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年裡,很多人對國產劇的評價是不太高的,尤其是一些主旋律劇集,反方面的拔高和高大全,讓人感覺那些人都顯得不那麼真實。不過最近有一部英模劇卻顯得與眾不同,而且在豆瓣的評分很高,那就是《功勳》。
這部劇主要表現了八個偉大人物,他們都是獲得過共和國勳章的人,包括袁隆平、屠呦呦等等。在大部分眼裡,他們都是偉大的人物,但除了偉大,好像很難去了解他們更多的事情。《功勳》就是在表現這些人不平凡的同時,也表現出他們平凡人的一面,讓觀眾可感可親近。
出演這些人物的演員,也都是如今具有知名度和表演實力的演員,包括周迅、王雷、雷佳音、黃志忠等等。劇組選這些演員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德藝雙馨。這次我們主要來說說,扮演屠呦呦的周迅。
01
周迅在一般人看來,平時都是扮演充滿靈動的人物,這些年出演電視劇已經很少,更不要說在《功勳》這樣的主旋律電視劇當中。
而這部劇的總導演鄭曉龍,還是把周迅找來了。鄭曉龍是著名導演,曾經執導過《北京人在紐約》《金婚》《甄嬛傳》,周迅也演過他執導的《羋月傳》和《紅高粱》,這一次他們再次合作。
周迅演慣了不那麼受拘束的角色,這一次演大科學家屠呦呦,能夠適應嗎?會不會因為演得過於自我,使得屠呦呦這樣的偉大人物的形象也受到影響?目前在網絡上,相關評價是兩極分化的。
02
其實屠呦呦這個人本身就具有比較強的個性,年輕時代鑽研各種科學實驗的時候,走在樓道里遇到別人和她打招呼,很多時候她都是不搭理對方的。這一點,在《功勳》裡面也有反映。于榮光扮演的領導在樓道里見到周迅扮演的屠呦呦,她也不理對方。
而到辦公室之後,所領導向屠呦呦介紹這位領導,于榮光看一直周迅站在那裡,就說坐吧,別緊張。周迅不帶一點笑容地說,我不緊張,就是不想坐。在座所有人都很尷尬,研究所領導只好打圓場說,不坐就不坐吧。
周迅的裝扮還是很靠近那個時代的人物,尤其棉襖和大眼鏡,很像那個時候的科技工作者。有人說周迅臉上的表情永遠沒有變化,表現得很「面癱」,但我認為那也是一種演法,至少對於表現屠呦呦這樣的科技人員,是比較合適的。另外溫情的部分也不是沒有表現,周迅是可以演出來的。
03
生活化的部分,周迅確實顯得不那麼生動自然,尤其和扮演丈夫的張頌文相比。張頌文是注重沉浸生活的演員,很懂得從生活中汲取營養為我所用,到了表演現場又十分注重細節,因此他並非這一部分的主要人物,但每次出現都讓人感覺很親切。
不管是主觀還是客觀,一個演員有一個演員的人設,萬能型的演員可能是不存在的,除非他一直是群眾演員。周迅當然是演員中的佼佼者,但在出演屠呦呦這個人物的時候,還是多多少少讓人有些出戲,表情控制方面確實也有些單一。
04
劇組當然可以用屠呦呦就是這樣的人來為周迅開脫,但對於觀眾來說他們更願意看到一個更為立體的人物。
可以這麼說,周迅算是完成了表演任務,但在細節和準確度上,還是稍遜於雷佳音和王雷等人的表演。至少在《功勳》中是這樣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95906715_121006643-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