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劇把她拍得這麼「辣眼睛」,又歹毒出新高度了

2023-11-11     VISTA看天下

原標題:國產劇把她拍得這麼「辣眼睛」,又歹毒出新高度了

在什麼情況下,一個觀眾會把看了一半的劇暫停,從視頻軟體切到社交軟體,連發好幾條情緒激動的微博or朋友圈?

可能是男主和女主互通心意了,可能是劇情突然大反轉了。

也可能是,被劇里的歹毒運鏡攻擊了。

明明只是想看帥哥美女談個戀愛,結果被一連串莫名其妙的運鏡和轉場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只想問問製作組,你們的精神狀態真的OK嗎?

01

國產劇運鏡

一個比一個歹毒

這兩部新劇,一部現偶,一部古偶,二者的相同點不只有女主是白鹿,還有旋轉放大懟臉的「滾筒洗衣機式」運鏡。

王鶴棣飾演的霸道總裁時宴,細框眼鏡,一身西裝。

坐在車裡抬眸的這一瞬間是帥的,但也沒必要旋轉著展示這張臉吧。

可能是囿於車內空間有限,鏡頭在鎖定王鶴棣的臉之前大概只轉了四十五度,不存在「把觀眾轉暈」的風險。

但《寧安如夢》這邊位置空曠,鏡頭的運動空間更大了,轉得也就更「狂野」了。

從左往右掃一遍,再從後往前螺旋式推進,最後才鎖定女主的臉。

建議別看太多遍,容易暈

還有升級版。

女主剛剛發現自己重生,看著周遭的事物感到難以置信。

導演用旋轉+虛影+閃回的連招,把女主頭暈目眩的狀態復刻了個200%。

這下好了,觀眾也頭暈目眩了。

男主這邊也沒好到哪去,特寫鏡頭直接懟到了張凌赫的眼睛上。

這連眼白里的紅血絲和沒剃乾淨的眉毛茬子都能一覽無餘的超近距離,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在模擬化妝師的第一視角。

化妝師都不會離這麼近

在部分網友還對這種拍攝手法表示不理解的時候,資深劇粉已經見怪不怪了。

看到導演那一欄寫著朱銳斌的名字,就知道這次必定又「難逃一劫」。

朱銳斌給內娛貢獻了不少爆劇,比如被稱為「蜜糖三部曲」的《香蜜沉沉燼如霜》《冰糖燉雪梨》《星落凝成糖》,以及由迪麗熱巴和吳磊主演的《長歌行》。

通過對這些劇集裡「離譜」鏡頭的梳理,有網友總結出了朱導的三大法寶:

大燈、旋轉、莫名其妙的角度特寫。

甚至和這位導演之前的劇比起來,《寧安如夢》的運鏡還算溫柔的。

如果說《寧安如夢》是家用洗衣機,那之前的劇就是遊樂場裡的大擺錘。

前方高能,這次是真的會暈。

無辜觀眾萬萬沒想到,看個劇都能把自己整暈車了。

「知道製作組技術高超會拍旋轉鏡頭了,拍得很好,下次不許拍了。」

和「滾筒洗衣機」式運鏡齊名的,還有「彈跳」式運鏡。

今年三月上線騰訊視頻的《春閨夢裡人》,就是「彈跳」式運鏡的代表作。

好傢夥,這時遠時近快速變換的鏡頭,生怕我們看清她的五官。

另一部《鏡·雙城》里兩個男角色對戰的片段也是「彈跳」式的。

鏡頭在兩個角色之間戳來戳去,有一種「忙了半天但不知道在忙什麼」的美感。

《以愛為營》這邊,想炫技卻大翻車的劇情也在上演。

為了展現男主的總裁形象,導演為他安排了好幾個從下往上拍的仰視鏡頭。

比如這種刁鑽的鞋底視角,好像下一秒就要被踢飛了:

同樣值得吐槽的還有劇里的轉場。

你說像PPT吧,卻又比PPT稍微高級一點。

之前總被吐槽的PPT轉場是這樣的:

直接翻頁,生硬而且尷尬,破壞了劇情原有的節奏,也大大影響了觀眾的觀看體驗。

後來導演們放棄了直接翻頁,轉而研究起了短視頻、vlog里常見的轉場動畫。

於是,出現了縮放轉場和魚眼鏡頭轉場。

網友銳評:好像我第一次打開剪輯軟體的時候,把所有免費的轉場特效都用了一遍。

想替美女們報個警

直到今天,《以愛為營》向我們證明了,國產劇里的轉場,沒有最離譜,只有更離譜。

財經雜誌的盡頭,是推門而入的女主。

男主的大頭後面,是坐滿了人正在進行表彰的會場。

最近剛播的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中也有類似鏡頭。

但這部劇轉場後的劇情是男角色的想像,所以拿腦袋當前景沒有那麼突兀。

相比起來,《以愛為營》的轉場著實有點缺乏邏輯了。

想問問製作組,放著正常又方便的黑屏轉場不用,偏偏整這種沒什麼必要的花活,你們到底圖啥呢?

