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娃抱成「歪脖」,婆婆被寶媽轟出家門,只因一個錯誤抱娃動作

2023-06-25     餑餑聊星座

原標題:把娃抱成「歪脖」,婆婆被寶媽轟出家門,只因一個錯誤抱娃動作

在小傢伙們出生後,他們的脖子以及頸椎還比較「脆弱」,尚不能有力地支撐起頭部的重量,所以在抱娃的時候一定要多加註意。

不過,對於很多新手父母以及缺乏科學育兒理念的老人來說,錯誤的抱娃姿勢並不少見,在這其中以不正確的豎抱姿勢最為典型。

01寶媽氣急之下把婆婆趕出家門,這一切只因婆婆的一個習慣動作

在生娃後,小冉本打算就此在家當全職媽媽,可是婆婆卻不大樂意。在婆婆的「旁敲側擊」下,小冉在休完產假後就回到了公司上班,而寶寶則由婆婆幫忙照看。可是慢慢地小冉發現婆婆帶娃並不靠譜,為此小冉沒少和婆婆溝通,可是強勢的婆婆雖然表面應和,但是背地裡卻還是按照自己的那一套來。

小冉在抱娃的時候發現孩子的頭有點歪,第二天小兩口趕緊帶著孩子去了醫院。最後,醫生認為寶寶患上了「斜頸症」,也就是「歪脖子」。

醫生對此解釋說,「寶寶的脖子是很脆弱的,如果頸椎承受了太多壓力的話就有可能會造成頸部肌肉拉伸。比如說有的家長喜歡豎抱,但是抱姿又不正確的話,就很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小冉顧不上追究原因,她忙問道,「孩子還能治好嗎?」醫生表示,「因為發現得有些晚,所以在治療上寶寶要多遭一點罪。」聽完醫生的話,小冉心疼得直掉眼淚。

回到家後,小冉有些納悶地說道,「我們一直都是堅持橫抱的,按理說孩子的頸椎不會有壓力的。」這時一旁的婆婆小聲地嘀咕道,「孩子喜歡被豎抱著,東瞅瞅西望望得可開心了。誰能知道這豎抱還出錯了。」聽到婆婆這樣說後,小冉一下子激動了起來,「我和您說了多少遍了,不要那樣抱孩子,孩子的脖子撐不住,您怎麼就是不聽呢?」

受到了兒媳的「斥責」,婆婆面子上有些掛不住,於是辯駁道,「那我帶孩子最後還帶出來『錯』了唄!以後你別來麻煩我!」聽到婆婆這樣說後,小冉冷冷地說道,「我明天就辭職自己帶孩子,您也回老家歇著吧!」

其實,對於小月齡的寶寶而言,家長豎抱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大人們沒有掌握好正確的豎抱姿勢的話,那就很有可能造成寶寶的頸部承受壓力過大的情況發生。

02「豎抱」並非不靠譜,只不過是家長們抱錯了姿勢而已

有很多家長認為豎抱的抱姿不靠譜,會傷害到寶寶的頸椎,但是其實這樣的想法是有些片面的。美國兒科學會(AAP)還曾經發表過相關文章認為,豎抱可以有助於提升拍嗝的效果,有效緩解吐奶。

事實上,豎抱是寶寶們喜歡的抱姿,同時也有助於寶寶們開闊視野。《美國兒科協會育兒百科》明確給出建議,那就是在豎抱的時候,務必給予寶寶足夠的頭部支撐,保護好寶寶頸椎。

03豎抱時,家長們需要掌握哪些技巧才能讓寶寶舒服且不受傷害呢?

TIPS1):2個月以後的寶寶實施豎抱

這主要是因為對於2個月以內的寶寶而言,家長們在豎抱的時候不容易掌握好力度以及控力點的把控。尤其是對於缺少抱娃經驗的新手父母而言,在選擇豎抱時有可能會找不好控力點而把力道用錯了地方,另外也有可能會因為豎抱姿勢不熟練而發生寶寶從懷裡滑落的情況。

TIPS2):把控好每次豎抱的時間

父母在選擇豎抱的時候,每次豎抱時間不要太長,對於3個月以內的寶寶最好把時間控制在15分鐘左右,隨著寶寶慢慢長大,家長們再對時間有所延長。有了時間上的把控,寶寶們不容易產生過度疲勞,對於頸椎、骨骼發育影響小。

TIPS3):掌握好恰當的「支撐點」

比如說,在家長選擇豎抱的時候,可以讓寶寶的頭部靠在自己的肩膀上,這樣寶寶的頭部就可以獲得足夠的支撐。同時,寶媽可以用一隻手托起寶寶的屁股,然後用另一隻手護好寶寶的頭部。

04在家長抱娃時有哪些錯誤的抱娃姿勢正在悄悄地傷害著孩子的頸椎?

忘記扶住寶寶的頭部

有些家長在抱娃的時候會注意臀部和腰部的保護,但是卻忽視了最為脆弱的頸部。新生兒階段的寶寶頭部占了身體的四分之一,再加上頸部肌肉力量不足,所以家長們更加應該注重寶寶頸部的保護,在抱娃的時候更要懂得給予輔助支撐。

抱娃時忍不住搖晃

很多家長在抱娃的時候會忍不住搖晃寶寶,大人以為這樣可以讓寶寶更舒服,但是其實這對於寶寶來說並不有益。而且頻繁搖晃還有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大腦發育,同時妨礙寶寶健康睡眠習慣的養成。

長時間選擇一種抱娃姿勢

雖然長時間選擇一種抱娃姿勢會讓家長們覺得更熟練,但是其實這樣做,不僅會讓大人覺得很累,同時對於寶寶也不適合。比如說,長期一個姿勢不變,這就會使得寶寶的頸部一直處於彎曲狀態,頸部也因此而承受了更多壓力。

家長們在抱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在保證寶寶的頭部、頸部以及脊椎都處於同一垂直水平線上的同時,還要保證給予寶寶足夠的支撐。大家對於抱娃這件事有哪些靠譜的經驗分享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bc3862b1b0ddb1cbec9fcf7ca3ccd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