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億賽道大突破!人形機器人引爆市場,A股哪些公司參與?

2024-01-11   私募排排網

原標題:3000億賽道大突破!人形機器人引爆市場,A股哪些公司參與?

近日,谷歌DeepMind團隊和史丹福大學華人團隊等合作研發的通用機器人Mobile ALOHA在社交媒體上刷屏。和應用於工業領域的機器人不同,Mobile ALOHA將移動性和靈巧性集成到雙手移動操作中,能完成炒菜做飯等複雜的家務。

由於這一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突破性進展,近期機器人板塊持續活躍,截至1月10日收盤,板塊內多股逆勢漲停,愛仕達收穫4連板!

此次Mobile ALOHA的突破有哪些細節值得關注?人形機器人距離商用已經有多近?A股哪些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通用型機器人重大突破!成本直降至3萬美元

人形機器人,指外形類人的機器人,能勝任多種應用場景。除了上述的Mobile ALOHA,此前還有特斯拉的Optimus、波士頓動力的Atlas、優必選的walker、傅利葉GR-1等人形機器人已公開發布。

而此次引領人形機器人熱潮的Mobile ALOHA,最大的不同的地方在於,它能夠通過「克隆」演示行為來模仿執行複雜任務——只需要50次真人行為演示,它就可以將移動操作任務的性能提高了90%實現包括擦玻璃、把鍋放進儲物櫃甚至烹飪複雜的菜系等複雜家務勞動。這突破了機器人自主處理複雜任務的場景。

圖片來源:Mobile ALOHA演示視頻

與直覺相悖的一點是,一直以來,要讓機器人學會「做家務」都是非常困難的。其底層邏輯被總結為「莫拉維克悖論」(Moravec's paradox),即「人類覺得容易的任務對人工智慧來說卻極其困難,反之亦然」。

基於這一點,Mobile ALOHA的一項重大意義在於,其展示了通用型機器人的可行性(與只能執行特定任務的專用型機器人相對),運動控制能力比成本高出5-10倍的同類系統更強大——便宜、好用的家用機器人或許很快將會到來。

根據Mobile ALOHA團隊在論文中公布的開發成本,整套Mobile ALOHA系統總價僅需32000美元。其中包括機器人硬體、記載電源和計算設備、攝像頭、傳感器、組裝和維護費用以及開源的軟體部分。

對比來看,根據招商證券數據,當前市場上關注度最高的通用機器人特斯拉Optimus BOM的成本為41381美元。

國內機器人產業前景如何?產業鏈核心標的盤點!

近年來,全球人形機器人賽道火熱。按特斯拉CEO馬斯克的預測,未來人形機器人與人口比例可以達到2:1,人形機器人需求量有望達到100億~200億台,人類對人形機器人的需求甚至會遠遠超過汽車。

根據中國電子學會數據,2012~2021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由107億美元增長至429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約16.7%,行業持續成長。

高盛的分析指出,未來10~15年,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至少達60億美元,最理想情況下,預計2035年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有望達1540億美元。

而中國在人形機器人的賽道上也在急速前行,不管是最近在港交所上市的「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還是由「90後」科技博主、前華為「天才少年」彭志輝創辦的智元機器人,都受到產業內外的熱切關注。

而國內市場也一直存在家庭智能機器人的需求。據尚普諮詢發布的《2023年家庭智能機器人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顯示,2022年中國家庭智能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723.6億元,同比增長31.0%;預計到2027年,中國家庭智能機器人市場規模將接近3000億元。

具體到產業鏈,Omdia智能製造高級分析師年子君表示,以工業機器人的結構舉例,除了本體外殼國內一直屬於自主製造外,像伺服系統、傳感器、控制器以及減速器等核心零部件,過去幾十年間長期都被日歐企業壟斷。但隨著近幾年的發展,到2022年,中國已經逐步實現了伺服系統、控制器和傳感器的部分國產製造。相關企業也受到投資者的密切關注。針對其中的上市公司,筆者整理了近期受到市場資金追捧的機器人產業鏈公司名單如下。

風險揭示:本文所涉及的內容不保證數據完整性與準確性,分析結論僅供參考,所涉及品種均不構成實際投資操作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任何個人或機構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將其用於商業用途。轉載、引用、翻譯、二次創作(包括但不限於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現作品內容)或以任何商業目的進行使用的,必須取得我司許可並註明作品來源為私募排排網,同時載明內容域名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