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可偏偏在一些父母眼中:孩子的學習和成績高於一切。
果果媽媽就是其中一個,寧可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閱讀和刷題上,也不願意陪孩子去運動,總覺得運動再好也比不過成績好。
不可否認,學習確實很重要,但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同樣重要。作為過來人,還是想告訴所有父母:讓娃多運動,真的會解鎖成長中更多的可能性。
運動,是身心健康的基石
必須要承認,運動是提高孩子身體素質最直接有效的途徑。
在運動的途中,可以增強孩子的心肺功能,幫助他們建立更為強大的免疫系統,有效抵禦各種疾病的侵襲。
在戶外陽光下奔跑嬉戲的時候,還能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對孩子的骨骼健康有很大幫助,會讓他們的身體更強壯。
最重要的是,運動不僅能鍛鍊身體,而且還能療愈心靈。都說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力太差,動不動就會產生很多負面情緒,那是因為沒有找到好的緩解情緒的方法。
孩子們在運動中揮灑汗水,身體就會釋放很多快樂因子,這些物質能顯著提升他們的情緒,緩解學習和生活帶來的多重壓力和焦慮。
特別是在面對挫折、困難的時候,運動更是孩子們調節情緒最重要的工具。內心沒了壓力焦慮,孩子們才能用更積極地心態面對各種挑戰。
運動,是智力與認知的催化劑
科學研究表:運動能夠刺激大腦神經元的生長和連接,增強大腦的可塑性。
孩子正是長身體的階段,他們的大腦思維還沒有完全形成,恰好可以通過運動提高他們的注意力、記憶力和執行等能力。
對於孩子而言,跑步和游泳是首選的運動項目。有氧運動,可以增加大腦的血液供應能力,為大腦提供更多的營養,促進思維的便捷性和創造力。
運動中的團隊合作,像足球、籃球等項目,還能培養孩子的策略規劃和問題解決能力。想要贏球,就需要孩子們相互配合,潛移默化中鍛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喜歡球類運動的父母應該知道,就算是提前規劃好的策略,也會在運動途中因為突發情況迅速分析問題、制定計劃和解決問題,真的很鍛鍊孩子的能力。
運動,是社交溝通的橋樑
呆在家裡,除了書本和作業,還有什麼呢?若是出門運動的話,就大不一樣。
只要出門,孩子就能看到外面不同的風景,感受來自大自然的魅力。在團隊運動中,孩子還需要和隊友溝通協作,能鍛鍊他們的溝通和社交能力。
這種互動可遇不可求,不僅可以促進孩子們之間的友誼,而且還能教會他們如何尊重別人,理解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最重要的是,給孩子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贏得更多人的認可。在展示的途中,也能增強孩子的自信,讓他們變得勇敢。
運動路上,孩子也會經歷與失敗,經歷喜悅與沮喪等各種情感波動。他們跟身邊同伴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悅,一起接受失敗的沮喪……
這份難能可貴的經歷,會讓孩子自然而然地產生同理心,他們會試著理解身邊其他人的感受,慢慢衍生出責任心。
運動,能塑造堅韌不拔的性格
運動,往往需要孩子們付出持久的努力和不懈的堅持。
無論是日復一日的訓練,還是面對挑戰時的勇往直前,都是寶貴的財富,在無形中鍛鍊了孩子們的意志力和毅力。
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將會成為孩子的底氣,幫助他們克服重重困難。實現夢想的路上,唯有堅持和努力才有機會走到最後。
父母總是吐槽孩子做事情不夠專注,習慣性地三心二意,說到底是沒有給他們堅持下去的機會。而運動,真的會激發孩子的專注力,培養他們堅韌的性格。
在運動場上,失敗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這些經歷,會讓孩子學會如何正確面對失敗,如何從失敗中汲取教訓並重新站起來。
仔細觀察會發現,那些喜歡運動的孩子,他們看起來好像都無堅不摧,渾身上下都散發著健康的味道。
寫在最後:看來,運動對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真的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既然如此,那父母就鼓勵孩子多去運動,培養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把時間和汗水都揮灑在運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