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聽話,回家卻像「土匪」:問題出在哪裡?

2024-05-05     老張育兒

原標題:幼兒園聽話,回家卻像「土匪」:問題出在哪裡?

養娃路上,相信很多父母都曾遇到這樣的困惑:

孩子在幼兒園表現極好,乖巧聽話又懂事;可是回到家,卻開啟了另一個模式,秒變「小土匪」,任性頑皮不說,甚至還有些霸道。

如此截然不同的行為表現,讓很多父母感到不解和焦慮。是孩子太擅長偽裝,還是他本來就有些頑劣呢?倘若一直保持兩副面孔,對孩子未來的生活和學習,會不會有影響呢?

想告訴父母的是:成長路上,孩子每個階段的心理發展不一樣。

孩子在幼兒園和家裡兩副面孔,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這說明,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他們在心理特徵和行為模式方面,會有很大的不一樣。

幼兒園階段,孩子正處在社交能力發展的關鍵期,他第一次遇到那麼多的同學、老師,大家朝夕相處。孩子需要一段時間適應,要慢慢學會如何與人相處,而他表現的乖巧,遵守規則,多半是為了獲得更多同學老師的喜愛和認可。孩子們很聰明,他知道在陌生的地方如何保護自己,唯有順從和合作才能「明哲保身」。

回到家裡恰好相反,這是孩子從小生活到大的地方,所以在熟悉的家庭環境里,他會特別放鬆和自在,不需要像幼兒園那樣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在家裡,孩子可以自由的做自己,所有的情感和需求都可以任性的表達出來。哪怕有一些看似不聽話的行為,也在情理之中。

幼兒園和家裡的差別,還體現在這些方面

規則要求,也會對孩子的行為模式,產生一定的影響。

倘若家人對孩子過於溺愛、縱容,或者是缺乏規則的情況下,孩子也會在家中表現出很多不良行為。因為他知道,家人會包容他的一切壞習慣,然後做出一些為所欲為的壞習慣。

可幼兒園不會,這是一個集體,而且多以培養規則和行為為主。什麼不能做,什麼是錯的,老師在一開始就會認真告訴小朋友。如果做的不太好,還可能會被老師「懲罰」,孩子們肯定會秒表「乖寶寶」。

教育模式,會讓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出現「兩面派」。

在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過於嚴厲,而有些父母過於寬鬆。不管是嚴厲還是寬鬆,一旦過度的話,都會讓孩子出現很多不良行為。而叛逆、反抗、不遵守規則,就是最常見的不良行為。

在幼兒園,老師會一視同仁,用同樣的態度對待所有的孩子。老師會要求他們:遵守規則、尊重他人,不能做任何欺負小朋友的事情。孩子內心對老師有些害怕,自然就會聽老師的話。

如何讓孩子在家裡和幼兒園,表現一致呢?

1、建立明確的家庭規則

既然能遵守幼兒園的規則,說明孩子已經有了規則意識,並且可以完成的很好。那麼,父母就應該與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規則,加深他們的記憶。

接下來,就是督促孩子一起認真完成所有的規則。一開始,孩子可能會有反抗,或者表現得不願意,父母要多一些耐心,給娃時間慢慢適應。

2、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當娃上了幼兒園之後,「家校共育」這四個字,父母就應該深入了解它的含義。教育孩子,不是幼兒園的責任和義務,反倒是父母的責任更大一些。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父母和學校應該保持一致,認可並且配合老師的很多教育理念。好的行為,多給孩子表揚鼓勵;不好的行為,適當的批評糾正。

3、增強與孩子的溝通

上了幼兒園的孩子,他們基本上已經具備很多能力,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要求。這個時候,父母就別再把自己的想法,強行安排到孩子身上。

現階段,要跟孩子多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和內心最真實的需求。在溝通的過程里,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意見,給予他們適當的自主權。

4、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成長路上,好的家庭氛圍和冷漠的家庭氛圍,也會養出截然不同的孩子。很多行為模式,就是在家庭氛圍中潛移默化而改變的。

父母要知道: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性格也會變得積極樂觀。那麼,他們在家裡還是幼兒園,不會有任何偏差。

寫在最後:若是你家孩子在幼兒園和家裡的表現不一致,那麼趕緊找找問題出在哪裡?趁著孩子年幼,很多行為習慣還沒有完全定型,引導他們養成更好的習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b60ad4efaf7c10878eb50e261022a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