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店中存在著鎮店之寶,製造業中存在著圖騰產品,孤傲的商品存在的價值顯然不是為了追求利潤,正是這樣的不可一世,將帶來難以計量的品牌價值,豐田品牌的圖騰、豐田認為的頂級製造工藝,豐田世紀車型應運而生。
既然面對本國最權威的客戶,理應讓體驗超過代價。若是想有質感,有雷克薩斯,想經濟實惠,有豐田皇冠(參數|圖片),想越野,有陸地巡洋艦(參數|圖片),完備的產品線也讓豐田世紀的誕生顯得那麼理所應當,並且精準的使命也讓豐田世紀可以在自己的領域大展身手,所以簡單地說,這是一輛不計成本的造車計劃。
注意擋風玻璃左上方的年檢標誌貼紙,這是一輛有過路權的藍牌豐田世紀。
嚴格意義上來講,這輛車可以稱為世界上的唯一,唯一一台通過豐田出售的左舵版本豐田世紀,唯二擁有藍牌的豐田世紀。
在國內市場,豐田正式出售的左舵豐田世紀僅有兩台,一輛歸屬於日本駐中國大使館,另一台就是此輛。
屬於豐田世紀的專屬車間內,有著43位頂級工匠,以純手工的方式打造豐田世紀,世紀整台車98%都是由這43位工匠手工製成。
說起手工,機器的一致性與成功率一定比手工要高,但若是不計任何成本只追求頂級的效果,手工有著機器遠達不到的藝術性程度,也就是說,機器只能打造出產品,打造不出藝術品。
為了保證手工的精細程度,豐田有著嚴格的監測程序,要求手工的精準度要高於機械,追責制度精確到每一台車上、每一個部位的經手之人,每一輛車也都保存著全套的記錄。
第二代豐田世紀誕生於1997年,在日本售價1144.5萬日元,距第一代世紀的誕生時間經過了30年。
第二代豐田世紀生產至2016年,在停止生產的第二年,也就是第二代豐田世紀誕生後整整20年,才迎來了第三代豐田世紀,在日本本國售價1976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10萬元。
一台豐田世紀中,像這樣的金鳳凰車內外共有九處,每一處均是這43位工匠手工雕刻而成,也是豐田世紀的專屬。
25年,鳳翎仍清晰可見。
看到栩栩如生的鳳翎後,算是理解了豐田嚴苛生產標準的意義,也就是對一輛車的激情過後,更長久、更有意義的陪伴,是每一處的細節。
殘破的輪轂映襯著激情後的陪伴。
豐田世紀的車漆經過7層噴塗的疊加,25年後,梟雄倒映著新秀。
與鏡面般車漆同樣嘆為觀止的是,車身上至今還能鋥光瓦亮的不鏽鋼裝飾,不惜成本造車的效果就像全車滿是碳纖維的跑車一樣,能看到所有金屬顏色的地方全部為金屬材質,並且至今未出現生鏽跡象。
不計成本首先體現在了不計時間成本的細節雕刻,比如這個保險槓就需要一位工人手工打磨1.5個工時。
43位工匠98%手工製作,整台車需要150個工時,若每天每位工人工作的工時為8個,可以換算出豐田世紀一年的產量僅為837台。豐田世紀使用的是最大馬力280匹的5.0L V12發動機,發動機遇到故障時僅用一排氣缸仍能正常工作,避免了因汽車故障導致遲到。
一個粗淺判斷原廠的駕駛位的位置的小方法,通過雨刷方向判斷,通過雨刷的方向可以看出,這是一輛原廠的左舵車輛。
此前一直有個疑惑,豐田是為了後排乘客的舒適性才將12缸發動機的動力限制到280馬力嗎?
經過了解得知,這台發動機誕生在「君子協議」時期的日本,就算12缸發動機僅有也只能280馬力。因為在1990年,由於交通事故問題,日本政府懇請各車企削減動力,第一位被警告的就是日產,而後將自家引擎輸出功率降至276匹,所以日後湊整後的280匹成為了君子協議的上限。
豐田世紀的車內如同日本建築一樣內斂,車內僅有灰與木兩種元素,如日本本土園林文化中的「枯山水」,寥寥數筆即賦予無限想像,以沙代水,以石代山,追求克制又在錘鍊想像力。
只可惜座椅的材質並不是極其少見的羊絨材質,也沒有了副駕駛椅背的掏空設計。
金鳳凰背後沒有裝配19世紀末期的多媒體系統。
1997年,豐田世紀上出現後排座椅的獨立調節與記憶並不稀奇。
打開扶手後的功能區域用來調節空調與多媒體,在面板的功能屬性上,絕不亞於當前任何一輛行政車型。
當帷幔合攏。
在剛了解到這輛車的保有量時,我總是喜歡用唯一去形容這輛豐田世紀,但幡然醒悟後才明白,用數量去形容一輛車只能證明它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同,卻根本表達不出那43位工人對這輛車注入的情感、心血、時間、還有熱愛。
接下來我們聽一聽,43位工匠無聲的訴說。
新款世紀上的布置,甚至「世紀」字樣與金鳳凰的位置都是幾乎相同,時隔20年,改變了用料可以理解,但依舊傳承著20年的設計理念是否也說明著,1997年誕生的世紀就是一套成熟的設計理念。
雖然日本造車工業如此成熟,但早在二戰爆發前的1914年,起步階段以仿製為主的量產車型就已誕生,首款量產車型仿製對象為菲亞特,並且在1927年,三大美國汽車巨頭在日本完成建設工廠,並在10年內生產近21萬台汽車,並在二戰後,通過美國政府的援助與默許三巨頭撤出日本的行為,才孵化出了豐田、本田、日產這樣的車企,並且在60年代完成了本土的徹底壟斷。
相比於起步晚、競爭力強的中國自主品牌,所面對的市場環境,要遠遠苛於上世紀的日系品牌蓬勃時期的市場環境,同時也對國產車充滿信心,不奢求能夠彎道超車,只要穩紮穩打,代表著民族氣節與底蘊的汽車文化一定不會缺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128da0b2832e897d1c347a18bdb9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