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殺了這麼多人,現在有什麼想法。」公訴人問。「咳,沒有什麼想法。我覺得不公平,我就找一個平衡,現在平衡了。」楊瑞喜說,自己強烈的想法出現在殺人前半個月。
「你對這幾個人都恨嗎?」「那是,恨之入骨。我都想殺……他們把我欺負的沒有活路了,我要下地獄,就要拽一幫人一塊兒下地獄。「
這是2013年4月22日北京平谷特大殺人案庭審現場,犯罪嫌疑人楊瑞喜和法官的幾句對話。聽得叫人毛骨悚然。那麼,是什麼樣的深仇大恨讓楊瑞喜如此痛恨那幾個人?他又是如何走上這條不歸路的?
楊瑞喜,1966年出生,北京市平谷區大華山鎮大峪子村的村民。身高一米六左右。家裡排行老五,上有兩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小時候個子瘦小,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普通農民家庭里,信奉的是棍棒教育,他的父母也是動不動就打罵他。14歲時曾闖了禍被他父親綁起來打,打後不認錯,第二天離家出走。兩天後回來就只說自己在山洞裡呆了兩天。從此以後對父母和家人更是充滿敵意。
上中學時想向一個喜歡的女同學表白,被女同學家人痛打一頓。結果當天回家,楊瑞喜就開始亂砸東西,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從那之後,楊瑞喜就經常一個人嘟嘟囔囔、自言自語,動不動還發脾氣。
到了22歲,楊瑞喜遇到了外村女孩楊美玲。兩人很快從談戀愛到結婚,一切看起來都很順利。婚後兩年,靠搬磚的錢,兩口子在村子東頭開了一個小賣部。而村西頭也有一家副食品店,店主是張貴(化名)。有一天,楊瑞喜從張貴處跑回家,大吼大叫,說因為欠張貴兩百元被張貴打了一巴掌。不久後,因聽說劉凱(化名)和自己的老婆有點不三不四的傳聞,楊瑞喜和村裡的劉凱又打了一架,沒打過人家,楊瑞喜還動了刀子,把劉凱給捅傷了。後來楊瑞喜因此而被判坐了10個月的牢。等從牢里出來,老婆也和他離了婚,孩子也判給了楊美玲。楊瑞喜更是成了孤家寡人。
到了2006年,楊瑞喜認識了平谷北獨樂河村的薛靜,薛靜因為前夫外遇而離的婚,覺得楊瑞喜老實巴交,逐漸有了好感。很快,兩人就在一起了,也辦了酒席,但沒領結婚證。可婚後不久,薛靜發現楊瑞喜有暴力傾向,動不動就打人。薛靜忍無可忍,多次提出分手,但楊瑞喜一直恐嚇薛靜,說要離婚就殺了她的親人等等之類威脅的話。到了2009年,薛靜實在忍受不了,趁楊瑞喜不在家的時候,離開了。後來,就各自過著各自的生活。不久後,薛靜開始在平谷一個市場賣麻辣燙,楊瑞喜知道後就不斷來找薛靜的麻煩。到了2011年,薛靜的弟弟接到姐姐的電話,說楊瑞喜拿著刀要來殺她。警察當時也來了。薛靜的弟弟和楊瑞喜爭吵了幾句,有推搡的動作,但沒有動手。後來事情看似就這麼過去了,但禍根也埋下了。
2012年8月17日上午7點左右,楊瑞喜懷揣3把尖刀,騎著摩托車,並在心中開出了」死亡黑名單「,其中包括薛某、劉某、楊某、張某、李某和尉某,有預謀地開始了他瘋狂的報復行為。
當日9點多,楊瑞喜來到平谷區北獨樂河村薛靜弟弟薛某的住處,想要殺了薛某。薛某當時沒在家,家裡只有薛某19歲的女兒以及她的同學小劉。那天,剛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小劉來找上大一的小薛玩,兩人高中是同學。當楊瑞喜來到的時候,她倆還在睡覺,小薛聽楊瑞喜要找她父親,告訴他沒在家並讓他趕緊出去。楊瑞喜就持刀刺向小薛,並把尖刀刺向受驚起身要逃出門的小劉。小劉掙扎著從薛家跑出來不到五十米,倒地身亡。楊瑞喜騎上摩托車,朝下一個目標去了。
