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刀殺妻」「名媛遭碎屍」敲響自保警鐘:這種人絕對要遠離!
心碎的2月
現實永遠比故事殘忍。
這句話,在2月末發生的兩起殺妻案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一個是河南滑縣一位24歲的年輕媽媽,被丈夫懟著脖子連砍8刀,殘忍殺害。
究其原因,只是因為婆媳矛盾。
而這婆媳矛盾是怎麼來的呢,看看這個可憐女子生前的生活就知道了——
結婚幾年時間,誕下一兒一女,家庭經濟困難,她本想出去打工,可無奈孩子太小,她只好留在家,邊照顧孩子邊賣點自己煮的鴨貨炸串。
當初8萬的彩禮,婆家欺負她老實,又從她手裡套走6萬;丈夫賺來的錢也全捏在婆婆手裡,偶爾給她幾百零花,還被要求買東買西……
這樣糟心的日子過起來,自然是矛盾磕絆不斷。
所以再一次婆媳衝突後,她忍無可忍提出離婚,丈夫不同意,糾纏一番後心生怨恨,揮刀相向。
被害時,她的大兒子3歲,女兒還在哺乳期;丈夫被捕,惡公婆立馬遁逃,連她的屍體都不管……
另一個是香港名媛蔡天鳳,富家女孩,18歲時嫁給一窮二白的前夫並生下兩個孩子;
離婚又再婚後,有情有義的她依舊不斷接濟前夫一家,不僅買了套豪宅給前夫一家居住,還提供工作機會,聘請前夫的哥哥當司機。
卻不曾想這樣的善舉,換來了一個「農夫與蛇」的結局。
去年底,蔡天鳳想賣掉那套給前夫一家居住的豪宅,為他們另行安排住處,沒想到這一家寄生蟲卻因此心生怨恨,覺得這棵「搖錢樹」就要不受自己控制了,遂起殺心,合夥將她殺害、碎屍、烹煮。
被發現時,生前精緻美麗、出入上流社會的蔡天鳳,在一間破村屋裡、在冰櫃里、在兩鍋湯里……在她身邊的,是幾把刀、削肉機、電鋸等冰冷的作案工具。
而作案的前夫一家被捕後,不配合調查,拒不認罪,態度惡劣,令人髮指。
這兩起案件的變態殘忍程度,已經偏離了正常人類的心理承受能力;
昔日枕邊人,臉一抹,瞬間面目猙獰舉起屠刀,她們生前最後一刻的恐懼,我實在不敢想像……
斯人已逝,留給我們沉痛和深思。
家裡老媽看到這些可怕的事件也忍不住代入其中,氣得拍大腿跟我說:「你老公要是敢動你一根指頭,老娘就跟他玩命!」
家有女兒的人,多少都會這樣想,但假如自己孩子真的遇人不淑,再怎麼氣憤也有些為時已晚,畢竟——
跌進糞坑再玩命往外爬,和遠遠就看見糞坑立馬繞開,不可同日而語。
因為寄生蟲一旦找上宿主,便不可能輕易撒手,上面兩起案件就是最嚴重的警示。
有一種人,絕對不能碰!
所以,該如何從一開始就擦亮眼睛避坑呢?
有人說,結婚還是得講究門當戶對,高攀或低嫁都有風險。
有人說,女孩子還是不能太早結婚,年齡太小,閱歷不夠,就容易被渣男騙。
有人說,婚前就得看好男方一家人的人品,道德敗壞的絕不能嫁,比如蔡天鳳前夫一家,不就是前科累累:
這些說法都有道理,但我們能看到的這些表面現象,從門第到人品,都很容易偽裝,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善良的女性被騙受害。
隱藏在背後更深層的原因,在上述兩起案件中都有體現。
兩起案件中的女方——
一個因為有錢被人渣盯上,一個因為沒錢被惡人拿捏;
兩起案件中的加害方——
一個是貪圖女方財產,一個是將女人視為私產。
不管有錢沒錢,不論身份地位,不論閱歷如何,這兩個可憐女子被害的原因殊途同歸——
不是因為她們自己的外在條件如何如何,而是因為選擇了極度自戀的男人,甚至連他們原生家庭里的人,也都是這樣。
極度自戀的人是什麼樣呢?
