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聳聽?還是醒世恆言?鄭永年教授:短視頻或令中國面臨全面弱智時代

2024-10-06     瑜說還休

網上流傳著新加坡學者鄭永年的一段語錄:

「中國很快將面臨一個全面弱智的時代,因為短視頻的快速崛起,它的最大後果,是讓一群低學歷、低素質、無底線的人成為輿論的主流,讓謠言、仇恨、戾氣替代真相、正義、文明」。

鄭教授這是「破鼓還得重錘敲」的醒世恆言呢?還是誇大其辭的危言聳聽之語呢?

其一,鄭永年所言的「短視頻快速崛起」現象,確實已是一大不爭的事實,而「短視頻時代」的來臨,其又表明或預示著什麼呢?

很直觀的一點就是,視聽信息這一形象化傳播媒介,已極大程度上替代了文字的表達形式。

也就是說,傳統的學習、宣傳、感知等信息途徑——比如紙媒形式的讀書,已很大程度上被形象化的視頻形式所替代。

這也因此造成了現在的人們在學習、接受信息時,更多是一掃而過的視覺感知,以及更為碎片化的知識、信息接受方式,取代了以往更適合靜心閱讀、專心思考的讀書學習模式。

其二,信息接受、學習教育的「短視頻化」,就會造成表面化代替深入性,碎片化取代完整性;一掃而過的隨大流之從眾化,更多取代了獨立深入思考的深刻性。

如此大趨勢下,短視頻在我們生活中的侵略性主導地位不斷確立,它確實有可能產生出「短視頻奴隸一代」——雖然將此表述為「全面弱智時代」,也確實有點過分和誇張了些,但或許,這真的會讓我們的整體智商被拉低,也並非是多麼的危言聳聽!

當然,在過往的年代,我們的十數億人民中,其實,也因現實身份、生活處境、學習程度和能力的不同,即使是在讀書占據了學習教育的主導時代,像碎片化閱讀,也同樣是占了其中的主要部分。

比如,偶爾隨便看看電視新聞,隨手翻翻報刊——像「讀者文摘」時代統治了數十年,也幾乎與短視頻時代的效應與作用,並無特別巨大的區別。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短視頻時代的到來,與紙媒和讀書時代相比,信息來得更為密集、普遍、快速與廣泛之下,甚至仍可以說,「短視頻時代」的人們,其實還是要比紙媒時代更為進步一些呢!

因此,如果過去的年代,都不算是什麼「弱智時代」,那就不必過於給現在的短視頻時代,也強行按上一個「弱智時代」的名號為妥吧?

其三,短視頻會不會讓時代變得「更弱智」?大機率不會。

但對於個體的人或一些群體,因過於沉迷、浸淫於短視頻時代而不能自拔,因此變得更為弱智,倒是極有可能。

鄭教授所稱:「它最大後果是讓一群低學歷、低素質、無底線的人成為輿論的主流,讓謠言、仇恨、戾氣替代真相、正義、文明」——這句話,則確實完全會讓人同意。

這隻要從我們的網絡新聞、信息等後面的評論中,就可以得到完美的印證。

比如,像那位高調實踐「反美是工作,去美是生活」,完美踐行了「一生無悔入華夏、家住加利福尼亞」的司馬於力先生,一個如此低端的「流量表演藝術」家,竟然能吸引到其自稱的「各平台粉絲達到7000多萬」之眾,就最好地證明了鄭永遠年教授的這一觀點了。

例如,當你列舉論證了司馬南先生的「反美是工作,去美是生活」——一邊成為美國房主兼納稅人,且還為此故意隱瞞此事十餘年;還有,其好友張洪林博士發文所稱「司馬南在商業部下屬部門工作時,差點被開除黨籍」;更有其舔肥西南山城,寫下「有襠無貨」之大作的《重慶心歌》;以及其不斷狂批民企,甚至否定國務院網站上,關於民企「五六七八九條」巨大貢獻等,一系列「腦瓜被極致向左擠扁」等事實時,可其粉絲最多的評論竟然就是:「除了人身攻擊還有什麼?」,這一典型例子,就真的可以悲觀地同意鄭教授關於「全面弱智時代到來」的判斷了!

其四,那麼,我們真的就要因此將「短視頻時代」作為一種「原罪」了嗎?

其實,將工具「原罪化」,同樣也是一種「弱智化」的表現!

事實上,短視頻這一傳播工具本身,並無任何罪過,有罪過的是製作者,及其不加分析接受的受眾們,以及產生這一切的土壤——特別是教育的缺位。

比如,平台對於短視頻內容的引導、審核與監管,顯然極為重要,這會是短視頻時代方向的主要引流者、引領者;而監管部門在法規、制度與機制上的布局,以及管理模式的科學性與監管力度,也同樣極為重要。

不過,最為重要的,還在於我們的教育體系,對於國人一生學習的助力與引領——特別是如何更好提升全民知識與素養,是其中的最大關鍵。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我國人口受教育基本情況,在「受教育程度人口」方面:

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8360767人;擁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3005258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487163489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49658828人。

其中,初中和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超過了8億人——顯然,這個低學歷群體中的一大部分人,是活躍於網絡上的最大網民群體。即使只言4.8億的初中學歷者,再加上2.1億的高中學歷者,也達到了近7億人,而網絡之上的短視頻之最大受眾,多是源於這一低學歷群體。

所以,首先,要不斷提升國人的整體學歷檔次,特別是讓這一最大群體,能得到更多的完整學習經歷,尤其是學會更多完整閱讀能力的訓練提升,而不是只沉迷於短視頻之中,成為了信息與知識碎片化的奴隸,才是提升國人整體素養的最為重要方面!

而這其中,如何不讓我們的教育只是「填鴨式」的傳聲統,不只是固化知識、保守思維的從眾者,而是成為能夠獨立思考的一代又一代新人,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才是能讓國人擺脫「短視頻時代」,避免走向「全面弱智化」之虞的關鍵之關鍵!【原創評論:瑜說還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af670d9286aa96a36913036b0a5e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