作已基本完成,產能爬坡將是下個階段的重點。

*來源微博@趙明-George

正如外界所料,恢復正常的榮耀如脫韁的野馬,至獨立一年時國內市場份額就超越小米和OV升至次席,僅落後於蘋果。到2022年第二季度,新榮耀終於憑藉19%的份額重新站上國內手機市場之巔。

在逐漸向好的氛圍中,榮耀也從未忘記研發上的創新和提升。獨立後,榮耀在研發上的投入始終超過營收比重的10%以上,2023年更超過11%。至今,榮耀在全球範圍內已布局七大研發中心。

而在技術的加持下,榮耀新品頻出,引爆市場。比如,Magic6系列,無論在螢幕、安全上,還是性能、影像、續航上,都接近甚至超越了華為Mate和P系列;又如摺疊屏手機領域,華為Mate X3此前已創下輕薄紀錄,直至榮耀Magic V2於2023年推出,將摺疊屏手機推進到毫米時代。Magic6系列和摺疊屏的亮眼表現也使得榮耀在高端市場上站穩腳跟。

也無風雨也無晴,「逆勢」的榮耀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嶄新的成果:在Magic5上,榮耀用青海湖電池和自研射頻增強晶片重構了續航能力;在榮耀90上,榮耀用3840Hz超高頻調光重構了螢幕護眼能力;榮耀還用Magic OS重構了傳統作業系統,進而正常改善了用戶體驗和商業邏輯......

這條路走得十分曲折。但回頭再看,時至今日榮耀已具備挑戰任何對手的信心。

02

「發力AI,超越巨頭不是夢」

榮耀發展向好的同時,在市場沉寂許久的華為也帶來了好消息。2023年8月,華為攜搭載麒麟晶片的Mate 60系列強勢回歸,儘管宣傳造勢上十分低調,但銷量上仍相當可觀。據報道,到今年3月,華為Mate60和Mate X5銷量合計已突破1000萬台。

對此,外界有聲音傳出,華為回歸後,此前在手機市場特別是高端市場上讓出的空間將會迅速「收復」,這樣一來,榮耀等品牌將受到劇烈衝擊。但是,榮耀CEO趙明在多個場合都表示:一個強大對手回來,讓這個產業充滿活力,從任何一個角度來講都不是壞事,同時也將激發榮耀在重壓之下的全部潛能。

趙明的言論並非故作鎮定,身處行業洪流之中的榮耀早已不是當年華為的「部下」。當年攜帶華為印記走入榮耀的大約有6000多人,現在的榮耀已超過13600人,它已成長為具備全面競爭力的挑戰者,當然,也是某些方面的領先者和開拓者。

從IDC披露的市場跟蹤報告來看,榮耀的「崛起」也在被印證。華為回歸後,榮耀的市場份額不僅未受影響,還連續多個季度成功「登頂」。以最新的2024年一季度數據為例,榮耀以17.1%的市場份額拿下第一,華為緊隨其後排名第二,OPPO、蘋果和vivo分列三至五位;同時,受益於榮耀和華為等廠商的良好表現,整體Android手機市場增長9.3%。

*來源IT之家

榮耀迸發出的驚艷力量讓人欣喜,在原有華為和蘋果兩強相爭的市場格局下,榮耀無疑成為了一個變量,一個誰都無法忽視的真正「對手」。而當究其獲得突破的根源,AI或許是不能迴避的一大要素

實際上,如果長期關注榮耀就會發現,他們在AI上的布局領先行業。2016年,在國內市場還為螢幕和影像打得不可開交時,榮耀就發布了業內首款人工智慧手機Magic一代,並在其上搭載了Magic Live智慧系統,開啟了平台級AI的初步體驗。同年,榮耀還確立了用AI重構作業系統的大方向。

但是,重構的過程需要巨大的成本,更需要持久的耐心。榮耀將智能終端AI打造分為四個層次,從AI跨系統融合到AI重構作業系統,從AI端側應用到AI端雲協同,四個層級相輔相成、層層遞進。在行業普遍對三四層AI應用感興趣的大背景下,榮耀並不急於推出一系列生成式AI應用,不靠開放接口把AI功能植入到手機中,而是把更多重心和精力傾注到一二層系統底部,花時間、花成本用AI重寫系統。

慢下來、沉下來的榮耀也成為行業少有的覆蓋全部AI層級的廠商。至今,榮耀已持續投入100億元AI研發費用,完成2100多項AI專利,AI意圖識別高達600類。

打造平台級AI,不僅是榮耀對自己的交代,也寄託著對用戶的交代。在這種認知的指引下,榮耀形成了「以人為中心」的產品理念,手機體驗越做越好,也越來越懂消費者的需求。比如,MagicOS 8.0的任意門功能,就可以快速理解用戶的真實意圖,讓用戶一鍵穿越不同應用實現多任務快速閉環。

