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請聽好》第二季:用聲音編織一個「小小的人間」

2022-05-19     深度文娛

原標題:《朋友請聽好》第二季:用聲音編織一個「小小的人間」

聲音,人類最古老的故事敘述方式。而現在,音頻正成為療愈內心、舒緩壓力或排解寂寞等更多需求和場景的出口。

根據今年2月Facebook發布的《2022年文化潮流趨勢報告》,全球播客帳戶在過去一年增長了117%,激活了更加龐大的受眾群體;專注於傳遞聲音本身質感和帶來知覺體驗的ASMR(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音頻持續升溫,獨特的陪伴感和零距離感官成為受眾的放鬆方式。

而在國內,治癒類內容也成為長音頻市場的熱門,一批聚焦當下生活的播客和內容,最高可獲得千萬級熱度,並逐漸吸引相關平台的重點發力。這一方面表現了這類內容巨大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聲音與治癒的相遇也表現出音頻獨有的內容特質和魅力。

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或許是《朋友請聽好》第二季,繼第一季被許多人認為提供了溫暖陪伴之後,第二季進一步獲得了廣泛的討論和熱度。圍繞聲音直播展開的故事,放大了聲音在陪伴和場景化方面的特有價值,也提供了一種「音頻+視頻」的有趣視角,從各個層面上為長音頻行業提供了內容創新、打通市場需求和情感認知方面的很多新思路。

從廣播到在線音頻時代

玩法在變,情感依舊

「那個時候你會發現人特別愛打電話,特別喜歡和主播溝通。」張淇做客廣播小屋時,感慨地說起早年電台留下的記憶和溫暖。二三十年過去,技術在進步,聽音頻的介質也從廣播變得更加豐富,音頻內容的玩法也不一樣了。

在《朋友請聽好》第二季里,仍然有許多真摯的來電分享和傾訴,用聲音帶來陪伴感和共鳴感。而節目也嘗試著更多直播場景的實驗。

首先是在內容製作的靈活性上。從第一期節目「湖上廣播」成功,彌補了上一季的遺憾,主播們也開始了對當下主要音頻節目形式的「點名」。

比如廣播劇,言承旭、吳建豪帶來《流星花園》經典原聲重現;戶外直播,收錄了主播之外許多普通人來暢所欲言;第七期的ASMR「吃播」,辣白菜湯、海苔、乾脆面們「嘎吱嘎吱」地成為聲音盛宴;還有各種彈唱、清唱、合唱的歌曲表演,從「音樂技」到「廣播喜樂會」,獻上廣播必不可少的音樂陪伴。

其次在內容的傳播方式上,網絡平台讓聲音觸達到了廣播電波到不了的遠方。1月19日的直播還聯動了全國22個城市的122家線下電台共同直播,成為《朋友請聽好》第二季與傳統廣播聽眾的一次對話,也形成了情懷滿滿、影響破圈的巨大聲浪。

最後一期節目的直播正逢情人節,主播們很用心地玩出了儀式感,直播時間從13日晚持續到14日,代表跨越「1314」,還進行技術升級插入了一段視頻直播,進一步突破了廣播的表現形式,原來聲音內容在當下還有這麼多可能性。

這些創新不但成為對音頻既有形式的突破,也在改變此前的內容邏輯。不同於以往的單向輸出,在芒果TV聽《朋友請聽好》第二季直播的聽眾,還可以通過彈幕實時互動;包括戶外直播的形式,在脫口秀劇場和校園場景下邀請了很多路人發言。類似的交互式體驗,讓觀眾拉近了和主播、和內容的距離感。

主播們也不再是正襟危坐的觀點輸出者。何炅、謝娜、井柏然、董子健組成「春夏秋冬」組合,幾位老友隨心笑談,過客故人來來往往,彼此之間形成的其實是一種「熟人社交」的舒適氛圍。從傳統廣播行業的角度,提供了一種聊天室和來電對談節目融合的感受,在這種環境中,每一次來電不只是一種傾訴,也是對一次舒適對話的融入,用人情味和陪伴感,自然消解焦慮的情緒。

這種體驗進一步加強了音頻內容的沉浸感和療愈感,也突破了廣播節目的固定受眾,和更廣泛的年輕人群體相遇相知。而這個音頻內容傳播的新場景,也進一步表現出音頻內容本身便利、私密、多場景的特徵,讓觀眾可以靜下心來,自我對話、獲得正能量。

為喜怒哀樂找到正能量出口

電台是個「小小的人間」

在豐富玩法之外,《朋友請聽好》第二季也帶來聲音內容本身的體驗升級。

首先是視頻+音頻的模式,帶來了更多元的觸達渠道,也拓寬了內容的邊界和表達方式,讓不同內容形式的受眾形成導流;其次,超越傳統音頻內容的影響力,也讓更樂於傾訴、互動並尋求共鳴的當代年輕人加入其中。

第一季以來的712天裡,廣播小屋接收了6212封來信,最遠的來信穿越了兩萬公里,最小的來信者是一位五歲的小朋友,最大的是82歲的爺爺。這樣的用戶覆蓋和內容採集,讓節目內容獲得了全新的話題性和時代感。

