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想到,像俄烏衝突這類型的軍事衝突居然能整整維持一年的時間,而且距離結束依舊遙遙無期。不可否認,這裡面和美國率領的西方集團不斷援助給基輔武器有直接關係,但以俄烏雙方的體量對比,即便有西方扶持也不可能堅持到現在。所以綜合來看,現代化戰爭還是有區別於過去的戰爭,這也是俄烏衝突帶給世界各國的一些經驗和教訓,尤其是以下幾點非常關鍵。
第一:在沒有做足充分準備前,千萬別貿然發起戰爭。俄羅斯的實力怎麼樣?雖然經濟能力稍微遜色一些,但人家軍火庫龐大,可動員士兵多啊。但是一打仗才發現,戰爭之前動員和戰爭之中動員完全是天差地別。其實普京最開始就應該想到閃電戰未必會成功,如果不成功自己需要多少士兵平推烏克蘭這種縱深的國家呢?一旦戰事打響,尤其是當失利後再去動員,其實很傷國民的氣勢。
第二:現代化戰爭過於透明,所以別想欺騙任何人。不要說俄羅斯使用的是傳統戰爭方式,即便使用的是現代戰爭方式也很難取勝。因為不僅戰場是透明的,很大程度上輿論也是透明的。為何俄烏衝突僵持不下、勝負難分?就是因為雙方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支持者。在全球大熔爐的背景下一旦各國開始站隊,即便不是世界戰爭也會變成世界戰爭。對於世界戰爭來說誰贏誰輸,不僅僅是要看裝備,也得看命。
第三:戰場並非沙盤演練,也不是電腦模擬演習,所以士氣和正義感十分關鍵。為何二戰時期的日本和德國會在優勢局面下瞬間崩塌,如果大家把這些歸功到美國身上就錯了。當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民族瞬間覺醒的時候,它所爆發出來的戰鬥力是難以想像的。拿破崙以前就說過,對於戰場來說,軍隊士氣的重要性是人力和裝備的三倍。為什麼很多運動員在國際賽事時能在大逆風下翻盤?其實各國頂尖運動員水平都差不多,翻盤的不是技術,而是士氣。
最後一點:猶豫是一場戰爭最大的短板。無論國家體量如何,無論世界輿論導向如何,一旦決定要去打仗,必須要有不死不休的決心。尤其當自己是一場戰爭的發起者時,其實自己掌握了比對方更多的主動,所以在第一時間斷其通信、網絡、基礎設施是必要的,甚至可以直接採取「斬首行動」。即便不「斬首」也要抓捕,拿到對方最大的「籌碼」未來怎麼都好談。像俄羅斯這樣猶豫不決,最終的結果就是被拽入泥潭,很難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