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強在淮海戰場連施三計:前兩計劉峙長嘆杜聿明大怒,第三計是讓邱清泉守商丘

2023-09-08     半壺老酒半支煙

原標題:文強在淮海戰場連施三計:前兩計劉峙長嘆杜聿明大怒,第三計是讓邱清泉守商丘

1948年9月,曾任軍統北方區區長、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督察處中將處長、長沙綏靖公署辦公室中將主任的文強來到淮海戰場,出任徐州「剿總」前線指揮部中將副參謀長。

四十多年以後,文強在《口述自傳》中承認,自己當時是有僥倖心理的:「我不去也不行,去呢,我憂心忡忡。不過你講要準備當俘虜,我還沒有想過。我們是高級司令部的人,難道還跑不掉嗎?不見得當俘虜。(本文黑體字,除特別註明外,均出自文強《口述自傳》)

文強這番話,是在程潛替他餞行的酒桌上說的的——當時文強是長沙綏靖公署辦公室中將主任兼第一處處長,老蔣下令將其調往淮海,程潛在送行時提醒他:「你去了要小心啊,我們總是失敗。 你這次去,要準備當俘虜。」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文強到了淮海戰場不過三個月,就跟力邀他去徐州的杜聿明一起當了俘虜,和他們一起被俘的,還有第十二兵團司令黃維等一百二十二個少將以上軍官,另有二十二人投誠、八位起義,第七兵團司令黃百韜舉槍自戕,第二兵團司令邱清泉被擊斃,第十三兵團司令李彌化妝成傷兵逃掉。

在大戰籌備階段,文強並不認為蔣軍必敗,包括老蔣、取代陳誠出任「參謀總長」的顧祝同、「國防部長」何應欽都一廂情願地認為劉峙是一員「福將」,如果配合一個少壯得力的幹將,或許能夠成功,於是決定讓杜聿明做劉峙的副手。劉峙和杜聿明也口出大言:「在王耀武手裡丟了濟南,一定要在劉峙手裡把濟南收復。」

吹大氣誰都會,真上了前線,別說劉峙一籌莫展,就是杜聿明也有些六神無主,先任前線指揮部副參謀長、後任代參謀長的文強,倒是給劉峙杜聿明出了三個主意,沒想到這三個主意沒有一個落到實處,杜聿明甚至還勃然大怒,不留情面地對文強大光其火,劉峙在調不動邱清泉和李彌之後,也只能仰天大呼「天亡我也」。

文強當然不知道負責制定淮海戰役(他們稱之為「徐蚌會戰」)作戰計劃的「參謀次長」劉斐和「國防部」第三廳廳長郭汝瑰都是地下黨,杜聿明雖然對郭汝瑰多有懷疑,但是老蔣和杜聿明根本不信,杜聿明也只好打牙往肚裡咽。

杜聿明在《淮海戰役始末》中回憶:「我心中忐忑不安,認為老蔣、顧祝同是完全聽信郭汝瑰這個小鬼(因他是軍校五期畢業生,人又矮小,所以我稱他小鬼)的擺布,才造成這種糟糕的局面。我想質問郭汝瑰為什麼不照原定計劃將主力撤到蚌埠附近,正在猶豫不決之際,見顧祝同等人都同意郭汝瑰報告的這一案,覺得爭亦無益,一個人孤掌難鳴,爭吵起來,反而會失了老蔣的寵信。」

杜聿明尚且難以改變老蔣的固執態度,文強作為前線指揮部中將副參謀長,連面見老蔣的機會都很少(一般彙報軍情都是參謀長舒適存),他也只能在劉峙杜聿明身邊縫縫補補敲邊鼓,出的主意,人家也是可聽可不聽。在劉峙和杜聿明眼裡,文強一直是搞特務工作,戰術上或有可取之處,但是戰略眼光就差多了:你要是有戰略眼光,就不會跟著我們混了,留在湖南或回到「那邊」,不比困在徐州強百倍?

進了戰犯管理所,文強(就是電視劇《特赦1959》中的劉安國)肯定也有七分抱怨杜聿明:要不是你朝老蔣要人,我就跟著程頌公在湖南起義了!

文強在1948年吃的還是老蔣的飯,杜聿明每月而給發一千二百塊銀圓的薪水(跟參謀長舒適存一樣),所以在關鍵時刻,還是要出一些主意的,至於那三個主意是不是很餿已經無法驗證了——杜聿明就是想採納,邱清泉李彌不給面子,也都等於白搭。

文強給劉峙和杜聿明出的第一個主意,是在黃百韜被圍困於碾莊圩之後。

黃百韜被包圍,劉峙很難得地趕到前線指揮部坐鎮,杜聿明跟劉峙都是一頭霧水:「打了兩天兩夜,碾莊圩為什麼打不下來呢?兩個最大的兵團,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兵團全都用上了,就是打不過去。」

杜聿明和劉峙都不知道的事情,剛剛差點坐車誤入解放軍陣地的文強卻十分清楚,李彌和邱清泉的「解圍」就是雷聲大雨點小,根本就沒有全力進攻。於是文強向劉峙杜聿明建議:「要破這個陣,死打是打不過去啊。我們正面要佯攻,至少調兩個師迂迴到後面去打,邱清泉兵團抽兩個軍,李彌兵團抽一個軍,迂迴到後面,趁今天黑夜打過去,里外夾攻,這個陣可破。兩邊迂迴,碾莊圩之圍可以解了。」

劉峙點頭,杜聿明下令,但是李彌和邱清泉不肯執行:「邱清泉很堅定地表示不能執行命令,李彌也不肯調兵。」

邱清泉說自己的兵力已經消耗得很厲害,如果再抽調兩個軍迂迴,恐怕正面不保,一旦解放軍從正面突破,徐州也將不保;李彌則表示自己只有兩個軍,邱清泉有六個軍,他的力量比我大兩倍,他為什麼不抽調力量?

