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修築對華「高牆」是作繭自縛

2024-11-03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1月3日報道美國外交政策聚焦研究計劃網站11月1日發表題為《華盛頓在把中國拒之門外時,是否在作繭自縛?》的文章,作者為伊姆蘭·哈立德。文章編譯如下:

隨著華盛頓加大半導體禁運力度,出現了一個麻煩的悖論:在試圖阻撓中國技術進步的同時,美國或許正在作繭自縛。接踵而至的每一項限制都意在扼殺中國的進步,尤其是在人工智慧和高性能晶片方面。然而這些措施有可能使美國脫離全球技術供應鏈,進而損害本國產業和盟友。

儘管拜登政府的目標顯而易見——惡意阻撓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崛起,但這種招數不大可能奏效,而且其真正破壞的範圍遠遠超出了北京。美國的盟友發現自己陷入孤立,美國企業感受到營收損失的痛苦。

旨在阻擋中國的「高牆」布滿漏洞,而中國擁有足夠資源來利用這些漏洞。同時,美國試圖通過收緊實體名單來規範全球貿易,但事實證明,這不過是一場「打地鼠」遊戲,新途徑出現的速度比關閉的速度要快。

美國國內要求不僅限制先進設備出口、而且嚴控制造這些設備所必需的元器件出口的呼聲日益強烈。然而,這需要盟友與美國一道修築起更高的隔離牆。這樣一種戰略最終將要求華盛頓對其盟友予以補償,這實際上是在為一項與其說是保證安全、倒不如說是自我隔離的政策支付高昂的外交代價。

儘管這些管制意在阻礙中國的科技雄心,但它們可能也會對美國產生實質性負面影響。嚴重依賴中國市場的美國晶片公司面臨迫在眉睫的財務損失。美國企業可能每年損失高達830億美元的銷售額和12.4萬個工作崗位。長期的限制可能會阻礙美國的研發,削弱其市場競爭力。

越來越多的人在談論「美國島」的出現,在這種情形之下,隨著其他國家被吸引到中國的供應鏈之中,美國在尋求主導地位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被圍睏了。

美國遏制中國科技產業的戰略激發了意想不到的轉型。在政府支持下,中國企業現在更加決絕地選擇本土供應商,意在降低對不穩定供應鏈的依賴。這種轉變正在中國國內造就一個活躍的本土市場和強健的科技生態系統。與此同時,擔心失去龐大中國市場的外國公司正在遠離美國技術和元器件。不受這些地緣政治緊張拖累的第三國及其企業將進入中國市場,以填補受到限制的美國企業留下的空缺。

隨著營收和研發投資轉向非美國企業,美國的領導地位將岌岌可危。(編譯/曹衛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fa9ec9139b47b90c770f388056a09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