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新晉「純恨表情包」的打工人,已經把領導陰陽得找不到北了

2024-10-13     VISTA看天下

在微笑

這個表情也帶有無語、煩躁、鄙夷含義的事實已經廣為人知後,它已經默默地離開了大多數打工人的常用表情序列。

除非碰上碩果僅存、仍把它當做友好微笑的老派領導,否則不敢輕易發它。

不過大家逐漸發現,現在已經有另一個表情取代了

的地位,在職場上陰陽怪氣、大殺四方——

呲牙笑,

已被諸多打工人列入諾貝爾職場最常見對話表情提名。

有人對呲牙笑表情恨之入骨, 一看到它就想起自己上班時吃的每一口苦。

被領導輕飄飄地推翻所有方案讓重改時看到呲牙,會讓人煩躁值飆升想要一拳打穿螢幕揍在呲牙表情的大牙上。

同事辦砸了共同合作的項目時附上呲牙,會讓人忍不住在輸入框里憤怒打下「事情辦成這樣笑什麼笑」。

然後再憋屈地刪掉這句話,改為看起來情緒更穩定的「行吧」「好的」。

又或是一看到這個表情,就聯想到了工作群、閒聊群里常有的的懂王同事或領導,今天聊美聯儲降息,後天聊股市風雲。

總愛在長篇大論後加上呲牙,看似謙虛地說「一點看法不值一提

明明話術中為數不多的幾個專業名詞是剛從「xx分鐘帶你看懂xx」短視頻里死記硬背下來,卻要表現得一笑了之、雲淡風輕。

不過有人多討厭呲牙,就有人多喜歡呲牙,又或者邊討厭邊喜歡。

討厭的人發它怒火中燒,自己發它快樂無比, 可以用它應付絕大多數職場對話。

只有剛工作的小白還會每天孜孜不倦地收集並發出各式貼切表情包,豐富自己的溝通對話。

職場老狗們早已學會

,走遍天下都不怕。

需要進行職場慣例吹捧時可以用它。

把它加在吹捧恭維話術的句尾,讓你乾癟無情的「厲害啊姐」「太牛了哥」看起來多幾分情緒起伏。

被分派了工作任務需要回復時可以用它,把它加在應承話術的結尾,用以掩飾快要從消息中解脫封印的打工人怨氣。

牛會哞,馬會叫,牛馬會說已收到

被誇獎時邊感謝邊呲牙笑顯得樸實真誠。

客套寒暄時呲牙顯得毫無攻擊感而友善。

領導說話必須應和時呲牙顯得完全贊同而諂媚。

在許多網友們看來,不同平台的咧嘴笑表情給人的觀感還有微妙的差別。

微信與QQ里的老版呲牙表情最正統

,自有一種恆久不變、十年前的人們就在如此交流的安定感。

微博的咧嘴笑展示的牙齒面積很大,有一種仰頭大笑感、像是已經取得了言語對戰的絕對勝利,在吵架中使用嘲諷感更勝。

抖音上最常見的咧嘴笑表情往往是附帶汗珠版,更強調一種直抒胸臆的無奈。

和早期的微笑

一樣,呲牙笑

也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表情,它可以同時包含兩個方向的解釋。

一層是它原本的純樸快樂,一層是它如今被衍生出的敷衍、反諷、陰陽怪氣。

大家看到這一表情時感受到的情緒因人而異,有人看到的是最簡單的開懷大笑,也有人解讀出的是一種極致的無語與嘲笑。

於是不少年輕人偷偷用它隱藏自己的小小情緒。

回復煩人領導或同事的要求時附上呲牙,看似在維持平靜而表面的職場禮儀,你好我好大家好,咱這可是紀凌塵同款二傻子式咧嘴笑。

但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的牙是為何而呲,並非嬉皮笑臉,而是在咬牙切齒。

又或者並非咬牙切齒,而是在強顏歡笑。

從情緒的張力來看,

完全可以被稱為

的進階版。

暗含的無語、厭煩是無聲而沉默的,它是打工人還會真情實感為加班與不公待遇而感到憤怒的時期所適配的表情。

就像是一個大部門開會時會默默坐在後排的社畜,沉默地盯著正在高談闊論畫餅的主管,眼神中暗藏著怒火的火星子,即將化作連刷幾屏的吐槽發給朋友。

,更像是一個已經瘋掉了的打工人。

咧開嘴唇,露出牙齒,展示原本藏在皮囊之下的部位。

表面看著嘻嘻笑笑,內心早已是一片廢墟。

領導又開始異想天開瞎指揮?哈哈,笑一笑算啦。

客戶又在反覆推翻方案又重來?哈哈,笑一笑算啦。

它在職場中被打工人使用時,更像是一種社畜閱盡千帆吃遍牛馬的苦後,鍛鍊出了絕佳忍耐力與標準假笑。

不論此時的情緒是疲憊、無奈、無語、輕蔑還是譏諷,都一律呲牙笑以待之。

看起來只有一種表情

其實可以衍生出七八種情緒。

