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做好媽媽需要清醒和勇氣

2022-07-17     尹建莉父母學堂

原標題:尹建莉:做好媽媽需要清醒和勇氣

一切不動腦子的隨大流行為都是思維懶惰的表現,養育孩子,生活照料上可以懶惰些,在教育思考上卻應該勤快,多動腦子。尤其當下,一個母親能保持獨立和清醒,極其可貴。

提問者

尹老師您好:

我是一個三歲孩子的母親,我很年輕,是90後。

先說說我自己。在我印象里,我的童年、少年、青年時代沒有朋友,也很少高興過,甚至很多的事自己都不願回憶。所以從我生下孩子之後,就決心自己親力親為照顧這個孩子,讓我的孩子不再有我那樣的童年經歷。

但我在照顧孩子這條路上並不順利。我是生在農村嫁在農村,婆婆現在還很年輕,不到五十歲。在農村,現在正常的生活觀念是兒子和媳婦出門掙錢,奶奶在家帶孩子。但我不願意離開孩子,我要親自照顧她,這讓我不得不承受雙方家人給的壓力。在我婆家人眼裡,我是固執的。甚至他們有的人因為理解不了我為什麼不離開孩子外出打工,就說是因為我懶惰。在我父母眼裡我是傻的,他們總說我,你把孩子給婆婆帶,自己到城市裡找個工作,原本可以像個小姑娘一樣上班下班,吃吃喝喝,買漂亮衣服。但我為了孩子,偏不想過這種舒服的小日子,堅持不走這條路。即便家裡人怎樣逼我,跟我吵,說些過分的話,我還是這樣扛了三年多。

現在照鏡子,我確實不再像原來光鮮亮麗了,有時候我也在想我這樣做值得嗎?丈夫都在責怪我,說我是自找的。尤其現在婆媳關係也差到不能再差,娘家人也因為我的固執幾次說不願再管我。

我雖然很苦,雖然有過動搖,可我不後悔,因為陪伴女兒有很多樂趣。在幼兒園,女兒放學後總是會在遊戲區玩很久,差不多都是最後才離開學校。對於老師一些我感覺做得不對的教育方法,我也儘量彌補。我記得女兒上幼兒園的第一天,從家裡帶去一個很小的玩具,老師不願意讓她玩那個,可能怕危險,就說這個要給媽媽,否則會讓其他小朋友搶走。我覺得老師這樣說會讓孩子變得小氣,對別的小朋友產生防範心,就對女兒說,不是因為小朋友會搶走,而是因為別的小朋友如果不會玩,把它不小心吃下去了會很危險。

還比如,在開運動會的時候,女兒分到了一個組,這個組的項目是需要和爸爸媽媽用報紙運海洋球。比賽開始的時候,其他三個小朋友都拚命地跑,只有她在原地把我拿到報紙上的海洋球一個一個數著數字放回了籃子裡。那天有很多的家長在看比賽,我當時真的覺得很不好意思,可我還是陪著她在那裡數球,最後終點的籃子裡沒有球。老師說我太順著孩子,要有個度。但我覺得這麼小的孩子,我還是要首先學會尊重她的天性,讓她慢慢學習適應環境。

孩子現在已表現出很多好習慣,比如她從不吝嗇跟其他小朋友分享零食玩具。她會自己挑選她想要穿的衣服,我大部分都尊重。她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有的小朋友打了她,我會對她說沒關係,然後她就繼續玩了,情緒很好。事實上小朋友都很喜歡跟我女兒一起玩,很多大人見了我女兒也很喜歡她。婆婆說孩子總是挨打都不還手,孩子會吃虧,應該打回去。還有很多問題,我的想法總是和婆婆不一樣,周圍不少人也在說我。說實話,我有一段時間的確也動搖過,不確定我這樣教育孩子好不好。我是上個月才看到您的書,我的這些問題您都有講過,我讀完書第一個想法是覺得很可惜,覺得讀到它太遲了。但我也覺得是慶幸的,因為我所堅持的事情雖然辛苦,有的甚至都不願回憶,但還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很開心我能把一些好的東西給予孩子,以前我不太喜歡讀這些早教的書,因為我認為每個人所提出的觀點也是不一樣的,我也曾盲目地按照一些家庭教育節目上的教育方法對待過孩子,直覺告訴我不好的,就不再堅持。您的書,是我第一次很完整地看的教育的書,我覺得很好,有很多細節我也沒有做到。看完後,心裏面也有了一個度。謝謝您。

尹建莉

孩子你好,請允許我這樣稱呼你。你這麼年輕,就做了媽媽,不但在身份上早早地從一個年輕女孩變成了一個家長,而且在心理上表現出超越年齡的成熟和強大,在那樣的環境中堅持自己的想法,這很不容易,我欣賞你。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育人是件十年、二十年才能看到成果的事——正因為如此,才會出現很多誤導人的謬論觀點,才給了很多短見者自以為是的機會,才會有很多家長到頭來痛悔得腸子青綠,巴不得時光倒流,讓家庭教育重新來過——這也是另一句俗話所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當年我帶女兒時,也是努力從自己的童年經歷中反思傳統教育中的一些問題,努力不讓父母曾有的過失在我身上重演。幫助我校準或判斷自己行為的,就是我對女兒的愛,對人性的理解,對自己的誠實,當然也有勇氣。我當時也經常被別人說太慣孩子,甚至我替女兒寫作業時,先生也不理解。事後想來,是愛和誠實給了我信念,有些東西在當時憑理性雖然不能一下子判斷出好壞,直覺卻告訴了我答案。

一切不動腦子的隨大流行為都是思維懶惰的表現,養育孩子,我認為生活照料上可以懶惰些,在教育思考上卻應該勤快,多動腦子。尤其當下,一個母親能保持獨立和清醒,這是極其可貴的。

沒有人天生會做家長,每個人都有迷茫和過失,我自己也對孩子做過不少錯事,至今想來很後悔。正如我們不必苛求孩子是完美的,也不必苛求自己作為家長是完美的。我們能做的是儘量做好家長這個角色。

首先是堅持做認為正確的事,不在乎別人說什麼,要有抵抗各種壓力的勇氣。如果在一些問題上你不夠堅定,是因為認識不夠清醒,這提示我們需要去學習,去了解教育,理解兒童。

其次是不必盲目自信。遇到問題要誠實思考,要學會向外求助。如果身邊找不到令人完全放心的建議,就求助於經典書籍,它們是經過時間和無數人驗證過的硬道理,不會把我們指到錯路上。當然,這要加入我們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如果你做到了這兩點,就可以既有屏蔽干擾的清醒,又有抵抗壓力的勇氣。

你說你現在不像原來光鮮亮麗了,這估計是事實,但孩子,這應該只是個過渡期,絕大多數母親都會有一段「狼狽期」,我自己在女兒一歲多的時候,也有一段時間獨自帶孩子,別說光鮮亮麗,甚至能不能把飯做熟都是問題。當然也有些我的同齡親友,她們在孩子小時候做甩手掌柜,自己天天光鮮亮麗,把孩子送給老人看,到現在我們的孩子都長大了,她們不少人才開始進入「狼狽期」——孩子的學業、工作、戀愛、心理等問題重重,焦慮得要命。事實上,照顧好孩子和漂亮一點也不衝突,甚至應該說是互相成全的,待孩子稍大些,你就會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

不多說了,就寫這些吧。祝你美麗健康!

祝福你和你的寶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92e12ecac65e23666006369d5889e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