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靈公為何因為一碗甲魚湯被大臣殺害?一文解讀奇葩故事背後的歷史真相

2022-07-27     尋根拜祖

原標題:鄭靈公為何因為一碗甲魚湯被大臣殺害?一文解讀奇葩故事背後的歷史真相

一看諡號「靈」,人們的心裡就不禁咯噔一下,凡是被它盯上的國君基本上都「不靈」,十之八九不得善終。鄭靈公就是如此,他即位還不到一年,就「魘暴死」了。

魘,就是民間傳說中的「鬼壓身」,意思是說,鄭靈公睡夢中被鬼壓死了。

當然,所謂「魘暴死」只是照顧鄭靈公面子的說法,真實的情況是他被人用沙包給活活悶死了。兇手是一個叫「公子宋」的人,他殺害鄭靈公的理由居然是因為一碗甲魚湯。

某一天,公子宋和公子歸生受邀入宮。剛走到宮門口,公子宋的食指不由自主地跳動起來。公子宋大喜,他對公子歸生說:「今天好口福,一定有好吃的東西等著咱們。」

咱也搞不清楚這夥計哪來的這個特異功能,後人因此還創造了一個成語——食指大動,比喻有美食出現的預兆。

公子歸生將信將疑,等進了宮才發現,公子宋的食指簡直就是高靈敏度的探測器,真的有一鼎美食正等著他們。簡直懷疑,「食指」的命名就來源於公子宋的特異功能。

原來,楚國給鄭靈公送來一隻巨大的黿,鄭靈公心情大好,下令燉了,並邀請朝中的大佬們進宮一起分享美味。

公子歸生徹底服了,他在大殿上替公子宋的食指大做推廣宣傳,公子宋則一臉傲嬌地向眾人展示著他那根神秘武器。

看著公子宋得意的模樣,鄭靈公突然「腦筋急轉彎」:你不是自吹食指大動就一定能享受到美味嗎?我偏要惡搞你一下,讓你的神奇武器失靈。

於是,等甲魚湯做好被分給眾人時,鄭靈公故意使壞,唯獨缺了公子宋那一份。

這個場面很好玩,所有人大快朵頤地吃肉,噝噝哈哈地喝湯,唯獨提前預測了口福的公子宋傻傻地在一旁豎食指。

面對嘲諷的眼神,公子宋怒了,他衝到大鼎跟前,把手指伸進湯鍋蘸了點湯汁吮吸起來,那意思是:你不是不分給我嘛,我自力更生,也算是喝到湯了。

這個故事又成了一個成語——染指於鼎

正常情況下,鄭靈公應該趕緊終止遊戲,否則惡搞就成了惡鬥了。可鄭靈公玩過頭了,他覺得公子宋破壞了遊戲規則,國君沒有賞賜你就擅自動手,那是藐視君王。於是鄭靈公大怒,發誓要殺了公子宋。

在眾人的勸慰之下,事件總算沒有演變為當堂互毆,一場好端端的宴席不歡而散。

事後,鄭靈公把這事忘在了腦後,而公子宋的仇恨之火卻越燒越旺。於是他找到公子歸生:「咱聯手幹掉國君,換你的男閨蜜子良上位,如何?」

公子歸生嚇了一跳:「那哪成?即便養個牲口都不忍心殺,何況是國君?」

公子宋見公子歸生不答應,便玩了個釜底抽薪,逼公子歸生就範。他四處放風說:公子歸生跟子良整天關起門嘀嘀咕咕,他們正在密謀廢掉國君。

果然,公子歸生嚇壞了,只好求公子宋:「你想幹啥我都支持你,只求你別再給我挖坑了。」

公子歸生是鄭國的執政大臣,手上捏著鄭國的軍政大權。得到他的默許公子宋如虎添翼,於是在某個月黑風高的晚上,他買通侍衛潛入宮中,幫鄭靈公做了個噩夢……

為一碗甲魚湯送命,這類奇葩事在春秋時期多得數不過來。難道那個年代的人都那麼「二」?當然不是,比如「甲魚湯事件」,其背後隱藏了一道後人看不見的「暗門」,走進去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在打開「暗門」之前,我們先追問一個問題:公子宋是何方神聖,他哪來的本事,能恐嚇公子歸生、能輕鬆幹掉鄭靈公?

我查了一下史料,公子歸生是鄭文公的兒子、鄭穆公的兄弟、鄭靈公的叔叔,公子宋的出身卻沒查到。但從稱呼來看,他應該是鄭穆公或者鄭文公的兒子。

如果您有幸出現在「甲魚宴」上就會發現,所謂的朝中重臣都姓「姬」,要麼叫「公子某某」,或者「公孫某某」,都是鄭靈公的血親。

這不奇怪,因為春秋時期就是個「家天下」的治理模式,周天子的卿大夫是天子的叔伯兄弟,各諸侯國的卿大夫都是國君的叔伯兄弟。

也就是說,那是一個以家族為基礎的權力結構,國君是家族利益的代言人,國家的權力由國君與家族的各房大佬們(公室子弟)共同執掌,而不是帝制社會時期皇帝一言堂的格局。

比如公子歸生,作為執政他就掌握了鄭國的軍政大權,手上的實際權力一點不比鄭靈公低。

好了,現在可以打開「暗門」了,「甲魚湯事件」背後的邏輯是:鄭靈公與公室子弟之間矛盾重重,有人支持鄭靈公,有人希望推出自己的代言人,國君的位置危如累卵,甲魚湯事件僅是導火索!

鄭國當時的政治格局相當混亂,鄭文公在位45年,天天忙著甩仔,兒子多得不計其數。因為「家天下」的模式,每個兒子就代表了一股政治勢力,所以晚年的鄭文公被兒子們搞得頭暈腦脹。

後來他一咬牙一跺腳,連殺了兩位太子,又把所有的兒子們全都驅逐出境,僅留下太子子蘭(鄭穆公)。其實子蘭也不是鄭文公心目中的人選,而是受到晉文公的威逼,迫不得已才立了他。

鄭穆公即位後,兄弟們又陸續回國「輔佐」國君。鄭穆公雖然不像老爸那麼高產,但史書明確記載的就有十三個,其中七個兒子後來演變為世代控制權力中樞的七個家族,即大名鼎鼎的「七穆」。

這些歷史背景說明什麼呢?它表明,公子宋就是鄭靈公的反對派代表人物之一,公子歸生也一樣,他最想支持的人選就是「七穆」之一的子良。

原來鄭靈公從即位那天起,就一直坐在火山口上!可惜這傢伙腦瓜「不靈」,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危機,竟然因為一碗甲魚湯激化了自己與公子宋的矛盾。

原來如此,「甲魚湯事件」僅僅是導火索,「家天下」模式下的公室勢力是火藥桶,它早晚會被點燃!

其實,不光是正果如此,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都是如此,比如魯國有「三桓」,齊國有「國高二氏」,楚國有「屈景昭三族」,晉國前有「曲沃桓叔」,後有「六卿」等等。

一碗甲魚湯,背後不光是故事,全是文化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35fffd0afe72a87c4dff1d7229cc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