且不同於早期只有年輕人把微笑表情當反諷用,大多數中老年領導還是把它當笑容看待。

咧嘴笑

表情的雙面性,年輕人懂,不少大齡領導們也懂。

只不過領導視角的呲牙笑,所指代的意思大機率與年輕人們所使用的有偏差。

當一個領導和下屬微信聊天時用上咧嘴笑,TA可能真的在表達開朗與親切,也可能是一種權力關係里上位者獨享的插科打諢。

因為在所屬的小職場裡,TA往往是那個唯一有權利總在嬉皮笑臉的人。

項目出了差錯可以發個

置身事外,點評指責他人時可以發個

讓人沒有理由嚴肅對待。

還總有領導會在溝通過程中單獨發呲牙笑,語氣是好是壞看不出來,是否有嘲笑或調侃的意思也不確定,留給下屬去猜。

在一些領導看來這是管理的藝術,是喜怒不形於色,是權力的留白。

總會有人願意配合這一套,將揣度領導的細微情緒視為人情的必修課,加入小職場團體的敲門磚。

不過現在大部分人看看自己到手的工資,看看自己幾十厘米長的狹窄工位,再回頭去看公司領導的呲牙笑。

只會覺得那是裝腔的藝術,是小牌大耍,是神經質般的抽象。

可能有人會困惑,一個聊天表情而已,至於背負那麼多含義、包含那麼多種解讀嗎?

是啊,至於嗎。

但問題是,至不至於的決定權也不在咱手裡啊。

或許你只是單純地想用它表達開心,又或是覺得它適合在寒暄大招呼時表達客套。

但只要老闆認為這個表情看起來太嬉皮笑臉,將它理解為陰陽怪氣、沒有正形,那呲牙笑的使用權大概便會離你而去。

反之亦然。

只要你的領導認同、職場環境需要,那你也可能需要習慣把呲牙笑與玫瑰當日常溝通時的句號使用。

從微笑到呲牙笑,從波浪號到感嘆號,從好的到好滴好噠好嘟;

從什麼也不加的句尾到司空見慣的波浪號以及哈、呢、呀等語氣詞, 打工人的線上溝通早已處在大大小小、不知何時約定俗成的瑣碎規則當中。

有的是為溝通禮儀服務,有的則更接近於職場秩序的範疇,是維繫或構建人際等級關係的一部分。

在從前面對面溝通更多的時期,承擔這一作用的是各種辦公室行為注意事項,諸如給領導送文件時應當注意什麼、和同事交接工作時避免什麼語氣等等。

而在線上溝通更普遍的當下,要不要用呲牙笑這樣的溝通細節,逐漸成為了工作里情緒勞動的一種。

打工人們會不可避免地、不知不覺地往這些表情符號上附加遠超符號表層的意義。

一看到它們就想起其背後隱藏的情感、對應著自己曾經歷的職場階段。

想起自己在工作初期急於拓寬人脈、紮根立足時,似乎發送過數量過多的呲牙笑

每加上一個領導或客戶都用它,試圖傳遞謙虛討好、卑微諂媚。

想起自己原本完全沒有說話帶emoji的習慣,甚至一度覺得這麼做有些刻意、虛偽,特立獨行地在同事們都發可愛表情包回復時只最低限度地回復好的收到祝賀。

但如今已經變成了曾經最無感的狀態,呲牙握手與玫瑰處在常用emoji列表里。

哪怕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沒有誰真的對自己的溝通方式提出異議或指責,但自己就是悄無聲息地改變了。

或許是畏懼不合群,也或許是疲憊於保持不合群。

又或是想起在某個加班的深夜,在回復領導喋喋不休的消息時在表情列表里猶豫不決,最終惡狠狠地選了呲牙

因為覺得它在一眾笑容emoji里是笑得最虛偽的那個,不肯給老闆發看起來更溫順的愉快

,是打工人隱於字裡行間的無聲發泄。

我最近的無聲發泄方式,是在回復煩人消息時不只是「好的」。

而是用「好的~

」。

因為它看起來像是從領導頭上拔走了一根毛~

,推薦大家試試。

如果領導發

讓你覺得煩躁,可以試試把這個表情的眉毛當眼睛看、眼睛當鼻孔看。

相信我,你會發現一片爆笑的新天地。

博主做出暴雨梨花針,輕鬆還原小說里高難度暗器,網友震撼:這是天生煉器聖體嗎

· Vista 看天下 ·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2024 Vista看天下

V

大 冰 直 播 ,口 碑 翻 身

高 鐵 「社 牛 推 銷 員」 爆 火

00 後 愛 上 翡 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e86bd5d7f13d8a63779a760a82dbe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