杜聿明的命令根本就沒人聽,劉峙在自己的大腿上捶了一頓,長嘆一聲:「天亡我也!」

文強的一計不成又施一計:我們打一個假仗,詐敗後殺個回馬槍!

文強的計劃是當天進行夜戰,假裝向十五里之外的徐州撤退,解放軍肯定跟進追擊,他們設伏後反攻,再通知黃百韜從碾莊圩出擊,這樣兩面夾攻,就有可能反敗為勝。

杜聿明採納了文強的建議,但是文強那點小把戲,早就被比他高明十倍的對手一眼看穿:「我們按這個計劃撤退,沒有料到,解放軍不理我們,並沒有跟進。碾莊圩沒有什麼炮火的聲音了,糟糕了,黃百韜十幾萬人已經失敗了!」

三國時期就已經用濫了的詐敗之術,想在當代孫武面前故技重施,成功的可能性當然為零。正在杜聿明和文強進退兩難之際,二十五軍的軍長陳士章從碾莊圩逃過來告訴他們:黃百韜自殺了。

文強兩計落空,自然要給自己找個失敗的藉口:「這個仗沒辦法打了,根據收到的消息,解放軍的部隊超過二百萬,我們這裡四十多萬人跟解放軍打,這個仗怎麼打法啊?」

杜聿明在文強兩招無效之後已經憋了一肚子氣,現在終於忍無可忍發火了:「唉呀,你真是,長人家的威風,不說我們自己的志氣!」

文強繼續唱衰:「大勢已去啦。現在解放軍採取包圍的政策,先解決黃百韜兵團,把那裡吃掉,再吃黃維,把黃維的部隊也吃掉了,搞到最後來打我們。那還打什麼?沒辦法打。敵我懸殊啊。」

參謀長舒適存藉口彙報軍情一去不返,副參謀長文強又在技窮之後提前念悼詞,估計杜聿明一腳踢死他的心都有了。

文強連出兩個主意,事實證明都很餿,杜聿明只好讓他去負責接收空投物資,軍隊調動再也不徵求他的意見,但是文強閒不住,他又給邱清泉出了一個主意:讓邱清泉去固守商丘,以確保津浦鐵路暢通。

在淮海戰役期間,杜聿明曾被老蔣調到東北指揮,結果杜聿明去了也是照樣失敗,前後腳打輸兩大戰役,在老蔣的高級將領中,也就是杜聿明能做到:決定歷史走向的三大戰役,杜聿明在遼瀋、淮海都當過實際指揮官。

杜聿明去東北期間,文強忍不住給邱清泉打電話,讓邱清泉冒著大雨從前線趕回徐州。

邱清泉是黃埔二期的,文強是黃埔四期的,所以文強跟邱清泉說話很客氣,出主意之前先請邱清泉吃飯:「你趕快回商丘,佯攻計劃要擺開架勢,收復濟南那六個軍不要動。你要把隴海鐵路把守住,使解放軍沒有辦法活動。請你回去封鎖黃河運河,控制這條鐵路,不能落到解放軍手裡,這是你的任務。」

熟悉那段歷史的讀者諸君聽了文強的主意肯定會發笑:邱清泉最忌諱的地方就是商丘,你不知道嗎?

果然邱清泉對文強的主意不屑一顧,文強的解釋,現在想來也是很搞笑:「這樣發脾氣沒有用,對你也沒有好處,對我也沒有好處。這是一條長蛇陣,你還要注意把重點擺在商丘,商丘的對岸就是濟寧,你要把那裡守住。」

據文強回憶,當年他們擺的是長蛇陣,黃百韜、邱清泉、李彌、孫元良四個兵團西起商丘,東止連雲港,擺成一字長蛇陣。

黃百韜已經被打掉,文強居然想讓邱清泉去商丘補缺,這個主意是好是壞,他在《口述自傳》中說得很清楚:「一條長蛇變成癱瘓孤立的死蛇,動彈不得。程頌公的話應驗了,我當了俘虜。」

杜聿明在回憶錄中極少提到文強,邱清泉在敗逃時被擊斃,文強那三個主意該如何評價,就有勞讀者諸君發表高見了:文強長期在軍統任職,參謀大兵團作戰時就出了這麼三個主意,前兩個讓杜聿明大發雷霆、劉峙大呼天亡我也,最後讓邱清泉去守商丘,是不是有點太搞笑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74782454f8fbbc48be728d17b3b9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