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鷹計劃,為何欲奪制空權;英軍如何改變其戰術,挽救英倫三島

2022-02-05     生活給的溫暖

原標題:德軍鷹計劃,為何欲奪制空權;英軍如何改變其戰術,挽救英倫三島

生活中最簡單的事情莫過於放棄,不想學習,合上書就可以睡覺;不想跑步,停下來可以慢慢走, 甚至就地而坐, 就是這麼簡單。

但是堅持呢?想堅持學習,就必須廢寢忘食的讀書;想堅持跑步,就要擦擦汗水不停留,你有放棄的權利,可一旦放棄,就再也沒堅持的理由了。

在戰爭中的一場堅持與放棄的較量,卻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勝利和滅亡。大多數人認為大不列顛之戰的勝利,得益於軍民的堅持,卻很少人知道一貫倔強、堅持的日耳曼人因為「瘋子」希特勒的亂指揮,最終導致空戰失敗,這是為什麼呢?

英吉利海峽地圖

先從雙方的實力對比說起。

敦刻爾克大撤退後,英陸軍的實力徹底打回原形,僅剩下500門大炮,200輛坦克;空軍也在西歐戰場損失不小,戰機只有1200架。而德方擁有3個航空隊2669架戰機,占有2∶1的優勢。這和當時最強大的武裝力量相抗衡,其結果可想而知。

當然,英國也有自身的優勢。

首先,英海軍的實力在當時無人能敵,是最牛的。雖然德國的空、陸軍堪稱世界第一,但海軍實力很水,連義大利都不如。作為一個陸權國家,海軍不是優先研發的軍種,再加上一戰的後續影響,當時的德國無力建立一支強大的艦隊。

二戰英國戰鬥機

這也是其遲遲不敢進行登陸作戰的原因。

其次,他們使用了在當時最先進的雷達站和地面指揮系統。它能在德機剛起飛時,就被雷達監測到,並通過地面指揮系統,讓英機能選擇最有效的地點和時間進行攔截。

一德軍上將說過:「雷達至少使英國戰鬥機的戰鬥力增加了一倍。」

油畫作品,英國戰鬥機在海峽

這些都是技術和裝備的比較,最讓他們感自豪的和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英吉利海峽。在歷史上,這道天塹曾讓倫敦多次避免了戰禍,保全了國家。現在隔著海峽,德機飛行距離勢必增長,而英機則以本土為基地,能在德機往返的時間內出擊多次進行打擊。

以上因素無形中讓雙方的空戰實力出現了基本相當的局面。

英吉利海峽俯瞰圖

取得制空權是迫其投降最有效的戰術。

如果說希特勒的心思和精力放在了東線,進攻蘇聯上,那一定會用打擊倫敦迫其投降作為轉移視線的誘餌,可謂一箭雙鵰;要說強大的陸軍沒有強大的海軍作保障,是無法進行登島作戰的,那麼進行空中較量,打擊其軍事設施,奪取制空權一定是最有效的戰術。

於是,二戰中最大規模的空戰開始了。

戈林的「鷹計劃」開始實施。通過持續密集、猛烈的轟炸,把對方的軍事工業、軍事設施、交通運輸線摧毀,以及把敵方飛機摧毀在地面,從而就能取得制空權。

德國空軍進攻英國

因此,所謂不列顛之戰。就是德國在未動用陸軍、海軍的情況下,主要依靠空軍對英吉利海峽的護航船隊以及主要工業城市、港口、機場、鐵路、橋樑及其他軍事設施,進行密集而猛烈的轟炸。

隨著戰役的繼續,德機的數量優勢開始發揮作用,英軍7個關鍵的地面指揮系統中有6個遭到嚴重損毀,南部5個前進機場遭到嚴重破壞,英軍賴以取得先機的通訊系統處於崩潰邊緣。

英國戰鬥機在抵抗

雖然,英軍依靠自身優勢在每場角斗中,損失都比德方少許多。但德機的基數大,拼的起;而他們的飛機製造廠一直是在飽和的打擊中,飛機是打一架少一架。眼看著英機一天天在減少,如果繼續以此為主要目標,他們堅持不了多久,因為他們的戰鬥機短期內無法得到補充。

就在唾手可得的制空權就要屬於德軍的這一時刻,希特勒犯下了關鍵錯誤,挽救了英國空軍,這是為什麼呢?

英德空軍在激戰

20世紀最為慘烈的大不列顛空戰。

一直的被動挨打的局面讓英國人受不了了,他們要進行一次反擊。於是英轟炸機直撲柏林,目標是德國的工業基地,然而有幾顆炸彈丟到了柏林的居民區。

這可是徹底讓希特勒又驚訝、又憤怒,他要以牙還牙。

他命令戈林不計一切代價對英倫三島本土進行大規模的報復性轟炸,常常一天出動1000多架飛機,不分晝夜地轟炸。倫敦是受德機轟炸破壞最嚴重的城市之一,有一段時期,每晚平均遭到200架德機的襲擊,民眾傷亡慘重。

英國轟炸機

然而,德軍的這一戰術轉變,卻正好給了奄奄一息的英空軍一個喘息的大好機會。希特勒的錯誤給了他們堅持下去的空間和理由,利用這個短暫的時機,他們抽調大量人力、物力維修受損的飛機,修復被炸毀的飛機跑道。

正如邱吉爾所說:堅持下去,並不是我們真的足夠堅強,而是我們別無選擇。

在一場生死攸關、決定著國家命運的戰鬥中,英飛行員意志堅定、士氣高昂,屢屢給敵機以沉重的打擊。在不列顛之戰中,他們僅損失915架,而德國損失了1733架戰機,損失更大的是德飛行員。

英軍飛行員

因為英機在本土上空作戰,被擊落後的飛行員可跳傘生還,繼續參加戰鬥;德方情況就大不相同,入侵的德機一旦被擊中,駕駛員不是喪命就是被俘,這也大大影響德方的士氣。況且,培養一個飛行員是需要時間的。

雙方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就看誰能堅持;堅持一下也不難,難的是堅持到底。最終,英國人笑到了最後。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75283fe6cabe85ef5b2adf328576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