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痰為何物?怎麼區分痰是寒痰還是熱痰?這回給大家講明白

2019-08-28   本草應急調理

對於很多人來說,對於一些東西的區分有點不清楚,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痰,其中又是分為熱痰和寒痰,為此不少人不知道如何改善,為此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

那麼痰,是怎麼形成的呢?

中醫意義上的「痰」,並不是單單指日常所說的產生於肺部、通過咳嗽可以排出體外,並能被我們所看到的痰,而是由於人體脾的運化水濕功能下降。

或水液在體內的循環、排泄過程中遇到障礙,水液就不能正常滋潤人體,反而會在體內形成異常的積聚,成為一種病理物質。這種異常積聚的水液,中醫就將它稱為「痰飲。

原來,痰的稠厚程度和顏色的深淺程度與體內的「熱」有著密切的關係。體內有熱,那麼痰就黃稠,體內無熱,那麼痰就稀白,而黃稠的程度越高,也就反映了體內熱的程度越高。

通常痰也會分兩種——寒痰和熱痰

1、寒痰,屬於寒證,一般色白而稀,或呈泡沫樣,或呈膠腖樣的痰稱為「寒痰」。一般發病原因多屬於外感風寒,在改善上寒痰,主要是口服疏散風寒、化痰止咳的藥物。

2、熱痰,屬於熱證。一般色黃而稠厚,甚至為黃綠色的痰稱為「熱痰」。一般多是風寒入里化熱或者是風熱感冒引起的。改善熱痰則要清熱化痰藥物。

如何辨別寒痰和熱痰,最簡單的方法,就是2步,一看錶現,二看病症。

1、熱痰

一般表現:(1)咳嗽咯痰,痰性狀為粘膿或粘濁痰,常不易咳出。

(2)舌質紅苔黃、脈弦滑數。發熱,膿涕,咽痛,口渴,尿黃,便干。

(3)本證多見於急性發作期,以痰膿或粘調,舌質紅、首黃,脈弦滑數為辨證要點。

(4)如痰少而粘稠不易咯出為側重考慮燥痰,並應隨時注意熱喘、肝風內動之候出現。

看病症:痰熱蘊肺,防失宣降,故咳嗽、痰膿或粘稠不易咳出;痰熱化火,故發熱、咽痛、口渴、尿黃、便干為熱甚傷律、舌質紅、苔黃脈弦滑數,均屬痰熱之象。

改善方法清熱宣肺,化痰止咳。一般有清氣化痰湯加減,其中黃芩可以清瀉肺中實火,為方中的君藥;陳皮、枳實可以理氣降逆、調暢氣機,為臣藥。

再以瓜蔞仁清熱化痰,半夏、茯苓、膽南星燥濕化痰,苦杏仁宣中有痰、化痰止咳。諸味藥合在一起就可以起到清熱化痰、降氣止咳的功效。

2、寒痰

一般表現:咳嗽咯痰,痰性狀為白色泡沫或粘稀痰,常較易咳出。舌苔薄白或膩,脈弦緊

(2)惡寒發熱,流清涕,口不渴,尿清長。

(3)本證多為慢支急性期感受風寒或寒濕之邪所發。以痰白色泡沫或粘稀痰,舌首白、脈弦緊為辯證要點。咳痰,如痰多易出為側重應考慮濕痰,並應隨時注意血瘀傷絡,寒痰化熱成寒喘之徵候出現。

(4)寒痰多因於陽虛,還應注意患者有無陽虛證候。

看病症:寒痰阻肺,肺氣閉郁不宣,故咳嗽、咳痰、稀痰易咳出,苔白膩。寒邪束表,故惡寒、發熱、流清涕,舌苔薄白或白膩,脈弦緊,均為寒痰之象。

改善寒痰:要溫化寒痰,小青龍湯加減等。小青龍湯證,為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喘。發熱是表未解,乾嘔而咳是水氣為患。證屬外寒內飲,法宜溫肺散寒,化飲降逆為治。

方中用麻黃以開表;半夏辛溫化痰止嘔;乾薑、細辛性味均辛溫,共奏鎮咳行水之功;桂枝、白芍行營衛而散表邪;五味之酸以斂肺之逆氣;甘草之甘以和諸藥。

綜上所述:

問世間痰為何物?怎麼區分痰是寒痰還是熱痰?這回給大家講明白。然而由於體質不同,為此必須是先辯證,然後再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