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鉗如何助產?

2023-07-12     餑餑聊星座

原標題:產鉗如何助產?

閨蜜每次聊到自己的分娩過程,都得意洋洋,聽完讓人不可置信。

她已經被移到產床上了,可是過了一個小時,寶寶還沒生出來,她自己也累的沒什麼力氣了,時間再這麼耗下去,大人、小孩都有危險,造成難產。

這時,醫生對她說:「再生不出來,就要上產鉗助產了」。閨蜜一聽,嚇得趕緊集中精神,調整狀態,很快便生下個健康的寶寶。

由於閨蜜不了解產鉗助產是什麼,以為會嚴重傷害寶寶的健康,所以醫生的話反而讓她重新振作起來了。

其實醫生也並不是嚇唬她,真的到那個時候,還是得需要產鉗幫忙的。今天,黃大夫帶大家了解下「產鉗助產」。

產鉗助產是指產婦進入第二產程後,醫生藉助產鉗對胎頭進行牽引而幫助胎兒娩出的方法。

哪些情況需要用到產鉗?

1、子宮收縮乏力導致第二產程延長者;胎吸術失敗者;

2、因母體或胎兒因素需儘快結束分娩:如產婦各種併發症或合併症(心臟病、哮喘、妊高症),輕度胎兒窘迫等宮口已開全,產婦不宜屏氣用力者;

3、相對性頭盆不稱:如持續性枕後位、枕橫位,需要協助旋轉胎頭並牽引助產者;

4、臀位後出胎頭困難或頦前位娩出困難者。

產鉗助產術操作過程

用一句話簡單粗暴的描述下產鉗助產術的操作流程就是:用產鉗夾住胎頭,將胎頭緩慢拉出。

我們想像下的產鉗助產術如此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卻錯綜複雜,有很多難點。如:正確的放對產鉗的位置;注意胎心的變化;找准恰當時機進行牽引;注意牽引的力度和角度等等。

醫生在操作時會非常謹慎,動作輕柔、準確,儘量減少併發症的發生,並且確保能夠順利牽引。

產鉗助產術對母親和寶寶對有哪些傷害?

產鉗的使用,可能多多少少會引起一些併發症的發生。

母體併發症有:軟產道撕裂傷、陰道壁血腫、感染、產後出血等;

新生兒併發症有:頭皮血腫、頭、面部皮膚擦傷、新生兒窒息、面癱等。

儘管可能存在上述併發症,但是產鉗助產仍在難產的處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醫生會權衡利弊,當利大於弊時,產鉗助產會是最佳選擇。

產鉗助產結束後,醫生會仔細觀察產後出血和軟產道等情況,發現異常立即處理。產後由於產程較長,胎頭壓迫膀胱頸部較久,為預防尿瀦留的發生,術後會留置導尿管24小時。

此外,醫生還會仔細檢查新生兒的情況,看是否存在血腫、擦傷等,孕媽們不需要過分擔心。

產鉗助產術如今在臨床上應用已經不是很多了,孕期按時產檢,讓醫生能夠及時了解孕媽和胎兒的詳細情況,能夠提早預判分娩可能發生的問題,及早選擇適當的處理方式。

當然,產鉗助產成功率並不是百分之百,如若不成功,則還需要使用其他助產方法,或者行剖宮產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87c34adb718b4223d66e6a0aa2df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