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六航天員安全出艙!返回艙的照片有的黑有的金,怎麼回事?

2023-11-04   科普中國

原標題:神舟十六航天員安全出艙!返回艙的照片有的黑有的金,怎麼回事?

神舟十六號順利回家,很多朋友都看到了直播或者新聞。不少朋友可能已經注意到,返回艙在地面上的照片,有的看起來金燦燦,有些則是黑黢黢,這是怎麼回事呢?

從新華社發布的這張照片來看,神舟十五的返回艙就是黑漆漆的 圖片來自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 攝

神舟十六號返回艙 圖片來自新華社 李剛攝

神舟十六號返回艙及太空人出艙 圖片來自新華社 李剛攝

為什麼返回艙只有一面黑黢黢?

這確實不是因為拍攝色差、光照等問題,是返回艙再入大氣層時,確實有一面被「燻黑了」,但另一面則比較乾淨,換著角度拍,大家就看到了不同的樣子。

啊?居然燒得不均勻,是不是出了安全事故?

其實並沒有,我們翻翻過往資料,就會發現,一直追溯到神舟一號,歷代返回艙都是這樣的一面黑一面光。

神舟一號返回艙

這個燒蝕不均,其實是設計出來的。飛船返回艙再入大氣層時,速度高達每秒 7.9 千米,要想消耗掉這麼大的動能,讓返回艙把航天員們安全帶回來,就得靠大氣層幫忙給剎剎車,但我們一方面希望大氣層能把它剎住車,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剎得太猛。

如果大氣剎車過猛會怎樣呢?

首先是會直接傷害裡頭的航天員。雖然航天員身體素質百里挑一,並且經過種種訓練,甚至能夠承受 8 到 9 個地球重力加速度。但航天員畢竟是肉身,超過極限,就很難保證安全了。而減速如果過猛,就可能導致航天員負荷過重甚至受傷。

剎車過猛還可能導致返回艙過熱造成危險。有很多人拍到神舟再入大氣層時的壯觀場面,返回艙在前面飛,推進艙一邊解體一邊在後面追,就像兩顆火流星,一顆受控,一顆不受控。

神舟十六進入大氣層 圖片來自新華社視頻

返回艙迎風面的大氣被猛烈壓縮,瞬間升溫到一兩千攝氏度,電離周圍的大氣,形成包裹在返回艙周圍的等離子鞘(這也是通信「黑障」的由來)。假如溫度再高些,返回艙很可能就會燒掉。

因此,為了柔緩減速,返回艙再入大氣層時,它的鈍頭防熱大底並不正對著飛行方向(因為這樣阻力過大,會增加航天員負擔和返回艙燒毀的風險),而是略微偏向地球一點點。

阿波羅返回艙示意圖,注意前進方向和返回艙底部有一個夾角 圖片來自NASA

就像一個滑水運動員,半撞半漂地在大氣中飛行。這樣,返回艙不會過熱,裡面的航天員也感覺舒服得多,這種再入的方式叫做「半彈道式」。

圖片來自pixabay.com

而防熱大底的形狀差不多是個弧形,稍微朝下偏一點點,它的上方就更加頂風,就像我們迎著大風跑的時候,整個臉朝前的話,就會睜不開眼,無法呼吸。而稍微低一下頭,這些問題就解決了,而不怕吹的腦門子只好承受更猛的風。

所以,略微低著頭再入大氣層的返回艙的朝上一側會更熱一些,也更黑一點。而另一面溫度較低,就能保持金燦燦的模樣。

返回艙被「燒糊」是怎麼回事?

那些黑黢黢的東西是什麼呢?並不是返回艙艙體被燒糊了,而是艙體表面的防熱塗層留下了碳化物遺蹟。面對高溫,我們不能硬扛,這些燒蝕材料的塗層升華脫落,就可以帶走大量熱量,從而避免艙體過熱。

這個道理也很簡單,我們都知道煮湯水熬乾了才會糊鍋,就是因為沸騰的水在變成水蒸氣的時候帶走了大量熱量,能讓鍋內溫度保持在沸點。

材料燒蝕過程示意圖 來自文獻[1]

材料燒蝕前後比較 來自文獻[1]

每次神舟返回都要用到這些技術,這次神舟十六還更進一步,在防熱塗層上加了一點創新。在返回艙舷窗部位的塗層具有自清潔功能,能夠防止燒蝕污染,保證航天員在返回過程中能通過窗口觀察外部情況,返回艙落地後,地面搜救人員也能通過窗口觀察艙內。這是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的傑作,讚美他們!

返回艙底為什麼沒變黑?

說到這裡再補充一點,如果我們去翻翻神舟十五號的照片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如下圖所示,返回艙這個底看起來不是挺乾淨的嗎?完全沒有燒黑啊,這又是怎麼回事?

神舟十五號返回艙 圖片來自新華社 任軍川攝

原來,這並不是返回艙原本的底部。原本的防熱大底是這樣的

神舟飛船返回艙防熱大底 圖片來自央視新聞頻道

防熱大底裝在返回艙底部,返回艙返回時,它將承擔最重的防護任務,面對最嚴峻的挑戰,確實會被燒得黑不溜秋。

防熱大底示意圖 圖片來自文獻[2]

但是等返回艙打開減速傘一段時間後,防熱大底就會被拋掉。

那個模糊的影子就是被拋掉的防熱大底

拋掉防熱大底後,返回艙繼續降落,最後落地前還會點燃幾個固體反推火箭,最後剎個車,好讓航天員們平安落地。

圖片來自新華社 李剛攝

最後咱們來複習一下本文重點,返回艙確實有一個方向會被燒黑,另一個方向則看起來光亮許多,這是返回艙進入大氣層減速時的姿態造成的。而返回艙被燒黑的地方,其實是艙體表面的防熱塗層被高溫破壞後留下的碳化物。這些斑駁的痕跡,正是種種防熱措施順利發揮作用的證明。

參考文獻

[1]方洲,梁馨,鄧火英,董彥芝,代曉偉. 蜂窩增強低密度矽基燒蝕防熱材料性能 [J]. 宇航材料工藝,2021,51(05):79-83.

[2] 董彥芝.神舟飛船防熱大底結構設計[J].太空飛行器工程, 2002, 11(4):4.DOI:CNKI:SUN:HTGC.0.2002-04-007.

策劃製作

作者丨曲炯 科普創作者

審核丨劉勇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

策劃丨丁崝

責編丨丁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