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至,畢業驪歌聲起。6月16日,復旦大學2023屆本科生畢業典禮和研究生畢業典禮分別於上下午在復旦大學正大體育館隆重舉行。典禮上,中科院院士、校長金力向2023屆畢業生們送上了畢業寄語——
拒絕躺平
——在2023屆本科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復旦大學校長 金力
2023年6月16日
梔子花香、離別情濃,又到一年畢業季。今天,3540名2023屆本科畢業生將完成學業,奔赴世界各地,踏上人生新征程。我代表學校,向同學們表示最衷心的祝福,向悉心教導大家的老師、辛勤撫育你們的父母、關注幫助年輕人成長的社會各界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在復旦118年的歷史中,同學們是比較特殊的一屆。短短几年大學時光,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這樣的歷史時刻,親歷了脫貧攻堅千年夢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全面開啟的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期,更克服了世紀疫情的重重考驗。大家堅忍不拔、團結勇敢地迎接挑戰,不僅順利完成學業大考,也交出了優秀的青春答卷,收穫了成長、責任和擔當,證明自己有潛力擔當大任、掌握未來。我代表母校和老師們祝賀大家:畢業快樂!
畢業是學業生涯的一個句點或者分號,更是同學們奔赴廣闊天地奮鬥的序章。在求學期間,一些同學通過不同方式向我表達過自己的想法和困惑。我理解大家,此時此刻既有對畢業的欣喜、未來的期許,也有對未知的不安、前程的忐忑。 抗疫三年,世界加速改變。比如,「躺平」成為一個網絡熱詞,縈繞在你我身邊。大部分人只是口頭上紓解壓力,有的在生活中選擇降低物質期望和追求,但也有一些人表現出精神上的消極淡漠、懷疑奮鬥的意義。
各類信息和社會思潮不可避免影響到年輕人,增加了一些在校同學的焦慮和彷徨。最近, 學生工作部門組織了一次2300多名本科同學參加的調研,逾六分之一受訪同學認為自己可能會選擇「躺平、降低期待」,有超過五成學生對「長遠發展」表示「壓力很大」或「較大」。調研還顯示,雖然同學們在課程、科研和畢業去向方面同樣感到明顯壓力,但有近九成同學確認自己正在追求人生理想,近八成同學對自己的整體狀態和積極品質感到滿意。顯然, 復旦園是成長的「溫室」,而不是「躺平」的溫床,絕大部分復旦學子都在闖關奪隘、努力奮鬥。
但是,離開校園之後呢?躺平成為一個社會話題,一定程度上說明當代中國社會小康、安定、開明,物質財富總體可觀、基本生存不再艱難,人身安全有保障,人們可以作出選擇。 年輕人輕言「躺平」,不能簡單說孰對孰錯,但躺平肯定不是好的人生選項。前路漫漫,必有風雨。人生奮鬥要有動力,持久的動力必須是內生動力。擁有堅定的信仰、頑強的鬥志和不竭的動力,不被彷徨睏倦、不被焦慮消磨、不被挫折阻擊,才能完成長途跋涉、體驗到更多更美的風景。
拒絕躺平,同學們有三重內生動力:
第一,中國人不會選擇認命。古往今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是流淌在中國人血液里的一種文化認同。習近平總書記說,經過百年奮鬥,洗雪民族恥辱,中國人民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著一代代中國人的靈魂。 在座同學應當思考,到大家知天命的年紀,能不能把一個強大的現代化中國交給下一代、創造出更美好的世界和未來,能不能無愧面對一代代艱苦奮鬥、接續奮鬥、不懈奮鬥的先烈和前輩?使命在肩,怎能躺平。
同學們在校期間,通過親身體驗懂得了「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面對困難,如果拘泥小我,也許只能發出怯懦的呻吟;但當小我融入大我的時候,人民就是江山、我們就是江山,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十四億中國人齊心匯聚的磅礴偉力,給予我們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底氣,鑄就我們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的骨氣,激發我們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的志氣。
新征程上,復旦人應有敢為人先的豪情、紮根人民的踏實和迎難而上的脊樑,胸懷「國之大者」、服務人民根本利益,以引領時代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為己任,勇立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潮頭。