在技術上洞見趨勢,在方向上預判未來,正如IDC中國區副總裁王吉平所說,「此次榮耀登頂,AI成為關鍵增長引擎」。憑藉底層思維上的特立獨行,榮耀對華為超越不再是夢。

03

「期待上市,謀求海外新增長」

不久前的一檔節目中,榮耀CEO趙明與「名嘴」竇文濤展開對話。趙明說道,「榮耀不可能再成為華為了」,榮耀和華為是「君子之爭」。而在此之前,趙明也多次表態,榮耀走的是和華為不同的技術發展之路,獨立之前榮耀是基於鴻蒙和麒麟晶片來設計,獨立後則是基於安卓系統進行開發。

*來源極果

很顯然,沒有華為這棵大樹的支撐,榮耀找到了自我生長的路徑。從最新的MagicOS 8.0系統上也能看出,榮耀設備不再支持華為PUSH,改用為榮耀自己的PUSH,榮耀向品牌獨立邁出了更堅實的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技術發展路線外,榮耀也在其他方面走著華為未曾走過的路。比如上市,榮耀就已有實質性動作。

去年11月,之前頻繁被傳將通過借殼上市登陸資本市場的榮耀就明確表態,「為實現公司下一階段的戰略發展,公司將不斷優化股權結構,吸引多元化資本進入,通過首發上市(IPO)推動公司登陸資本市場。」

今年以來,榮耀CEO趙明又多次在社交平台表示,「今天的榮耀,現金流的利潤兌現率是120%-130%,帳上躺著幾百個億的現金流,我們要成為一個開放的、全球化的公司,一定要逐漸地把公司交給公眾,增加透明度。」

推進上市工作,不僅是增加資本投資入局,更重要的是可以此提升品牌認知和傳播,在多個市場講出新「故事」。事實上,由於此前從「華為」獨立,榮耀在海外市場一度遭遇滑鐵盧,原本在德國、芬蘭、俄羅斯及中東等地的優勢都有所稀釋,市場對榮耀品牌的認知和解讀也失去動力。謀求上市背後,榮耀的股改或已進入尾聲,從策略來看,榮耀自然會將手重新伸回海外,完成和華為「脫鉤」後的真正崛起。

自2022年以來,新榮耀重啟全球市場布局,到2023年末,榮耀在歐洲、中東、非洲和拉美等地區覆蓋度已超過之前數據,海外市場銷量占比突破三成。在這之中,歐洲地區仍然是榮耀最為看重的。

高端機型承載著榮耀出海的夢想。趙明曾說過,歐洲是榮耀的高地,要把歐洲打造成「第二本土市場」,而這一區域原本是華為的第二增長曲線。憑藉Magic系列和摺疊屏家族等產品,榮耀在歐洲多地大放異彩。

據Canalys披露的報告顯示,2023年第四季度,歐洲地區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3780萬部,同比下降3%。其中,榮耀的出貨量同比增長了116%,首次躋身歐洲地區(不含俄羅斯)智慧型手機市場前五,將華為甩在身後,而排在身前的是蘋果、三星、小米和摩托羅拉。

*來源CNMO手機中國

未來,隨著上市工作的推進,榮耀將迎來一塊更大的跳板,大量資本的投資和累積會是常規動作。面向那星辰大海,榮耀會和小米、摩托羅拉等品牌展開激烈競爭,也會和蘋果、三星們殊死搏鬥,更會替代華為,站上那些未曾到過的地方。

寫在最後

記得在榮耀的送別會上,任正非說過,我們是成年人了,理智地處理分開,嚴格按照合規管理,嚴格遵守國際規則,各自實現各自的奮鬥目標。未來我們是競爭對手,我們對你們不會客氣的,你們要做華為全球最強的競爭對手,超越華為,甚至可以喊打倒華為。

如今,三年過去了,華為開啟回歸,榮耀完成崛起。褪去華為印記的榮耀,成為了又一棵大樹。世事橫流中方顯英雄本色,憑藉在產品、研發、供應鏈和渠道上的厚積薄發,榮耀在國內市場壓制華為,在摺疊屏等地帶挑戰華為,更在國際舞台上與群雄爭奪著屬於自我的呼吸空間。

「超越華為」,那句口號多少人都喊過,但只有榮耀選擇篳路藍縷,並將夢想照進現實。何時從中國榮耀走向「世界榮耀」,相信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49c7030f7e944b8e6efb73bf6876a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