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決》:持有惡必除的決心,揚正義必勝的信心

2022-05-17     深度文娛

原標題:《對決》:持有惡必除的決心,揚正義必勝的信心

「腎上腺素飆升」「高燃」「信息量爆棚」!近日,由愛奇藝出品的24集刑偵劇《對決》激起了觀眾的熱烈反響。該劇秉承「雙雄搭檔」這一刑偵劇經典人物模式,以縣級刑警武劍和省廳刑偵總隊支隊長文陸陽為主要角色,以風州市羅元縣搬運村拆遷之事為切口,打響了一場正義之師與侵蝕到政治、經濟、百姓生活的黑惡勢力決鬥的「硬核戰」。無論是敘事邏輯、現實意義還是視聽手段,《對決》都緊扣光明與黑暗兩股力量鏖戰對決的主線,通過精湛的藝術表現與精深的社會隱喻為觀眾帶來了一次扣人心弦的「沉浸式破案」體驗。

與大體量的刑偵劇不同,24集的《對決》並沒有對人物的往事傳奇或者生存境遇做過多的描述,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決雙方高手過招、劍拔弩張的關係營造以及推理過程的嚴絲合縫、層層遞進之上。搬運村村民孫磊因聽信木匠對妻兒的落戶「承諾」而甘願為其頂罪,讓破案一次又一次陷入僵局;被刀疤和木匠兄弟暴力威脅的地產公司總經理胡洋在警方的保護下終於決定競標搬運村拆遷工程,卻無奈於遠在美國的女兒被刀疤兄弟控制而在關鍵時刻低頭放棄;文陸陽從監控錄像中發現小瑞士老闆娘林殊車子的走向與往常有所不同,立馬化身行動派,通過對商鋪周圍鄰居、業主老闆的詢問以及商鋪內門鎖、酒瓶的異樣,敏銳推測出床鋪下方通往小瑞士的密道;武劍和文陸陽的關係從互相懷疑發展到惺惺相惜,「六六槍案」「警察局內鬼」等情節也隨之不急不慢地顯現出來。

以上這些橋段按照有條不紊的敘事節奏一步步完善了該劇的邏輯網絡,其中曲折的劇情編排和與細緻的推理過程不僅突出了該劇去「懸浮」的硬核敘事功底,同時也在思想層面表明:無論邪惡一方的勢力多麼強大、手段多麼毒辣、偽裝多麼狡猾、隱匿多麼深入,正義力量始終會一往無前、穿破迷霧,與黑惡勢力「死磕」到底。

刑偵類型劇之所以常常登上輿論高峰、引發社會廣泛共鳴,是因為這一類型劇具有直面人心的現實穿透力。《對決》中,刀疤兄弟的黑惡勢力如此猖狂的背後,隱藏著強大的保護傘和關係網,這些保護傘和關係網直指基層腐敗和官商勾結等問題,正是他們支撐了刀疤兄弟的「集團」發展、縱容了他們的斑斑劣跡、助長了這些黑惡勢力分子野蠻生長的「名氣」。

因此,劇中出現了這樣一種匪夷所思的社會現象:在真正的正義缺位的情況下,人們誤以為「暴力」與「利益」才是當下的「正義」與「道」。更多的無知者選擇「投奔」與「聽命」於黑暗勢力並認為從此掌握了「免死金牌」,更有一些人寧願相信黑社會也不願意相信警察與法律,如劇中無論是光頭幫派的海盜還是被木匠控制的劉震妻子、孫磊和小惠,都是被黑惡勢力操控了精神、失去了自我的典型代表,而這一現象背後又牽涉到拆遷、戶籍等問題,以點帶面折射出許多社會痛點、人性弱點與生存難點,具有高深的現實批判價值。

除了剖析黑惡勢力的發展動因以及惡勢力從眾者的心理,《對決》還著重探析了刀疤與木匠這兩個主要反派角色的深層次犯罪心理:於刀疤而言,「暴力」能夠給他帶來尊重,哪怕從來就沒有手下真正尊重過他;於木匠而言,「金錢」是主導世界運轉的唯一方式,哪怕他的財富如同他手中小心翼翼堆積的石頭,一觸即倒。刀疤和木匠對於自身尊嚴與個人價值的追求本沒錯,但他們「以商養黑、以黑護商」來實現尊嚴與自我價值的扭曲觀念和殘暴手段卻是大錯特錯。

武劍與文陸陽的搭檔刻畫出文武搭配、有勇有謀的經典刑警形象,與一惡一邪的刀疤兄弟形成了「勢均力敵」的對立關係。武劍與黑惡勢力抗爭的「決心」啟蒙於顛覆世俗對搬運村出身問題的偏見,而真正促使他覺醒的,是大哥劉震被殺後兄弟、嫂子均在黑勢力威脅之下做了偽證的事實。武劍窺見到強大的黑惡勢力對於整個羅元縣政治、經濟、人的精神與生命帶來的蠶食與迫害,心中對於黑惡勢力有了更強烈的憎恨。

從個體層面來說,武劍的「對決」,是對世俗偏見的對決、對自身過去與不堪的對決,是他骨子裡的善良與人的惡欲之間的對決;從更高層面來看,武劍的「對決」是生而為民的正義之身必將與黑惡勢力決鬥的責任擔當。文陸陽的圓滑、世故、細膩則同時凸顯了刑警在破案過程當中的個性化與規範化,與不羈性格的武劍恰好形成了良好的互補關係。劇中這一多元形態的攜手組合為觀眾展現了一個充滿生機、智慧超群、文武雙全的公安形象,為人民警察內部塑造了榜樣、穩固了信仰,更重要的是為廣大人民群眾展現了人民警察「有惡必除」「激濁揚清」的決心與鬥志,弘揚了「正義必勝」「正義當道」的信心與信念。

從視聽手段本體層面上來看,《對決》在視聽空間的對比蒙太奇運用上心思尤為巧妙。該劇一開始便建立了俯拍視角的高視點,以一種令人窒息的操控感為羅元縣的搬運村這一核心地理空間延伸出緊張的受眾心理空間。從2008年武劍、劉震被刀疤團伙追堵,到2018年武劍追捕嫌犯未果,十年來始終高高懸掛在上空的俯瞰機位如同讓人聞風喪膽的刀疤兄弟黑暗勢力,牢牢覆控著整個羅元縣與搬運村。頗具特色之處在於,俯瞰鏡頭其後銜接的總是正面人物堅定的神情特寫以及與黑惡勢力鬥爭的近景畫面。這一狹小生存空間與偌大高空遠景兩極鏡頭的創造性拼接,碰撞出令人驚悚的心理火花,展示出極具反抗和犧牲精神的英雄姿態。

該劇更是彰顯出深諳懸疑刑偵類型文本剪輯法則的專業成熟度,黨旗之下武劍對著警徽鄭重宣誓的崇高時刻與刀疤得意出獄和弟弟木匠相擁而笑的詭異場景進行了聲畫對位處理,高對比度、強色差配合錯位聲畫營造出極富情感張力的戲劇效果,而刀疤與武劍兩人畫面「朝向」一左一右、背道而行,更是為該劇「光明與黑暗涇渭分明」「正義與邪惡勢不兩立」的「對決」主題畫出了高亮。

作者 張國濤,系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原文發表於光明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71dad4ecb2ec916bfd9101befa69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