第二,青年人不能自我壓抑創造。慾望是創新的潛動力。 年輕人是最有創新慾望和創造活力的,天賦不能被委屈,韶華不能被辜負。如果選擇躺平,號稱與困難壓力「和解」,將是對自己莫大的委屈、天大的辜負。如果「低慾望社會」蔚然成風,將會消解創新潛能、阻礙社會進步,甚至影響到創新型國家建設。
在今年浦江科學大師講壇上,我請教丘成桐先生:究竟什麼是創新的源動力?他的回答很簡短,兩個字「興趣」。 好奇心、求知慾是最本源的創新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發自內心的熱愛和渴望,是堅持創新、不懈奮鬥的精神保證。正如剛才趙東元老師所說,因為熱愛和興趣,便能夠甘之如飴,甘願為之克服一切困難,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復旦人興趣廣泛,同學們在有許多選擇的校園中成長,希望大家找到一生的興趣、選擇真正的熱愛,品嘗到「唯信仰與熱愛不可辜負」的滋味。
同時, 我們也要相信,生活不會辜負每個努力的人。美好的生活,依靠親手創造。那些以為可以坐享其成而放棄勞動者身份的人,放棄的是奮鬥的根基,失去的是奮鬥的樂趣,並且把自己變成了歷史的旁觀者。希望大家不懈地用勞動創造幸福、創造未來、創造歷史。
第三,復旦人不會選擇守成。復旦118年的歷史上,如果前輩抱有守成之心,這所學校或許早已夭折。在我們的母校尚在襁褓的時候,創校先賢們就為她立下「與歐美並駕齊驅」的宏願,然後為學校的生存奔波不止、奮鬥不息。所以 復旦人深深懂得,高遠的理想依靠一步一個腳印的奮鬥去實現,卓越的境界在一次次的拼搏、突破和超越中被成就。
復旦人的字典里沒有抱殘守缺、故步自封。一周前,裘新書記寄語赴西部、基層和重點單位就業的同學們:「干卓越的事,做有趣的靈魂。」「卓越而有趣」,是我們對復旦文化特質的共同理解。 復旦的求學生涯,辛苦而有趣,許多同學在大學生活中沒有選擇小富即安,而是為了卓越目標「自討苦吃」,又苦中作樂、樂在其中。那份本科生調研顯示, 超過四分之三的同學已經觸摸到「卓越而有趣」的真諦,那就是學會把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融入個人志趣,樂於接受挑戰且不怕挫折,懷有樂群之心且善於合作,體驗奮鬥樂趣且熱愛生活,練就樂觀豁達的心胸,拓展開放長遠的眼界。這樣的文化特質,讓更多的復旦人成為發現者、開拓者。
1949年3月,西柏坡「進京趕考」對話鐫刻史冊,我們的黨和國家因為始終保持「趕考」精神而掌握歷史主動。今天,同學們走向社會,將面臨新的考驗,希望大家也永遠保持「趕考」狀態,不忘初心、有進無退,掌握人生的主動。
親愛的同學們!
新征程充滿光榮與夢想,也必定有許多荊棘。希望所有的新一代復旦人心花綻放,踏向荊棘。如果累了倦了,歡迎回到母校,躺在光草,讓母校的風傾聽你的壓力,讓母校的草拂去身上的疲憊。母校永遠守望大家、牽掛大家、祝福大家,永遠是同學們的堅強後盾、溫暖港灣和精神家園!
祝2023屆畢業快樂、青春萬歲!
攀登頂峰,拓展人生的邊界
——在2023屆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復旦大學校長 金力
2023年6月16日
今天,我們隆重舉行2023屆研究生畢業典禮,共同見證同學們人生中的重要時刻。首先,我代表學校向全校8300多名研究生畢業同學道一聲:畢業快樂!祝賀你們!也向辛勤養育你們的父母、悉心指導你們的師長,以及關心支持你們成長的每一位親友,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同學們,數年前,你們從世界各地走來,成為復旦人,可能不曾意料到會經歷如此特殊的求學時光。疫情給大家的學習、科研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但你們以自身的確定性戰勝了疫情的不確定性,也在同心抗疫的過程中,感受到了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的力量。希望你們珍藏這份記憶,踏上社會後繼續做溫暖有擔當的復旦人。
過去三年,大家還共同見證了建黨百年的偉大榮光,親歷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時刻。今天,你們就要畢業了,即將奔赴四面八方,真真切切加入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祝賀大家,同祖國一起,踏上實現民族復興的嶄新征途;也祝福大家,在新時代創造屬於你們的、新的更大奇蹟。
值此臨別之際,我有幾句話想與大家分享,給未來你們勇攀人生頂峰提供三件制勝法寶!
