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半年刑偵公安題材復盤,熱血正義能否再掀創作熱潮?

2022-07-06     深度文娛

原標題:2022上半年刑偵公安題材復盤,熱血正義能否再掀創作熱潮?

公安、刑偵題材作品一直是國產劇中獨具特色且具有較強現實意義的品類,此類劇集多以執法者為敘事對象,以偵破各類案件中的調查、推理過程作為主要的敘事動力,在向觀眾展示其工作、生活故事的同時弘揚正向積極的情感價值。

2022上半年,公安刑偵題材劇在類型多元融合的進程中,繼續實現創新與突破。我們發現,此類作品不僅有穩定的輸出品質,也嘗試在主角人物構建、講述視角與劇集調性各方面尋求新解答。本文將主要圍繞2022年Q1、Q2兩季度中幾部經典刑偵、公安題材作品,梳理此類內容精品化創作特徵,嘗試為行業梳理一些可借鑑經驗。

「雙男主」敘事依舊強勁

互動battle張力拉滿

當下,越來越多的影視劇開始瞄準「雙女主」「雙男主」等人物模式,並收穫不少觀眾認可。在刑偵、公安題材一類作品中,「雙男主」設定一方面增強了戲劇張力,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內容的男性向傾向,雙男主之間的奇妙化學反應往往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女性觀眾。更為重要的是,「雙男主」還可以起到平衡流量與演技的效果,即便在耽改劇被叫停之後,片方依舊可以順水推舟進行CP營銷。

於今年3月開始播出的《獵罪圖鑑》,先前未見大波的宣傳,甚至演員陣容也並不算出眾,但播出效果稱得上亮眼,不僅愛奇藝站內熱度值突破了8500,豆瓣評分也收穫了7.5分。這部作品便是採用了「雙男主」破案模式,主要講述畫像師沈翊和刑警隊長杜城因一紙調令意外組成搭檔,共同偵破疑難案件,並最終尋求到七年前懸案真相的故事。沈翊和杜城的組合被觀眾稱為「貓狗模式」,兩人一文一武、一動一靜,彼此之間的互動會因為反差形成有趣的戲劇效果。B站等社交網絡上的相關二創內容,可以看出大家對這對CP的認可。

於今年4月在優酷獨播的懸疑作品《重生之門》,便符合著我們上文提到的演技+流量的組合。該劇講述了刑偵隊長羅堅(張譯飾)在調查古畫失竊案件的過程中結識了天才大學生莊文傑(王俊凱飾),兩人聯手屢破奇案的故事。雖然是刑偵隊長與大學生的組合,但是兩位男主並不是老將帶菜鳥升級打怪的模式,而是各有千秋、互補所長,因此看點頻出。

上半年另一部「雙男主」設置的劇集《槓桿》是一部以金融犯罪為主的經偵題材電視劇,以經偵隊長蕭劍與金融大鱷胥楓在一次次的交手對決中,發現了隱藏在金融案件背後的跨國洗錢陰謀故事為主線。巧妙之處是,此次「雙男主」之間的張力不僅體現在人物搭配上,還有演員挑戰不同類型角色所帶來的反差感。於毅飾演的蕭劍,一改以往的嚴肅,呈現出一位辦案能力一流,身上帶有幾分幽默氣息的警官,另一位男主角由郭京飛飾演,在該劇里,他打破了早前所扮演角色具有的小人物氣質,成功塑造了一位金融大鱷形象。一正一邪之外,兩位主角身上的反差,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觀劇體驗。

在新時代的公安刑偵劇中,人性的複雜刻畫讓正與邪的呈現,早已不是單純的二元獨立,「雙男主」人物設定為更多「灰色地帶」的人性呈現找到了空間。男性角色之間的友誼聯盟,以及追尋正義的英雄理想,讓公安、刑偵一類題材作品的現實主義色彩得以中和,並覆蓋上一層柔美的浪漫主義色彩。

「生活流」+「職場線」實踐成功

煙火氣賺足路人緣

「整天除了雞毛就是雞毛,八輩子也立不了功。」

「任何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連對錯也不是篤定不變的。」

今年第二季度,聚焦基層民警工作的生活劇《警察榮譽》在豆瓣平台收穫8.5分好評。相比較公安題材的快節奏、嚴肅性,該劇的「生活流」溫暖基調呈現出了不同的質感,達成強懸念與鬆弛敘事共存。

