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讀三國,不看演義#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蘇軾
提到赤壁之戰,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往往會想到蔣干盜書、草船借箭、苦肉計、借東風、華容道等事件。而稍微了解漢末三國歷史的人就知道蔣干盜書是子虛烏有,草船借箭的原型是孫權,諸葛亮也沒有借東風的本事,黃蓋沒有用苦肉計,關羽也沒有在華龍道與曹操相遇。而在歷史書上,對於赤壁之戰,是這樣描述的:公元208年,孫權與劉備組成聯軍對抗曹操。周瑜採納部下黃蓋的建議,由黃蓋向曹操詐降並用火攻,曹軍大潰北撤。赤壁之戰以孫劉聯軍的勝利結束,為三國鼎立鑑定了基礎。由此可見,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對於赤壁之戰的描述都有一個共同點:黃蓋詐降曹操,曹操敗於火攻。
《三國志》中的確有火攻的記載: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沖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預備走舸,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三國志·周瑜傳》
從《三國志》這段記載可以看出,火攻之計其實並非周瑜想到的,而是周瑜的部將黃蓋想到的,僅從這點來說,即使曹操真的敗於火攻,赤壁之戰完全歸功周瑜,對黃蓋而言是不公平的,漢中之戰法正獻策,使得黃忠於定軍山陣斬夏侯淵,難道法正不是最大的功臣嗎?可是大多數人都把赤壁之戰歸功周瑜,卻忘記看黃蓋才是計謀的提出者。
雖說《三國志·周瑜傳》的確記載了曹操敗於火攻,但是在《三國志·武帝紀》中,卻記載稱: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這段記載居然沒有提及赤壁的那場大火,而且稱曹操在赤壁之戰敗給了劉備,又提到了因為一次瘟疫,導致曹軍很多人病死,這才撤兵,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再看看其他有關記載:
《三國志·周瑜傳》引《江表傳》說:"曹公與孫權書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三國志·黃蓋傳》記載稱:赤壁之役,蓋為流矢所中,時寒、墮水、為吳軍人所得,不知其蓋也。
從第一段記載可以看出,曹操壓根就不承認赤壁之戰是敗在周瑜手上,而是敗在疾病手上,而且船是他自己燒的,不是被火攻的,卻讓周瑜獲得虛名,雖說這一段可能有曹操為自己開脫,掩飾失敗的成分,但曹操也不至於虛構出瘟疫和燒船事件,第二段記載可以看出,黃蓋在赤壁之戰中中箭落水了。
結合這幾段記載,赤壁之戰的一個可能的過程是:黃蓋詐降以後放火燒毀曹軍部分船隻,但是黃蓋自身也中箭落水,吳軍群龍無首,使得曹操有機會組織撤退到對岸。赤壁水戰雖然對曹操造成一定損失,但是損失的大多是收降得荊州水軍,曹操北方本土步騎並未受損,實力依然在孫劉聯軍之上。但是,北方士兵不適應南方的氣候,水土不服,導致軍中多疾病,戰力急劇下降,劉備此時與曹軍交戰,在陸上戰場擊敗曹操,曹操不想把船隻留給敵人,於是燒毀剩餘船隻撤退。
也就是說,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根本原因,並非火攻,而是北方士兵的水土不服。
參考文獻:
《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