相較於直播中的來電環節,讀信環節也拓展了即時性之外的延時性內容,讓節目得以覆蓋更多元、廣泛的受眾和故事。在讀信環節里發現有趣的內容,主播們還會致電來信者,聆聽後續的故事,給出真誠的意見,形成一種有效的互動和溝通。

喜怒哀樂的情緒輸出加深了觀眾的感知。比如一些受眾會分享他們的社死場景,醫學生去校附屬醫院治療痔瘡,結果成了被師哥師姐們圍觀的案例,類似的故事通過傾訴博君一笑,也在對話中獲得開解,是節目裡的調味劑。

也有面對現實問題的疑惑或委屈。大學生小石頭偶然發現父親失業的「秘密」,會在上班時間照常出門後坐在公園裡發獃,他不知該如何處理;小博在喜歡自己的牙醫和自己喜歡的籃球教練之間糾結;薇薇始終未獲得偶遇的Y同學明確表達「喜歡」,對這種曖昧關係感到不確定;女孩請假後仍線上辦公,回到公司卻被要求公開道歉並扣工資,被王勉指出遭遇了「職場PUA」。

這些話題在節目播出過程中頻頻登上熱搜,足以說明在各個圈層帶來的廣泛共鳴。《朋友請聽好》進入第二季以來,觀眾在常態化環境下打開了更多場景和更具感知的故事,帶著現實的感染力與共情感洶湧而來。這種文藝作品無法提供的真實體驗,讓受眾在聲音的陪伴感中消解孤獨和迷惘,並通過主播們正能量滿滿的鼓勵被治癒。

最後一期,主播們重新致電了曾經的來信者和來電者,我們得知薇薇和Y同學將度過他們的第一個情人節;小博選擇和兩個對象以朋友的方式相處;小石頭的父親也重新找到了工作。每個故事都有了完整的結尾,聽眾也從感知到的人間百態中獲得溫暖、自我對話。如李榮浩所言,「我發現我們的廣播站是個小小的人間,生活里真的有很多小美好」。

以「美好」為名

讓聲音成為自我治癒的良藥

「愛是每一種顏色,所有的光都透過,有你有我。」在跨越「1314」的最後一期節目裡,主播們帶來了一份「聲音禮物」,將不同月份、不同顏色的愛情感悟濃縮為一首小的情詩。這種詩意正是《朋友請聽好》第二季中重要的「美好」附加值,也是節目感知「美好」的第一重視角。

「發現美好,分享美好」是本季的主題。此前多期節目裡,主播們都會帶來類似的「聲音禮物」,或許是詩,又或許是歌曲或故事,都是主播們傳遞美好價值的用心嘗試。在「午夜的音樂會」,謝娜的《小風箏》表達著母親對孩子的愛與牽掛;配音秀「新不了情」,重拾當年的感動與美好;外賣小哥小邢分享過暖心故事之後,主播們會用一首全員清唱的《遇見》作為晚安曲。

在這背後,內心敏感、正能量滿滿的主播們,通過表達和相處方式打造了節目的整體氛圍,成為傳遞「美好」的第二重視角。

他們為美好落淚,為溫暖鼓掌,也會為困擾的來信、來電者給出具有正向價值的建議。何炅會鼓勵自卑的985女生「每個人都是一顆獨立的星星,用不同的方式照耀著,學會愛自己,悅納自己」;對苦惱奶奶在自己房間使用縫紉機、留下一地碎布的14歲男孩,言承旭建議可以用這些碎布給奶奶做一個禮物。

詩意美、氛圍美之外,「美好」的第三重是人間美。在溫暖的故事面前,主播們會化身傾聽者和共情者,與聽眾一同沉浸於故事裡的來自他人的善意和溫度。

節目第二期,職場新人豌豆帶來了一個故事,她在試用期最後一天被辭退,職場和經濟情況的多重困境讓她在回家的計程車上哭了起來,還要為大雨導致的堵車擔心拿不出車費,當聽到司機問「你平時回家的車費是多少」,這份溫暖讓幾位主播幾乎瞬間落淚。

在後面的節目裡,類似的溫度來自給孤身女孩門口擺一雙舊皮鞋的鄰居、來自給父親過世的女兒回簡訊的「陌生爸爸」、來自給兒子口述信的漸凍症母親。或許這些溫暖的故事不是人間的全貌,但在日復一日的生活里聽到他人如是分享,其存在就足以成為一種鼓勵和信心,也成為節目傳遞的溫暖和正能量。這種能量和價值的激活,補全了節目探索的「美好」定義。

以「美好」為題,是《朋友請聽好》第二季在內容價值上的進一步探索,除了給觀眾帶來更完整、情緒式的體驗,也進一步放大了聲音的情感屬性和陪伴感。

當下聲音療愈內容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人試圖在聲音中獲得慰藉,而《朋友請聽好》第二季通過在節目模式、內容和價值上的突破,為受眾提供一個可能的答案,也在賦予聲音療愈更多參考和發展空間。

「美好是一種選擇,美好不由別人定義,不要忽略,不要不敢承認,我們都有發現美好的能力。」直播節目開頭這段話傳遞的鼓勵和價值,或將在《朋友請聽好》第二季完結之後,表現出更長時間的價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0cd74608522a5bb6e1025b72f959c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