當救護車到達北獨樂河村時,楊瑞喜已經在趕往了20多公里外的大峪子村。而大峪子村就是楊瑞喜的老家,他再熟悉不過了。很快,他就趕到了劉凱家。因為之前糾紛被判10個月拘役的事,他耿耿於懷。劉凱本來在人群中打牌,楊瑞喜等到劉凱走回家門的時候,突然衝出來,手舉雙刀,朝劉凱胸、背、四肢猛刺,導致劉凱當場倒地身亡。
村民們誰也攔不住手持雙刀,窮凶極惡的楊瑞喜。楊瑞喜騎上摩托車,繼續朝西邊張貴家的超市駛去。楊瑞喜來到超市門口,二話不說,衝進超市,此時張貴剛接完電話,楊瑞喜掏出刀就扎刺,張貴的老父親已經80多歲,上前勸阻,也被楊瑞喜猛刺,而張貴的妻子也同樣被猛刺,3人都倒在血泊中。張家對面五金店的員工說,看到有戴帽子的男子進去超市,然後很快出來,把手裡的刀放在摩托車后座箱裡,騎上摩托就跑了。前後不到10分鐘。等救護車趕到兇殺現場,張家一家三口都已經沒有生命體徵了。
3小時之內,6條人命,這樣駭人聽聞的兇殺案震驚了整個平谷。警方獲知消息後,迅速在事發周邊道路上部署警力,全力堵截追查。很快就鎖定了騎著摩托車逃跑的楊瑞喜。當日中午11點40分,其中一路民警追蹤到平谷區昌金路峪山路口時,發現了公路上騎摩托車的楊瑞喜,並當場抓捕成功。
2013年4月1日上午,北京市二中院通報,楊瑞喜被以故意殺人罪提起公訴,並加快審理案件的進程。2013年4月22日上午,北京市二中院開庭審理楊瑞喜殺人一案。
文章開頭所提及的幾句話就是出自審理案件過程中,法官和楊瑞喜的幾句對話。很顯然,楊瑞喜並沒意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以及對社會、他人造成的巨大危害。而把這一切的問題歸結於社會的不公,歸結於他人對他的不公待遇。對於受害人家屬的質問,不僅毫無愧意,而且眼神挑釁,語言冷血。導致庭審中斷,法官不得不安撫下家屬的情緒,再開庭繼續審理。而楊瑞喜對自己所犯的罪行也供認不諱。這次案件造成了6人死亡,而且其中有4人與楊瑞喜可以說毫無相關,最大的年紀為84歲,最小的是19歲。2013年7月,楊瑞喜被北京二中院一審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2015年12月3日楊瑞喜被押赴刑場,執行死刑。
鮮活的6條生命被殘忍地殺害了,楊瑞喜也為自己的兇殘行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個案件是血淋淋的教訓。我們應該從中得到什麼樣的啟示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的專家李玫瑾教授分析認為:
從楊瑞喜的個人成長經歷看,他內心深處一直被幾件瑣事困擾,這些都是他心理上的「垃圾」,它們一直堆積在楊瑞喜的內心,他捨不得扔,直到腐爛,導致他今天的偏執。面臨類似問題,首先要學會向他人訴說自己內心的不快,將壓力排解出來;二來,與他產生糾紛的人,如果真是自己有錯,適時向他道歉,緩解他心裡的仇恨。最終,楊瑞喜選擇殺人,是因為他找不到別的路,如果他懂得向別人求助,尋找多種道路解決內心的問題,不把自己的痛苦歸結到別人身上,他的人生不會這樣。
由此可見,生活中,遇到挫折、遇到困難,有了壓力,要及時排解,不能讓負面情緒一直控制著,否則遲早會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