攀登頂峰,要不忘初心之源。
大家是否還記得,來復旦攻讀研究生的初心是什麼?剛才發言的劉金濤校友說,他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和國家寶貴的科研資源都用在了國家急需的材料開發上。國家所需、人民所盼,這是百年來無數復旦人做出的共同選擇,也是「團結、服務、犧牲」的復旦精神留給我們的深刻烙印。唯有將個人發展融入到國家發展之中,紮根人民,攀登才有了堅實的基礎和正確的方向。
不久前,上海醫學院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入選了全國第二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基地里展示了歷代病原人發揚奉獻犧牲精神的生動故事,90歲的聞玉梅院士一生和病毒打交道,她說:國家需要的、百姓需要的,我們就做。這就是復旦人向上攀登的初心、源動力,是復旦人攻堅克難的「靈丹妙藥」、幹事創業的「動力能量」。
畢業後,無論從事基層實踐,還是繼續科研攻關, 希望你們都能傳承復旦紅色基因和家國情懷,牢記強國有我的時代使命,用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攀登,為加快中國式現代化、為全人類共同福祉,貢獻你們的智慧和力量。
攀登頂峰,要不懼路途之險。
大 家在復旦的學習不都是一帆風順的,特別是博士生同學,大多經歷過「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困境,經過一番「折騰」才走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求學的道路如此,人生的道路亦如此。曲折前進,向上攀登,有緩有險,沒有坦途。面對人生前進路上的「險」與「難」,
希望你們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 當今社會,新問題、新技術、新工具不斷催生新變革、新機遇、新思維,不學習就意味著退步、甚至被淘汰。畢業後,也要繼續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在工作崗位上不斷拓寬專業的邊界,用學習應對前行路上的新困難、新挑戰。
希望你們學會適當地做「減法」。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大家身邊充斥了太多吸引眼球的東西,有些只會干擾前行。一旦錨定目標後,要學會做減法,不受過多旁物影響,專心致志走自己的路,為攀登險峰「減負提速」。
希望你們敢於創新勇攀高峰。創新,一種是走入深水區,推陳出新,另一種是走入無人區,顛覆傳統。 無論哪一種,都需要各位敢於嘗試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勇於種自家的果樹,持續發力,不斷突破自我,延展知識和人生的邊界,向著頂峰不斷攀登,這樣才能欣賞別人無法欣賞到的風景。
攀登頂峰,要不舍同行之伴。
獨木不成林、一人難為眾。微電子學院的朱立遠同學說,她熱愛的帆船運動「僅憑一個人的力量很難獲取最終的勝利」,同樣要想征服高山,也必須依靠通力協作才能夠走得更遠、走得更高。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從探月工程到火星探測,中國創造出的一項項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搶占的一個個全球競爭的戰略制高點,箇中奧秘就在於團結合作、集智攻關。
過去三年全球抗擊疫情的實踐也充分證明,人類社會在共同面對亟需破解的難題時,「一指用力」比不上「握指成拳」,「單兵突進」敵不過「協同作戰」。
希望同學們, 今後無論從事何種職業,要善於跳出自己的小天地,學會「有組織」地合作行動。所謂「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團結才能形成攀登合力,團結才能共同沖向頂峰。大家要堅信一個好的團隊一定是雙向奔赴、相互成就的,也一定能將有限力量匯聚為無限可能。
納爾遜·曼德拉有一句名言: 「攀上一座高山後,你會發現,還有更多的高山等著你去攀登。」人 生從來沒有所謂的終點線,畢業只不過是漫長旅途中的一座里程碑,未來仍有更多的峭壁險峰等待著大家去翻越。「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希望同學們始終激越情懷,向著人生髮展的更高處更險處風雨兼程、勇敢攀登。母校作為堅強後盾,將會永遠牽掛你們,守望你們,祝福你們!
祝2023屆畢業快樂!前程似錦!
來源|復旦大學
投稿郵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