例如,在賣淫犯罪案件中,新晉警員夏潔善良的本能延伸出同理心,差點兒釀成大錯,在她拿起電話的瞬間,觀眾的心也跟著提到了嗓子眼;楊樹與師傅接到報案一起去別墅處理問題,報案人馬女士奇怪的叮囑,早已經被觀眾猜測其中暗有玄機;李大為第一次穿上警服,回到家向媽媽敬禮,母女倆高興地抱在一團的場面,令觀眾倍感溫暖。

可以說,整部作品的懸念感與主人公的生活戲是穿插而行的,無論是食堂吃飯、晚間樓下鍛鍊,還是修合租房的水龍頭,整體都帶有一絲詼諧與幽默,道盡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喜樂、無奈與溫情,強大的「生活流」吸引力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一般來講,公安、刑偵題材類作品多以聚焦偵破各種各樣撲朔迷離的案件凝聚吸引力。在此基礎上,《警察榮譽》四位新警員的職場戲融入,讓基層民警在工作關係中的情感得以展現,凝聚出精彩的師徒情戲份。

劇中,李大為搭配陳新城,是希望師傅的嚴謹克制住他的冒失;夏潔搭配程浩,則是讓這位新人女警察在得到穩妥的保護之餘,習得更多的機警;楊樹搭配曹建軍,可謂一場規則理論派與社會實踐派的權衡;選擇讓樸素可愛的趙繼偉搭配「社區百曉生」張志傑,是讓他在相對安全的社區先有所歷練。師徒之間有彼此感染,更有互相學習,因此,這份公安題材敘事角度的差異化,也為觀眾積累著更多對警察職業的理解與信任。

案件真實暗合現實本質

現實主義質感回味無窮

相比較早前公安、刑偵題材電視劇注重表達偵破案件過程的跌宕起伏,現今的作品明顯更加貼近當下時代特質與百姓生活,被賦予了新的任務和內涵。我們發現,單一類型元素的劇集以及公式流水化的敘事已經喪失了市場的把控力,觀眾在追求劇集好看的同時,內心更關注劇集的多元情感映照。

經偵商戰劇《槓桿》立足於「經偵」這一職業範疇,將目光放在影視作品鮮少展現的金融犯罪領域,涉及的案件包括「寵氏騙局」「P2P」等金融項目,與現下觀眾經歷的金融類詐騙息息相關;

刑偵劇《獵罪圖鑑》的單元探案模式,其涉及話題包括目前關注度極高的家暴現象、容貌焦慮、婦女拐賣等,值得一提的是,該劇打造出沈翊這一對女性極具共情的人物,進一步延展出劇集對女性犯罪及女性話題的關注;

掃黑除惡行動一直是近兩年社會關注的熱點,刑偵反黑劇《對決》24集的體量,涉及槍擊副市長、「搬運村」拆遷、操縱競標、幕後黑手等劇情,穩穩踩中觀眾的觀劇爽點,此類作品作為類型化元素最為明顯的劇種之一,不同於大案、要案的雜糅講述,具有更直觀的社會意義。

總體來看,刑偵、公安題材作品往往隨著社會政治、 經濟和文化語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在2022年上半年這幾部典型作品中,可以看到此類題材演繹更加多元化,在創作維度方面,嘗試打破傳統敘事,既堅持現實主義色彩的基礎,又在人物的搭檔合作、演員角色嘗新上做出更多的嘗試。

在現實生活與情感維度方面,金融犯罪領域、反黑販毒、社區矛盾等均有涉獵。此外,一些劇集也融入了不少生活內容側寫,與現實生活中偷盜、鄰里矛盾等小案件更加貼合,降低觀看門檻,收穫了極好的「路人緣」。

可以看到,在行業製作能力普遍提升的當下,公安、刑偵題材從敘事角度、人物塑造、情感映照等方面不斷求新,或許,那些更極致的故事、記憶點更強的人物正穿越創作桎梏,緩緩向我們走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cd20e9cbb47c4f020b7a004e3651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