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熱熱鬧鬧」:2萬烏軍的赫爾松大反攻,咋就沒結果了

2022-09-04     烽火俊赫

原標題:看似「熱熱鬧鬧」:2萬烏軍的赫爾松大反攻,咋就沒結果了

【話說軍世】俄軍與烏軍的軍事行動仍在持續,俄軍在戰局之初的快速行動失利,最近一段時間內也沒有什麼大的動作,於是乎,關於俄軍已經不行了的說法幾乎「刷屏」,烏軍醞釀了半年多的大反攻也適時的出現了,從目前烏軍進攻的結果來看,這次大反攻似乎還沒有什麼大的結果。

看似「風風火火」:2萬烏軍的赫爾松大反攻,咋就沒結果了

為了這次大反攻,烏軍調動了大量兵力,據稱調動了約10幾個旅級部隊,分為4路大軍從4個防線進攻,含使用北約裝備、由北約教官訓練的烏第66機械化旅,僅6個旅的兵力就可以達到約2萬人左右,以俄軍在烏的全部兵力為15-16萬人來說,烏軍在這一局部方向上擁有兵力和裝備優勢,不過,戰鬥結果似乎不盡如烏意。

烏軍在發動進攻後,烏軍方面很快表示:在赫爾松三個地區取得了反攻的勝利,成功奪回了5個村子,並造成了俄軍350人陣亡,數十輛坦克、裝甲車和火炮損失;俄方的說法並不多,只說烏軍反攻基本失敗,並配上具體的數字,如8月30日俄軍宣布擊毀烏軍48輛坦克、步兵戰車、裝甲車等車輛91輛,殲滅烏軍1200人左右;有外媒說,烏軍在這次進攻中傷亡2500多人、損失100多台坦克和200多輛戰車,還有7架飛機的損失。

不過,由於俄烏之間的消息差別非常大,一般而言,「觀眾們」都選擇各信各的,具體哪一方面的說法比較可靠呢?我們下面看一下。

1、戰鬥結果的虛實:防線變化與重要城鎮的爭奪

烏軍的四路大軍中,其中一路確實在俄軍防線上打開了突破口,並沿著蘇霍伊村的突破口向前推進了13公里左右,在向布魯斯金斯科耶村進攻時,被俄軍阻止了,到這裡,烏軍的反攻還是很成功的,突破了防線、收復了村莊。

不過烏軍的前進隨後似乎已經停滯了,在烏軍完成進攻突破後,俄軍在同一天的反擊也如約而至,使用戰機先是摧毀了烏軍的3座浮橋,這不僅是進攻烏軍的補給線也是撤退通道,隨後在俄軍方向中形成「突出部」的這部分烏軍,被坦克、火炮和航空兵的火力輪番打擊。

9月3日時,烏軍開始主動脫離與俄軍的接觸據悉,目前烏軍所有參戰部隊都已經返回了出發地,烏軍原本收回的幾個村也被俄軍反擊奪回了,看起來並沒有能實際改變戰場局勢,這次「赫爾松大反攻」也基本宣布結束了。

據相關戰鬥視頻來說,烏軍擊毀俄軍裝備的視頻較少,反而是俄軍摧毀烏軍裝備的畫面很多,從此前公開的畫面來說,至少有總計20輛烏軍的T-72M1坦克、T-64系列坦克、BMP-1戰車被俄軍擊毀。

2、陣仗極大:2萬烏軍猛烈進攻了「一下」

就這次烏軍反攻的規模來說,這是4月後烏軍最大規模的一次進攻戰鬥,在這次戰鬥中,不僅是當前戰線,烏軍幾乎動員了所有東線部隊進行了牽制性進攻,不僅以炮火打擊,還利用小股部隊襲擾,主要進攻的旅級部隊就包括烏海軍陸戰隊35旅、摩步59旅、第66機械化旅、第46空突旅、坦克3旅,以及其他若干單位。

烏軍前期也確實做到了戰術突破,不過烏軍的猛烈進攻似乎只有這麼「一下」,在看似沒什麼動作的俄軍的反擊中,烏軍後續部隊迅速「止損」的撤退了;而俄軍方面,目前並沒有什麼明顯的大動作,反而「分心」去抽調兵力去進行演習了。

