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向我訴苦,女兒上了初中,一直很努力地學習,可成績總是在中下游徘徊。朋友看出孩子的問題在於專注力不夠,每次寫作業時人在心不在,孩子說:「我在寫作文時,就會想著待會還有數學作業要寫,就會去看一看數學作業。」無疑,這樣導致寫作業的效率降低,進而導致孩子心中壓抑的負面情緒越積越多。
朋友後悔道:「現在才明白,孩子的專注力比成績還要重要。」沒錯,一個孩子的專注力強了,做任何事都不容易分心,試問,用心做一件事哪還有不成的道理?
有研究指出,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最佳時期是在孩子六歲前,那麼家長該做些什麼事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呢?老生常談的就是當孩子在玩玩具或者集中精力做事時,大人不要去打擾。除此之外,家長常做這些事,提高的可不僅僅是孩子的專注力。
首先,把家中的玩具收拾到只剩下一兩件。現在每個孩子家裡都像遊樂園,甚至有的家庭連充氣游泳池都買回家了。可媽媽們一定也發現,不管孩子當初多喜歡這個玩具,永遠都只有三分鐘熱度,不到一天,玩具就被打入冷宮了,真真是費錢啊!但如果你只留下一兩件孩子非常喜歡的玩具給孩子,孩子就能夠集中精力去玩這些玩具,而不是又想玩這個又想玩那個,最後每個都玩不透。當然,你還會發現孩子根本沒注意到他的玩具少了。
第二、真正地陪孩子。很多人會說,我都有陪孩子啊!可你的陪是坐在孩子身邊,一邊敷衍地看孩子畫畫,一邊滑著手機,生怕漏掉一點熱點訊息,還是放下手機,拿起畫筆專心地陪孩子一塊畫畫。不要認為「孩子自己會畫會玩就行啦,我們管那麼多幹嘛?」錯了,孩子要求你陪伴,就是想要你陪他一起完成一件事,你要和孩子產生共鳴,讓孩子知道「哦,媽媽能集中精力陪我畫畫,那我也能做到集中精力畫畫。」倘若你自己都邊陪伴邊玩手機,一心兩用,如何能要求孩子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呢?孩子又怎麼向你學習呢?
第三、不可缺少的儀式感。有的家長會讓孩子在客廳寫作業,客廳明明是用來放鬆休息的地方,用於給孩子寫作業,孩子思想上會受到環境影響變得放鬆,實為不妥。因此,給孩子買個小書桌放在房間裡,孩子寫作業就到那個書桌前,寫作業前身體準備好:雙腿放好,腰背挺直,小耳朵準備拒絕外界雜音,然後小眼睛開始看著書本,大腦準備啟動。
專注力強的孩子,今後不論在工作生活還是學習上,都能夠滴水穿石久久為功,隨之帶來的便是孩子的自信心。媽媽們,趕緊動起來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