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真的遠不如李世民嗎?看看唐朝史官第一手記錄就會明白

2023-12-13     掌柜講歷史

原標題:李建成真的遠不如李世民嗎?看看唐朝史官第一手記錄就會明白

唐高祖李淵一生育有22個兒子,然而,這22人之間的年齡差距相當大,而在唐朝開國戰爭中,真正活躍在朝局舞台上的成年皇子,卻主要集中在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人身上。其中,李建成和李世民成為最有力的儲君競爭者,而這種競爭的根源,則在於他們的父親李淵。

李淵在對待兒子們的態度上頗具讓人思索的一面。一方面,他遵循著「立嫡以長」的古訓,將太子之位賜予長子李建成。然而,在開國戰爭中,李淵卻對李世民委以重任,多次讓他獨當一面,擔任重大戰役主帥,使得李世民的威望和影響力逐漸攀升,與太子建成形成了威望爭奪的局面。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玄武門之變」爆發,兄弟之間拔刀相見,血染皇宮,最終李世民成為勝出者,李建成和得力助手李元吉同時遇害,皇儲之爭以李世民的勝利而結束。

在歷史編寫中,對於成功者的描述往往更加偏向正面,而對於失敗者則可能充滿貶低。在描寫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德行才幹時,歷代的歷史編寫者們也顯露出了這種傾向。關於李世民的描述幾乎是一片讚美之辭,他被描繪成一個英明神武的天縱奇才,料敵如神,百戰百勝,文武全才,幾乎毫無瑕疵。相反,李建成的形象則被渲染得陰暗猥瑣,被描繪成一個無能平庸、只擅長搬弄是非的小人。這種對比在歷史記載中表現得極為鮮明。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大業十三年(617年)七月的霍邑之戰。李建成和李世民同參加戰役,但各種歷史資料對兩人的表現卻存在截然不同的記述。《舊唐書》記載,在這場戰鬥中,李淵認為唐軍攻打隋朝名將宋老生的霍邑勝算不大,準備撤軍返回太原。而李世民則強烈勸諫,認為應該堅持進攻,有進無退。李建成在這個過程中並未墜馬,而是和李世民一樣奮勇衝鋒。然而,後世史書中對此戰的描述卻對兩人產生了巨大的偏頗,使得李建成的功勞和英勇變得黯然失色。

實際上,《大唐創業起居注》這一第一手歷史資料對這場戰鬥的記載更為客觀。這部由唐朝開國功臣溫大雅撰寫的史書中,明確指出向李淵獻策的不僅是李世民一人,而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李建成和李世民兩人還冒著生命危險擔任誘餌,挑戰敵軍,展現了出色的軍事智謀。在這場戰鬥中,李建成的表現絲毫不遜於李世民。

這種歷史記載的偏頗很可能是後世編寫史書者主觀態度的體現,而不一定是事實的真實反映。對於李建成和李世民的評價,應該更加客觀公正,不僅僅看到李世民的光輝,也要看到李建成的努力和奉獻。

在深入探尋李建成與李世民的歷史事實時,可以參閱《唐朝那些事兒》等相關資料。通過對多方面的資料梳理,我們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這段歷史,超越單一的觀點,還原更真實的歷史圖景。

綜上所述,對於唐高祖李淵的22個兒子,特別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矛盾與競爭,我們需要更客觀地審視歷史記載,超越主觀的偏頗,還原歷史的真實面貌。歷史是複雜而多面的,每位歷史人物都有其獨特的貢獻和局限,我們應當以客觀公正的眼光去理解和評價這段歷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635a2b7e21a232101361860a3c12c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