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打仗逃跑差點被老蔣槍斃,活了103歲生個兒子婦孺皆知!

2023-12-15     掌柜講歷史

原標題:他打仗逃跑差點被老蔣槍斃,活了103歲生個兒子婦孺皆知!

孫元良,原籍浙江紹興,1904年生於四川成都華陽縣;早年在私塾就學;1922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與國立東南大學附屬中學(1928年改名中央大學附中、1949年改名南京大學附中,1952年改為南師附中);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連長、營長,後任第一團團長,參加東征、北伐。

民國14年2月廣東國民政府第一次東征陳炯明,惠州守將楊坤如見堅守無望,不戰而降。10月廣東國民政府第二次東征陳炯明。各種版本的戰史都記載,在攻打惠州城的戰鬥中,時任第4團3連連長的陳明仁在團長劉堯宸犧牲的情況下,高舉軍旗率領該連最先登上城頭。

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蔣介石的嫡系第1軍第1師和程潛的第3軍攻打江西的孫傳芳。第1軍貪功冒進,貿然攻打南昌。僥倖得手後不思鞏固戰果,反而大肆尋歡作樂。結果孫傳芳部連夜反擊時,第1師師長王柏齡正在窯姐的床上,黨代表繆斌也臨陣脫逃。結果第1師一敗塗地,南昌得而復失,王柏齡和繆斌遁逃避禍。

孫元良時任第1師第1團團長,算是嫡系中的嫡系了,當時負責駐守牛行車站。戰鬥甫一打響,由於缺乏警戒,孫元良驚慌失措之中率先逃跑。部隊群龍無首,尚未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已經紛紛作鳥獸散,致使戰略要地失守,南昌門戶洞開。事後,孫元良團被程潛派駐奉新,向東警戒,掩護主力部隊集結,但孫卻拒不執行命令,一聞敵訊,便繼續西撤。蔣介石氣急敗壞,馬上趕到奉新前線,立即召集第1師訓話,聲色俱厲,殺氣騰騰:「這次打仗,第1團團長孫元良沒有得到命令便退卻,應照革命軍的連坐法來槍斃。這次失敗,是我們革命軍最不榮譽的一件事,也是北伐史上最恥辱的一頁,倘使第1師不退下來的時候,我們的戰事,一定不會失敗;所以孫團長沒有命令擅自退了下來,一定要按法槍斃。我們第1師,從前是最光榮最有名譽的軍隊;現在被孫團長個人毀壞,難道我們還能容忍這種敗類,不槍斃他嗎?」

蔣介石並不是噓聲恫嚇。第二天清晨,他又召集朱培德之第6軍及孫元良團再次訓話,重申了對孫元良的懲罰決定:「我們革命軍的歷史,是很光榮很名譽的。現在打下了南昌,又退回來,都是因為第1師第1團團長孫元良,沒有命令,怕死退下來了,所以有這一次的失敗。孫團長犯我們革命軍的連坐法,我要把他槍斃。你們各位官長士兵,可曉得軍法是不容情的,若是犯了連坐法,無論哪一個,都要依法槍斃的。」

自從「中山艦事件」後,共產黨員被迫退出第1軍,結果本是精銳的第1軍思想迅速下滑、軍紀敗壞,戰鬥力大不如前。蔣介石痛定思痛,頒布了嚴酷的《革命軍連坐法》,整頓軍紀。孫元良正好撞到槍口上,大家都以為他死定了。很快,孫元良消失了。不料,1928年,孫元良突然重新出現在大家面前,氣宇軒昂,面有得色。他不僅躲過此劫,而且還去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鍍了一層金。歸國後,即任國民政府警衛第1旅炮兵團團長。到了1931年,已升任警衛第1師第1旅旅長,可謂仕途坦蕩,風光無限。

原來蔣介石在薛岳、劉峙等人的勸說下,考慮到孫元良忠心耿耿,是黃埔軍校國民黨右派組織孫文主義學會的骨幹成員。黃埔一期生本來人數有限,歷次戰鬥中戰死者、共產黨拉去者甚眾(要知道黃埔一期生中,共產黨員不在少數,赫赫有名的「黃埔三傑」中的兩個半都是共產黨員呢。其中陳賡、蔣先雲是共產黨員,賀衷寒早期是共產黨員,後退黨加入國民黨)。如今在軍中能挑大樑的人已是寥若晨星,彌足珍貴。作為此後爭權力、奪江山之資本,怎麼能為區區南昌失守而殺了自己的得意門生,寒了黃埔同學的心呢?)於是,蔣介石法外施恩,孫元良因禍得福。

孫元良將軍為黃埔出身,整個戰爭生涯中,出彩的戰例不少,估計1948年點評他戰績的文章會不少,就不多綴敘了。然而,打仗,常勝將軍是沒有的,孫也是一樣。若要論最讓他耿耿於懷的一戰,大概就是淮海(徐蚌)戰役了。那一戰,孫元良率領的整整一個16兵團從陳官莊突圍,結果跑到外邊一看,還剩四百多人。此戰解放軍說孫元良單身逃走,這倒是有點兒過分了,不過八萬多人的一個兵團,剩下四百和孤身脫出也實在差不多了。說來國軍和共軍打仗,開始損失以旅計,隨後以師計,淮海戰役前損失一個軍已經不算什麼,但這種隨便就丟一個兵團,還是太窩囊了。

為此,孫元良一直耿耿於懷,曾在不同場合對自己辯護過,主要強調兩點,第一說明這是杜長官命令突圍的,不是他擅自決定放棄同僚.從所存的文字記載看,可能是這樣的,但孫隨後關閉了電台,因此沒有接到取消突圍的命令.第二,則是說明自己的部隊突圍是成功的,足有一半以上的部隊,四萬多人沖了出來(孫部八萬多人,在此前的戰鬥中損失一萬多,突圍中兩萬多被截留在圍中,這個數字也算可信),只是突圍後到達蕭縣時,又遭到解放軍的圍攻才全軍覆沒。

其實,孫其人,作為軍人還是比較能打的,在日本的對華作戰紀錄中,往往可見孫元良的名字。南京戰役,孫的八十八師死守雨花台,是為南京城外最後屏障。日方記載,雨花台守軍陣容嚴整,軍紀森嚴。孫元良下令逃兵一律斃殺,另有一條命令戰鬥開始後任何人不得離開陣地上公路(有逃跑之嫌),公路上有人督戰隊即可開槍射殺。日文資料中這樣的描述本意在於說孫殘忍野蠻,但也說明孫元良當時對於死守陣地是有決心的。

孫元良有個兒子進入演藝圈,曾摘下金馬影帝桂冠,他的名字叫孫鍾祥。孫鍾祥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說到他的藝名,可謂婦孺皆知——秦漢。更有個很有名的前女友,她比秦漢更有名,是全中國幾代人的女神,她的名字叫林青霞。

孫元良在黃埔一期生中,是屬於很有爭議的,稱讚的人認為他是抗戰名將,而貶低他的人則譏諷他是善於逃遁的飛將軍,而且他是在黃埔一期生中是最後一個離世的,隨著他的去世,也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2007年5月25日,孫元良在台灣逝世,享年103歲,根據他的遺願,喪事從簡,不發訃文,只在報紙登半版廣告告知親友,骨灰則暫厝林口,等待適當時機再遷葬回大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39111106801a6de3f879d0515d239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