3、誤判俄軍實力:「粉絲瘋狂刷屏」,但幾台海馬斯的戰績不能解決問題

就這一次烏軍反攻目前所得到的結果不是理想,其實與烏軍誤判俄軍實力有很大的關係,此前,烏軍的無人機,以及歐美援助的火炮,以及海馬斯等裝備,確實取得了一些戰績,近一段時間烏軍不斷的偷襲俄軍後勤等戰術單位得手,而俄軍方面又沒有什麼大的動作,戰線相對平靜。

於是,歐美方面造勢說俄軍兵力不足、已經處於疲憊狀態等,俄軍後勤在烏軍打擊下補給不力等消息,這類消息的不斷推出,與演員路線一致的「瘋狂刷屏」,甚至將部分俄軍擊毀烏軍裝備的畫面,換成烏軍的「戰績」,這也造成了一種假象:那就是俄軍現在十分脆弱,而烏軍處於強勢地位,只要以用力反攻,俄軍就會立刻垮掉。

這雖然提振了烏軍士氣,但是卻不能直接影響戰鬥結果,也並沒有解決實際問題,雖然俄軍兵力不占優勢,但是在重要的地面火力和空中力量上仍占據明顯優勢,並不是短期內少量偷襲的戰績可以改變的,幾台海馬斯的「漂亮戰績」,也無法抵消俄軍龐大火力規模和空軍力量的優勢。

4、戰術拉胯:一股腦衝進去,幾乎被俄軍包了餃子

在烏軍這次進攻的戰術執行上,也有不少問題,烏軍在蘇霍伊村完成突破,打開戰術缺口後,幾乎第一梯隊全部向前衝去,完全忽視是突破口兩側的要點占據與防禦,而防線被突破兩翼的俄軍幾乎沒有後退動作,就在等著烏軍大量湧入,在烏軍第二梯隊到達前,然後俄軍就「關門」了(在俊赫君看來,與其說是被突破,更像是預定設伏)。

不論是北約、前蘇聯還是二戰中德軍的作戰中,這類突破都必然要守衛突破口,簡單理解就是,保證擊退對方對於突破口的反擊,同時保證向縱深突擊部隊的補給線安全,這樣就可以進一步逼迫對方防線收縮,甚至是攪亂對方整個防禦部署,但是,這類戰術進攻本身還需要一個重要的前期條件,那就是:空中優勢,而這個優勢恰恰在負責防守的俄軍方面。

5、歐洲的糾結:這個冬天怎麼辦

對於烏軍反攻,美國其實還是挺「上心」的,美國從開始希望烏軍大反攻,在烏軍陷入難題後,有提出縮小進攻範圍的建議,美國立刻提出了援助137億美元的想法,不過,目前而言,歐美國家中雖然還在給援助,確實數量不再那麼給力。

如今,冬季已經臨近,歐洲各國現在面對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態度也是相當糾結,能源問題帶來的後果還在繼續,歐洲各國在這一年被不斷「放血」後,嘴上還是要支持美國,也想要與俄羅斯能源真正「脫鉤」,但是歐洲民眾顯然對此不太感冒,未來幾個月中,這個問題將會面臨真正的考驗。

6、一個隱藏原因:把世界目光從台海,帶回到俄烏前線

以烏軍方面慣例來說,如果戰績不錯,一般會很高調,不過這一次,原本說得風風火火的「赫爾松大反攻」宣傳不見了,相對低調的改為:烏軍在赫爾松擊退了俄軍的反擊,對此,不僅是烏軍反攻的效果不理想,其實也有人認為,其實烏軍的反攻就是一次「秀」,給美國和歐洲看的。

由於美國「搞事情」,結果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西太,對於「演員」來說,顯然「流量要高於一切」,這次烏軍的反攻正好讓大家都經目光轉移回來,另外,在歐美不斷的援助下,烏軍一直戰果不佳,這也確實降低了對烏援助的慾望,烏軍需要證明自己能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a3116cde4b2d43333776e0f02a5c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