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茄子栽培的過程中,摘葉是茄子管理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葉片是蔬菜製造有機營養的工廠,擔負著製造和供應營養的重要功能,葉片製造的營養占茄子生物學總量的90%以上。因而摘葉一定要適度,要建立在有機營養製造充分的情況下進行。茄子適度摘葉可以減少落花,減少果實腐爛,促進果實著色。
一、過度摘葉弊端
過度摘葉,將會造成有機營養製造不足而導致果實生長不良。特別是在冬季低溫季節,因溫度低,側枝萌發慢,主枝葉片摘除過狠,還會影響植株的長勢,甚至容易形成無頭秧。
二、合理摘葉方法
摘葉時,不要硬劈硬掐,建議用剪刀將葉柄剪斷,減少傷口,並避免拉傷枝幹。為保護枝幹,打葉時,不要把葉片從葉柄基部去掉,要留下1厘米左右長的葉柄,以保護枝幹。另外打葉要在晴暖天上午,溫度較高時進行,使留下的葉柄傷口能夠及早癒合,避免病菌侵染。摘掉的老葉、病葉要集中起來,帶到田外堆放或埋掉。
三、合理摘葉原則
摘葉一般從坐住門茄開始,由下到上依次摘除,摘葉時要分次進行,不要一次打得太多,使植株下部幾乎成為光稈。主枝坐果前,一般情況下不要摘葉,因為下部葉片還擔負製造營養供應根系生長的重要作用,如果下部葉片蟲卵多或葉片黃化重,則建議及時摘除。
主枝結果期間,摘葉應本著摘除下部老葉、病葉和黃葉的原則進行,一定要保證主枝最 下部的果實下面保留2片功能葉,後隨著果實的逐漸採摘,逐步將下部葉片摘去。當主枝長至180厘米左右時,上部留2~3片葉摘心。
對於側枝上的葉片,也應以不摘或少摘為宜,這些小葉對田間通風透光影響小,不會造成郁蔽的環境,同時這些小葉還擔負著製造營養供應根系生長的作用,因此在低溫季節儘量不要進行摘除。如果側枝過長,在超過10厘米時,留2~3片葉摘心就可以。
茄子進入生長旺盛期後,下部側枝萌生速度快,此時除應摘除雜杈外,其餘側枝結果枝應採用摘心的方法控制葉片數量,防止田間郁蔽防止側枝過旺,影響茄子果實生長。
此外肥水較少,生長不旺的植株要少打葉,天氣乾旱時應少打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