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後,隨著幾場秋雨的到來,天氣逐漸轉涼,這種季節更替時,應該快速的調整飲食結構,讓身體適應自然的變化。秋季的主導氣息是燥,因此保持飲食的滋潤與平衡是此時的關鍵。
剛剛過去的夏季人們喜冷貪涼,腸胃會變得孱弱,入秋後要少吃寒涼、辛辣之物,而是要多吃些「溫食」來補一補,讓身體逐漸適應,才能更好的吸收營養來「貼秋膘」。
入秋了,有錢沒錢,別忘多吃6樣「溫食」,養陰潤肺,為秋冬打基礎
一、紅棗
民間有「日食三棗,長生不老」的說法,紅棗屬於秋季的時令食材,還有豐富的有機酸、維生素C和維生素A等,對人體有著不少益處,特別是上了年紀的女人,入秋後更要將紅棗加入日常飲食中,能達到意想不到的好處。
推薦做法:木耳紅棗湯
準備食材:紅棗10顆、干木耳20克、陳皮和紅糖。
1、木耳提前洗凈放入清水中泡發,去掉根蒂,放入淡鹽水中浸泡10分鐘後洗凈,紅棗洗凈對半切開去核,陳皮清洗乾淨放入清水中浸泡。
2、煮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倒入木耳大火煮10分鐘。
3、倒入紅棗和陳皮,再煮20分鐘左右,加入紅糖攪拌均勻。
二、山藥
山藥從古至今都是被視為一種物美價廉的滋補品,雖貌不驚人,但卻是營養豐富的食材,有「補而不燥」的特點,而且適合多種烹飪方式,不管是燉湯、炒食,還是做甜點,都是好吃又營養。
推薦做法:山藥肉末蒸蛋
準備食材:山藥、肉末、雞蛋、小蔥、枸杞、生薑和生抽。
1、肉餡中加入適量的蔥姜水,攪拌均勻。
2、山藥洗凈去皮剁碎,放入肉餡中,再加入少量的胡椒粉攪拌均勻。
3、山藥肉餡放入碗中,中間挖一個孔,打入一個雞蛋。
4、放入蒸鍋中蒸6分鐘,加入少量的清水和鹽,再蒸15分鐘即可。
三、南瓜
到了秋季金燦燦的南瓜就到了豐收的時候了,不僅綿軟好吃,而且還含有豐富的胺基酸、類胡蘿蔔素、維生素、膳食纖維等多種營養元素,吃起來也比較溫和,很適合秋季吃。
推薦做法:南瓜梨羹
準備食材:南瓜、梨、澱粉和冰糖。
1、南瓜去皮切片,梨洗凈去皮切塊,枸杞放入清水中浸泡。
2、南瓜片放入鍋中,加入清水煮化。
3、倒入梨塊煮5分鐘。
4、倒入適量的水澱粉煮至粘稠,加入冰糖攪拌至冰糖融化。
四、雞肉
在貼秋膘的時候,大家總是想吃點肉,但擔心吃肉會長胖,而雞肉屬於高蛋白低脂肪的肉類,在補充營養的同時也不怕長胖,而且雞肉還被譽為「降壓肉」,即使是中老年人也可以吃到過癮。
推薦做法:蔥油雞
所需食材:三黃雞、小蔥、洋蔥、大蔥、黃梔子。
1、三黃雞清洗乾淨,去掉雞屁股,放入清水中加入適量的鹽和料酒,搓洗乾淨,將入蔥段、洋蔥和薑片,加入一勺食鹽和料酒,反覆在雞身上塗抹。
2、鍋中加入足量的清水,加入三顆黃梔子,加入小蔥、薑片和干辣椒煮開,等到整隻雞放入鍋中,煮15分鐘後關火燜10分鐘。
3、雞肉煮好後撈出,倒入冰水中浸涼,切塊。
4、炒鍋中倒入適量的油,加入洋蔥、小蔥和大蔥白,炸香後倒入小蔥碎中,倒入適量的蒸魚豉油,淋在雞塊上即可。
五、豬肉
俗話說「諸肉不如豬肉,百菜不如白菜」,豬肉不僅好吃,營養價值也不低,因此入秋後補秋膘的時候,不少人都將其作為首選食材。
推薦做法:蒜泥白肉
準備食材:五花肉、大蒜、蔥、小米辣。
1、五花肉皮朝下放入燒熱的鐵鍋中,將豬皮烤至焦黃後,放入清水中加入一勺浸泡10分鐘。
2、鍋中加入足量的清水,放入五花肉、薑片、蔥段和一勺鹽,煮25分鐘。
3、蒜末、小米椒圈和蔥花放入小碗中,淋上熱油激發出香味,加入2勺醋、2勺生抽和半勺耗油,再放入鹽、雞精和白糖調味。
4、黃瓜洗凈,對半切開用刮皮到刮成薄片,碼在盤子上,五花肉燉熟後晾涼切片,也擺在盤子上,放入蘸料即可。
六、紅薯
紅薯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粗糧,除了蛋白質、纖維素、果膠之外,還含有豐富的賴氨酸和人體所需的其他微量元素,被營養學家稱為「營養最均衡」的食物,而且紅薯比較溫和,也不用擔心身體吸收不了,入秋後記得將其安排進日常菜譜中。
推薦做法:糯米紅薯團
準備食材:紅心紅薯、糯米粉、紅棗和葡萄乾。
1、紅薯洗凈放入鍋中煮熟,撕掉紅薯皮,放入盆中壓成泥。
2、紅棗洗凈切碎,與葡萄乾一同倒入紅薯泥中,再倒入適量的糯米粉。
3、揉成團然後團成一個個窩窩頭的形狀,底部塞入一些紅棗。
4、裹上一層糯米粉,放入蒸鍋中蒸8分鐘即可。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譜和市井生活,關注我,享受舒適生活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