「我沒錯,錯的永遠是別人,一切必須如我所願!」
「一切不如我所願的,都是要害我,必須攻擊、除掉!」
「我沒錯,錯的永遠是別人,一切必須如我所願!」
「一切不如我所願的,都是要害我,必須攻擊、除掉!」
他們眼中看不見別人,也看不見事實,滿心滿眼只有無限的自我,生活的目標就是吸食他人填滿自己,偏執又自私。
就像拒不認罪的蔡天鳳前夫一家人;
就像那些眼見伴侶不受自己控制了便無能狂怒,暴力剝奪他人正當權利的人;
犯下滔天罪惡,還覺得自己才是受害者。
每個人都會有陷入偏執狀態的時候,比如父母因為孩子不「如我所願」,一時沒忍住吼了孩子,但過後會感到深深自責。
每個人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戀,比如一個人賺了很多錢美滋滋想著自己很有能力,但也知道比他有錢有能力的人還有很多。
差別在於:
正常人陷入偏執會有所察覺、反省,極度自戀的人不會;
健康的自戀只是對自己的肯定和讚美,極度自戀是對周遭一切他人的貶低和漠視。
和這樣的人長期生活在一起,別說什麼生活質量了,不被PUA到失去自我、懷疑人生就不錯了,激怒了對方,還可能有生命危險。
不能除魔衛道,
至少足夠自保
掌握了這一基本點,不論在何種關係中,我們就能從很多日常小事中去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極度自戀。
心理學者李雪老師給出過一個方法:
「看發生挫折衝突時,尤其是可能給對方帶來一點點損害時。(損害都不用大,可能就是路上出了點小意外,比如是你忘帶個什麼東西,給他添了點麻煩。)
這時看他的態度,是就事論事解決問題,還是恨不得要解決掉你。雖然表面上他會克制情緒,但是你能感受到,他那一刻的恨,是死死憋住的。
重點是,他自己對此是否有覺知。」
「看發生挫折衝突時,尤其是可能給對方帶來一點點損害時。(損害都不用大,可能就是路上出了點小意外,比如是你忘帶個什麼東西,給他添了點麻煩。)
這時看他的態度,是就事論事解決問題,還是恨不得要解決掉你。雖然表面上他會克制情緒,但是你能感受到,他那一刻的恨,是死死憋住的。
重點是,他自己對此是否有覺知。」
如果沒有覺知,那這人很大可能就是我們常說的那種「垃圾人」。
還有個方法,就是當一個人自我炫耀的時候,我們懷疑他可能是個極度自戀的人,這時不去恭維他,只說事實,觀察對方是不是非常生氣,惱羞成怒。
比如也是最近發生的油膩男相親被罵事件。
一個男人看上了相親的女孩,發了一段油膩騷話表白,被女孩禮貌客氣但涇渭分明地回絕了:
正常人都能明白女方的意思,但顯然這個極度自戀的男士沒明白,還以為女方是覺得自己配不上他,繼續沒有分寸地糾纏;
不被尊重的情況下,女孩也不再客氣,言簡意賅回懟:
被拒絕的男人惱羞成怒,把正當的拒絕幻想成對他的人身攻擊,反過來利用自己的身份職位,開始拚命抬高自己,貶低女方,大意是:
「能被我看上,是你的福氣,你真是給臉不要……」
遇上這種自戀狂,女孩的回覆真令人拍手稱快。(PS:不建議罵人)
每次看到這種自信、強大、利落的女孩,都會感到又爽又欣慰:
真希望這種有力量一眼鑒渣、果斷拒渣的女性多一些,再多一些;
那些跳進火坑又付出慘痛代價往外爬的女性少一些,再少一些。
復盤這兩起慘案,我突然覺得那兩個年輕的女孩就像童話里的公主——
一個善良美好,不知人性險惡;
一個落入塵埃,無枝可依。
這樣的姑娘,落入壞人手裡,下場就是被吃干抹凈。
這警醒我們:
那些有能力在小事中便察覺出不對勁的女孩,一定不是在只需要「溫柔乖巧,知書達理」就行的童話世界裡長大的;
她們更像是戰士,手裡的武器為她們豎立起強有力的邊界,牢牢保護著自己不被吸食、不被侵犯,也不會給極度自戀的人留任何餘地。
希望我們都能給孩子裝備好這把武器,越早越好!
當然,慘案的發生,永遠不是被害人的錯;那些遊蕩在人間的惡魔,才是我們要去警惕、討伐的對象。
多希望,公主沒有經歷過人間險惡,只是好端端回到了童話里;
可現實是,我們依然不能也不敢放下手裡的武器。
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