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攝氏度的火爐前,「95後」麗水姑娘鄒琦滿頭大汗,專心加熱一塊長條形的鋼。待鋼變得火紅,鄒琦把它放到工作檯上,隨後便是火花四濺,鐵錘擊打發出的叮叮噹噹聲不絕於耳。
煉鋼是鑄造龍泉寶劍的關鍵步驟,它決定了成品的硬度和韌性。「煉鋼用的錘子重十幾斤,經過幾年的鍛鍊,現在我單手就可以掄起來。」鄒琦熟練地鍛打著鋼材,邊說:「很多人認為女孩子不可能在這個行業長久做下去,認為我是為了攬客在搞噱頭,我偏要讓他們知道,做鑄劍師我是認真的。」
辭掉工作
成為鑄劍世家第四代傳人
鄒琦出生於龍泉一個鑄劍世家。爺爺鄒芝璋獨創的一套立體凸花工藝沿用至今,讓龍泉劍的裝飾技藝上了一個台階。父親鄒建明從藝40多年,令手工包銅凸花鏨刻、古法吹焊等傳統技藝煥發出新的光彩,被認定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龍泉寶劍鍛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我是從小聽著鐵錘敲打聲長大的。父親說這行太苦,不捨得讓我一個女孩子干,起初我順了他的心意,大學畢業後進了別的行業。」於是,鄒琦一度不再聽到叮叮噹噹的鍛鋼聲。
直到2020年,直播帶貨的風也吹到了龍泉寶劍。鄒建明希望女兒幫幫他,利用網際網路為寶劍拓展銷路。
「當時我對龍泉寶劍的知識一竅不通,白天上班,晚上硬著頭皮開直播。由於實在講不出什麼乾貨,直播內容很無趣,自然也沒流量。」鄒琦說,為了改變這樣的窘境,她開始學習各種寶劍知識,從製作工藝到非遺傳承都學了個遍。
「越學越喜歡。」鄒琦告訴記者,寶劍背後的歷史文化底蘊深深吸引了她。4個月後,鄒琦決定辭掉原來的工作,投入制劍行業。
為寶劍注入
不一樣的女性心思
真正進入這一行後,鄒琦感覺壓力陡增,她需要熟練運用手工包銅凸花鏨刻要用到的幾百套鏨刀,還要干鑄劍這個力氣活。
「鋼塊我挪不動,十幾斤的錘子我掄不動,沒有別的辦法,我只有多練。」鄒琦說,她感覺自己就像是小說里的女劍客,日復一日練習,只為掌握絕招。
為了練就一雙「麒麟臂」,鄒琦吃了不少苦,比如手被刀劃傷、手掌磨出水泡。但看到親手製作的第一把劍出爐時,所有的辛苦煙消雲散。
「我把鳳凰元素運用在這把劍的設計中,就取名為『鳳凰涅槃』。」鄒琦說,「父親和我一起完成了這把劍的製作,我感到特別激動。」
在人們的印象里,鑄劍師是更適合男性的職業,但鄒琦認為,女性的心思能為寶劍注入一股不一樣的力量。
「男性鍛制的寶劍配色以穩重的銀、灰、黑為主,紋樣多選龍、饕餮等。」鄒琦說,「可我就比較喜歡大紅大綠等較為跳脫的顏色,圖案會選擇鳳凰等。這樣的設計得到了一些新顧客的喜愛,他們以前甚至從未關注過寶劍,像『鳳凰涅槃』就是被一名女高中生買走的。」
想鑄「初心」劍
提醒自己的使命
在父親的幫助下,鄒琦已經做了4把寶劍,從設計到鍛制全程參與。
「為了做寶劍,我不做指甲,也不太穿漂亮的衣服,但這樣的犧牲,我覺得值。」鄒琦說,做寶劍也不全是付出,其間領略的文化瑰寶讓她受益良多——為了尋找設計靈感,她會翻閱大量古書,參觀各類博物館。
有別於前輩的是,鄒琦獨創了名為 「錢龍駕到」的系列寶劍主題文創產品,其中包括青瓷、金屬等材料製成的項鍊、冰箱貼、鑰匙扣等,造型可愛。
「有了風格全新的寶劍和文創產品,直播間的熱度好了起來,我和不少粉絲成了朋友,互相交流寶劍知識,非常愉快。」鄒琦說。
鄒琦有一個心愿,是決定做鑄劍師的那天就許下的,「等我成為合格的鑄劍師可以像父親那樣獨力鑄造寶劍時,我要鑄一把名為『初心』的寶劍,提醒自己保護好這項非遺技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8f91c658787f0ef4cc54c19292957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