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的背後是不信任
電視劇《小歡喜》里的宋倩為了監督女兒英子學習,給女兒房間安裝面向客廳的透明玻璃窗。
而現實生活中,就有一位父親為了監督兒子學習,要在兒子的房間裝監控。
孩子反抗無效,就報了警。
而父親卻沒覺得自己做錯了,他認為:
兒子沉迷遊戲,成績下滑,裝監控是為了督促他學習;
他,一個孩子,能有多少隱私。
我是他的父親,為什麼不可以監控他。
這樣的做法和態度遭到了網友們的譴責:
做父母的要懂得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
裝監控就是侵犯隱私權!就是違法!
家長用這種方式,孩子只會越來越叛逆。
父親這樣做,不僅是對孩子人格的不尊重,更是對孩子的不信任。
其潛台詞就是:我不相信你能自覺做好,不管著你,你就會越變越差!
想起了綜藝《少年說》中的男孩李錦沅,他曾經痛苦地控訴自己家有一個「天驚眼」。
李錦沅的媽媽趁孩子不在家時,悄悄把門鎖摳掉,經常透過門上的窟窿,監視他學習。
男孩說,常常自己一回頭,就會突然發現門洞外那只可怕的眼睛。
面對孩子的委屈,母親對此的回應則是:媽媽是關心你,為你好才這樣的。
父母的這種監控行為,表面是為了孩子好,實則是對孩子極度地不信任。
十幾歲的孩子,早已不是那個需要父母時刻關注與保護的小寶寶。他需要的是父母充分的信任與尊重。
陶行知說,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秘在於:相信孩子。
父母對孩子不信任,實際是對孩子能力與人格的貶低,不僅會吞噬孩子的自信心,而且容易致孩子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不信任,傷孩子最深
孩子還沒長大,自我意識很薄弱,很容易內化來自父母的言語暗示。
如果父母不相信孩子能夠做好,孩子就真的會對自己喪失信心,從而表現得很糟糕。
心理學家李雪曾說過:投射是有能量的,如果父母堅持不懈地把負面的擔心和評判投射給孩子,就等於在給孩子創造一個負面的現實。再好的孩子,也會被父母長期的負面催眠搞砸。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父母對孩子不信任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一位網友講述了自己的經歷,讓人心疼不已:
從小到大做任何事情,都被媽媽說不好。很多事情還沒開始做,媽媽就說這不行那不行,你不是那塊料……考公務員失敗,她不但不安慰我,還嘲笑說:就知道你不行。現在一把年紀了,我還是一名普通的職員,做任何事情都沒有信心,常有種想回家的感覺,與父母十多年來都沒有實質上的交流。
看完之後,不禁淚目。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不僅容易自卑,而且常常會覺得內心很孤獨無助,不願和父母溝通,遇到困難也不敢向父母求助。
因為即使孩子告訴父母自己的困境,父母也會用質疑的眼光來否定孩子的感受與想法,給孩子帶來二次傷害。
有時,這種不信任,甚至會讓處在困境中的孩子,變得孤立無援,從而導致悲劇的發生。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新聞:
北京一個父親花16萬高薪請一個名師,到家裡給讀高中的女兒補習功課。沒想到引狼入室,這位禽獸老師竟然猥褻孩子一年多。
期間,女兒多次暗示父母,說不想繼續補習了。父親卻以為是女兒牴觸學習,沒有在意。
這就縱容了老師從最初的小動作,變得膽大妄為。最終猥褻女兒,毀了她的人生。
這一切本可以避免,無奈父親寧願相信老師,也不信任自己的孩子,最終傷害孩子一輩子。
信任,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父母對孩子的信任,能夠喚起孩子內心的自尊感和責任感,從而使孩子變得更加自覺。
有個女孩丟了50元錢,她知道是班上一個同學拿的。她回家問爸爸,要不要告訴老師。
爸爸告訴孩子,如果這樣做了,拿錢的女孩以後會抬不起頭來的,「所以,你要信任她,她會把錢還給你的。」
第二天,老師問起這件事,女孩大方地說:「老師,我的錢找到了,是我不小心放錯地方了。」
結果,下課後,拿錢的同學悄悄把錢還給了她,並且十分感激她,對她說:「謝謝你這樣做。」
正是父親教導女兒要信任,才保護了這位同學的自尊心,喚醒了她的良知。
美國教育家麗塔·皮爾森曾說:當你在腦海中不斷強化一個理念時,慢慢地它就會成為你的一部分。
所以,每個孩子都需要大人從不放棄他們,需要大人們相信他們能做到最好。
當父母相信孩子能夠做好時,孩子就會內化你對她的期待,從而自覺地做好。
馬伊琍讀高中時,老師懷疑她早戀,但是她的父親相信她不會做這種事,跟老師說「我女兒我最了解」。
馬伊琍知道此事後當時就哭了,很感激爸爸的信任,並提醒自己:我要做得更自覺,才可以讓父母更信任我。
信任,不僅給孩子以自尊,喚起孩子的自覺性;而且還能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充分挖掘孩子的潛能。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過一次實驗:
他與助手來到一所鄉村小學,從一至六年級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測試。
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
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機挑選出來的。
8個月後,羅森塔爾發現,上了名單的學生,成績普遍提高,性格更外向,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這些學生並沒有得到明確的語言信息,來告知自己是「最有發展前途」的人,是老師們通過情緒、態度影響了他們。
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也叫人際期望效應。
父母就如同實驗中的老師一樣,對孩子的信任與期待,會通過情緒,語言和行動傳染給孩子。
只有父母相信孩子有潛力,孩子的未來發展才會更廣闊。
就像作家陳丹青所說:「孩子們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內在動力就會被激發,會更聰明、能幹、有悟性。」
熱門電影《銀河補習班》中,馬飛從小就是一個公認的「笨蛋」 ,但是,他的爸爸馬皓文卻很堅定地告訴他:「你是地球上最聰明的孩子。」
這句話就像一道光,照進了馬飛長期被否定與打擊的黑暗生活。
從此,他的生命之火被點燃,內驅力被激發。
最終,逆襲成為一個飛上太空的太空人。
正是父親馬皓文的信任,激發了孩子蓬勃的生命力。
最近,有個2歲暖男每天給媽媽做飯的視頻上了熱搜。
視頻里,孩子準備食材,下鍋,調味,動作十分熟練。
媽媽表示,孩子燜大米飯和煮小米粥都可以從頭到尾自己搞定。複雜一點的菜,在媽媽幫助下,也能完成好。
正是媽媽的信任與鼓勵,給了孩子鍛鍊自己能力,挖掘自己潛力的機會。
給孩子一份信任,孩子就會還你以無數驚喜。
日本教育家鈴木鎮一曾說:有了天才的感覺,你就會成為天才;有了英雄的感覺,你就會成為英雄;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覺,他就會成為好孩子。
質疑與否定,只會摧毀孩子的信心,讓孩子變得自卑而又孤獨無助;信任與鼓勵才能喚起孩子的自覺性,激發孩子的潛力。
願所有的父母都能用足夠的信任,去用心澆灌孩子的生命之花,讓它綻放出最美的樣子。
(文章來源:畫荻教子微信公眾號,ID:hoedu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