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取消中餐打荷!廚師炸了!

2022-08-18     紅廚

原標題:「專家」建議取消中餐打荷!廚師炸了!

取消中餐打荷?中餐打荷是糟粕?三條線變兩條線就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近日,幾位餐飲「專家講師」發表的觀點在廚藝圈引起了廣泛的爭議。

作者:梁文源

編輯:王白石

題圖:紅廚網攝

「講師」建議:取消打荷崗位,

廚師們正面回擊!

近日,有多位所謂餐飲「講師」在短視頻平台發錶針對中餐打荷崗位的觀點,高呼「打荷終將退出餐飲行業」「這個時代根本不需要打荷」「砍掉打荷是時代趨勢」……

講師們的觀點和文案十分統一,認為餐廳要降本提效必須取消打荷崗位,並且闡述了多個原因:一是打荷崗位增加了餐廳人力成本,而且使得整個出菜流程複雜化,現在用智能化系統就能徹底代替打荷;二是現在很多廚師學校出身的年輕人,一出社會可以輕鬆勝任炒鍋、砧板等崗位,不再需要從打荷做起。

講師們的觀點一經發表,就引發了許多廚師朋友的吐槽。

有師傅評論道:「看來想幹掉的不是打荷,而是整個廚師行業。」

有師傅表示:「笑死,實際情況是現在根本招不到打荷。」

還有師傅說:「哪間學校出來的學生可以直接實戰切菜炒菜?」

中餐打荷真的沒必要嗎?廚師真的不需要從打荷做起嗎?對此,紅廚網採訪了數位師傅,一起來聽聽大家的觀點。

只有做過廚師才知道

打荷的重要性

為什麼這些所謂「講師」的觀點會在廚藝界引起那麼大的爭議呢?不少廚師表示,這是因為這些講師根本就不懂廚師行業,根本不懂得打荷的重要性。

1、打荷在後廚動線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講師認為打荷這條線讓出菜流程複雜化了,降低了出餐效率。事實卻並非如此。

昆明洲際華邑酒店中餐行政總廚陳海星告訴紅廚網(ID:hongchu66),打荷不是打雜,而是一個重要崗位。

陳海星說,打荷位置在中線,雖然日常工作比較繁瑣,在後廚需要負責日常開檔收檔、搞衛生、打下手、看單、裝盤,但是無論是炒鍋還是砧板,都離不開打荷,沒有打荷整條線的協調性都會差很多,效率會更差。

「粗暴點說,打荷既是師傅們的幫手,還是師傅們的奶媽。打荷就像廚房指揮交通的紅綠燈,如果沒有打荷,很難想像廚房會亂成什麼樣。」

大穎美食的雲大穎也表示,打荷是連結後廚和前廳的重要崗位。

他強調,打荷站中線,不僅負責傳遞砧板師傅切好的配料給炒鍋師傅,也負責哪個後上哪個等著叫上,端出去給服務員或者傳菜員,是廚房一線連接前廳的重要崗位。

「菜品擺盤也是打荷的重要職責,炒鍋師傅出菜後為了保證出餐速度,要馬不停蹄地洗鍋刷鍋準備炒下一道,沒時間擺盤和擦邊,打荷就需要承擔起擺盤的任務。」

中國烹飪大師朱菊告訴紅廚網,只要稍有規模的餐飲店,都離不開打荷。

朱菊表示,隨著社會發展,食客對出品的美觀度也有越來越高的要求,也就意味著擺盤越來越重要。而擺盤,也是打荷的重要職責。如果沒有打荷,炒鍋師傅炒完菜還要擺盤就會降低出菜效率,隨便擺又會降低出品的檔次。

「除了擺盤,打荷尤其是荷王,還是一個協調的工作,要跟樓面保持溝通,根據樓面反饋安排好什麼時候上前菜湯品,什麼時候上熱菜大菜,要讓哪個炒鍋炒,基本上都是由荷王管控的。」

由此可見,中餐廚房的打荷負責每一道菜出來的碼放和擺盤,具體用什麼盤子,什麼時候上,還是連接砧板和炒鍋、廚房和前廳重要橋樑。

2、從打荷做起是廚師職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除了在日常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外,打荷也是廚師職業發展的必經之路,無論是普通廚師還是名廚大師,都是從打荷做起的。

陳海星告訴紅廚網,打荷是做廚師練好基本功的必經之路,也是師傅們未來的接班人。

陳海星表示,入行做廚師一般由學徒做起,做到打荷就是正式員工。對廚師行業而言,打荷崗位是為培養下一代師傅準備的。廚師通過打荷這個崗位,可以在實操中由砧板師傅、炒鍋師傅帶著做的同時傳授技術,快速了解廚房運作。基本一兩年後就可以開始切菜或者炒員工餐,之後接觸炒鍋技術或者砧板技術,為下一步晉升做準備。

「實際上,現在不是要砍掉打荷,而是根本找不到打荷。現在90後、00後不願意做廚師,酒店和社會餐飲都缺打荷,有些酒店開業幾年都找不齊打荷。至於烹飪學校的學生出來工作,強項在理論和基礎知識,毫無實戰經驗,也需要從打荷做起。」

雲大穎也認為,打荷是補充廚師行業新鮮血液的重要崗位,而講師所謂「打荷的工作可以分出去」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如果,將打荷溝通前廳的工作給砧板做,砧板師傅就切不了菜、無法盤點、沒辦法準備第二天的採購;如果擺盤的工作分給炒鍋,那出餐效率將大大降低;最重要的是,每個廚師都是從打荷做起,沒有打荷崗位,無論是科班出身還是學徒,都少了一個既能學藝又能餬口的崗位,久而久更不會有人願意做廚師。

「打荷是廚師行業的未來。」朱菊認為,打荷是未來名廚大師的苗子,沒有打荷崗位,就沒有人學藝,對行業而言就等於沒有未來。

「打荷這個崗位對廚師行業而言很關鍵,也很重要,師傅們要不停引導、傳授技藝,分享自己對行業的觀點。而不是將其視作累贅。」

總的來說,打荷是廚師入行的第一關,雖然是基礎崗位,但只有做過打荷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喜歡這一行,能否在這個行業繼續走下去。換句話說,打荷是每位廚師從外行到內行轉變的重要環節,也是廚師行業的未來。

結語

三年疫情,確實改變了許多餐企的經營模式,各種成本壓力迫使很多餐企降本提效。控制成本可以,但是不應該盲目去砍人砍成本。

正如陳海星所說:「疫情逼得老闆們味想著降低成本,我們能理解。可有些老闆還是寧可花錢去買系統、被所謂『專家講師』洗腦,也不願意幫廚師漲工資,帶出去提高水平。這就有點本末倒置了。」

後廚要控制成本,節省人員,進行適當的增減人員是可以的,但是不應該像外行一樣「一刀切」地幹掉砍掉某個崗位。

打荷崗位,絕對不是「講師們」說的讓流程更加複雜化的崗位,更不是能輕易被所謂智能化系統取代的崗位。如果這樣的言論真的被認可執行,這對廚師行業來說將是一場致命的大災難。

大家對取消中餐打荷崗位的觀點怎麼看?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探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19f8e013ecfd74be8ce484bdb2e4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