‍‍02

「東施效顰」的內娛導演們

閱片量大的朋友這個時候就應該發現了,歹毒運鏡並不是國內首創,這東西其實全球共通。

在運鏡這方面,最有個性的莫過於印度導演們。

被過度濫用的懟臉鏡頭,莫名其妙的放大縮小,加上虛影變色和各種詭異特效,構成了印度片的「防偽標識」。

原本完整的鏡頭被剪得稀碎,視角來來回回換個不停,觀看者不得不服,感嘆這種「企業級運鏡」的抽象。

所以有網友吐槽國產劇導演師從印度,還真有幾分道理。

但這終歸是調侃,還沒聽說過有哪個導演真有寶萊塢學習經歷的。

稍微一扒,咱們就能發現這群導演的模仿對象另有其人。

上文提到的朱銳斌導演,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在TVB工作,在香港拍了十幾年電視劇。

《以愛為營》的導演郭虎對拍戲的興趣就來源於香港電影,還曾拜香港導演林玉芬為師。

這下說得通了,什麼旋轉運鏡、奇怪角度,都是港片玩剩下的。

隨便舉個例子,《胭脂扣》里經典的對視戲,鏡頭圍著張國榮和梅艷芳轉了小半圈。

緩慢旋轉的運鏡配合著二人的表演,鏡頭定格時張國榮的眼神向上抬,與梅艷芳對視,一切都是剛剛好的節奏。

還有金枝欲孽片頭曲的旋轉鏡頭,攝像機的運動也是遵循特定節奏的。

快准狠的運鏡抓住了角色的神態,清晰地交待了人物關係,還曾引起過一陣翻拍風潮。

反觀被吐槽最凶的洗衣機式運鏡,看似是難度更高的360度旋轉,實際上暴露的是製作組塑造人物能力的欠缺,只能用這樣直接粗暴的形式來展現角色的內心世界。

想要表現角色的不安、眩暈甚至崩潰,大可以用近景特寫鏡頭來呈現,何必執著於轉圈這一種形式?

晃動幅度過大的鏡頭不利於觀眾捕捉角色的細微神態,過於浮誇的視覺語言也容易劇作整體的質感。

在拍攝角度上,港版的《笑傲江湖》有很多東方不敗的仰拍鏡頭。

雖然角度略顯刁鑽,但拿酒拂袖的動作和富有攻擊性的眼神給了這個角度合理性,符合東方不敗的人設。

同時林青霞的氣質擺在那裡,這一段反而成了影史經典鏡頭。

相比之下,現在的仰拍鏡頭就顯得隨意許多。

只知道是為了顯得人物高大、霸氣,所以把攝像機放在地上拍。

至於演員動作、神態與角度的配合,基本上是不考慮的。

差不多的拍攝手法,怎麼有些人拍出來是經典,有些人拍出來就成了「驚雷」?

因為優秀的導演有審美,有思考,也懂得怎樣讓鏡頭更好地服務於整體敘事。

就算是要拍比較特別的鏡頭,也能夠把握住一個合適的度,不讓表現方式過於誇張花哨,導致喧賓奪主影響觀看體驗。

我們能從這些鏡頭裡讀出內娛導演們的野心。他們也想拍出能讓人眼前一亮的鏡頭,無奈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只能「畫虎不成反類犬」。

就像同樣的希區柯克變焦,名導拍出來是渲染情緒,內娛導演拍出來……我們也不知道他想幹什麼。

事到如今只能說,導演們自己加油吧。

03

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其實我們的導演不是不會拍。

早在看劇還不能超前點播的年代,導演們就已經把鏡頭語言的氛圍感玩明白了。

最好的例子就是《步步驚心》。

若曦站在紫禁城內仰望天空,她知道這裡所有人的命運,唯獨不知道自己會結局如何,變速的旋轉鏡頭刻畫出了角色內心的迷茫。

劇里的仰拍鏡頭也不少。

由下往上的角度凸顯十四阿哥的威武,身後眾阿哥往宮殿門口並排一站,鏡頭一掃便讓觀眾感受到了皇家氣度。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若曦從宮宴到馬車的轉場。

換景不換人,用環境光的變化銜接過渡,可見導演功力深厚。

近幾年的國產劇中也不乏用心的好作品。

同樣是古偶,《星漢燦爛》的運鏡和轉場顯然是花了心思設計的。

鏡頭移動速度、兩個場景的明暗變化都讓人看得很舒服。

以及被網友怒夸「每一集都像一部電影」的《漫長的季節》,也貢獻了好幾個「神級鏡頭」。

運鏡是劇集拍攝中重要的一環,考驗的是導演對於故事、人物的理解,前期是否有對於整部劇鏡頭調度的構思,以及能否考慮到大眾的觀看體驗。

現在的觀眾已經不好糊弄了。

看過這些優秀案例之後再打開最近的新劇,撲面而來的就是一個毫無美感的「愛的魔力轉圈圈」,誰能受得了這種落差。

同時,短視頻平台上審美技術雙在線的剪輯大師一抓一大把,運鏡和特效都快卷出天際,更襯得這些國產劇的後期像是上世紀殘留下來的。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上過所謂的影視賞析課,看過豆瓣Top250,但一部劇用心與否,我們一看便知。

之前觀眾罵國產劇妝造難看,現在古偶現偶妝造都捲起來了。

罵新生代流量小花小生沒演技,不少演員主動報班「回爐重造」。

現在罵歹毒運鏡的聲音越來越大,希望導演們能聽聽觀眾的呼聲,在製作下一部劇時,多用點心吧。

·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

太歹毒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9d80af477c6f1974ffd6b63bfc0fc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