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夜今晨,《脫口秀大會》第四季的錄製全部完畢,今年的脫口秀大王競技結果已經揭曉。但究竟花落誰家,反正我從收官大合影中看不出來是誰。
節目收官大合影
結果重要嗎?當然重要。但任何比賽的結果又不是那麼重要,何況《脫口秀大會》這樣的節目,還是享受過程比看到結局更重要。另外從前三季的情況來看,每年都產生一個大王,但這個稱號跟不了演員一輩子,獲獎之後還要繼續參加比賽,最多就是像王勉這樣豁免突圍賽的角逐。
《脫口秀大會》第四季的錄製已經結束,但對於大部分普通觀眾來說,它還激戰猶酣。
| 一
就像本周剛剛更新的上半期,不要說決賽,連半決賽還沒有開始,一些選手還在下位區進行競技。按照事先的規定,誰在下位區1V1對決中落敗,就要面臨淘汰。然而以這個節目總愛打破規則的慣例來看,徹底淘汰是沒那麼容易的。本場的兩位輸家都被暫時待定下來,隨後再集中時間決定復活哪一位。
一周更新上下半期節目,上半期精彩程度不足的魔咒,這次好像稍稍被打破。至少從現場觀眾和嘉賓的反應來看,張踩鈴和孟川都表現得足夠精彩。
孟川本來在濟南開脫口秀俱樂部當老闆,因為參加此前《脫口秀大會》知名度提升,後來乾脆加盟笑果公司,從老闆做回員工。從以往的表演文本來看,孟川很善於在實際生活中找點子挖樂子,經常拿夫妻和與孩子的關係說事兒。脫口秀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說自己的事情,這對於經歷豐富的演員來說是好事,如果現實生活過於平淡,就容易遭遇瓶頸。
孟川講這些家庭喜劇尤其是育兒瑣事,對於那些有過相關經驗的不那麼年輕的觀眾來說深有體會,但對於《脫口秀大會》現場絕大部分年輕觀眾來說,就不那麼容易找到共鳴,即使孟川道出過不少妙處。
此前的比賽中,孟川輸給了脫口秀新人鳥鳥,這一次他依然選擇鳥鳥作為對手,並爭取翻盤。想要結果不一樣,就要表現得不太一樣,於是這一次孟川幾乎拋開了此前擅長的家庭題材,轉而點評起年輕觀眾更關注的娛樂現象。
孟川
事實證明,孟川這一招險棋走對了。從文本來看,這段內容敢言又有料,而且還比較巧妙,不是一味的吐槽。從表演來看,能瞧出孟川對粉圈現象是有態度有情緒的,而這一段觀點性的脫口秀就是要傳遞態度和情緒,此前看上去總是文文弱弱個性不足的孟川終於不再一樣。
| 二
孟川一演完,大概就有很多觀眾為本季表現一直出色的鳥鳥捏一把汗。果然,在孟川幾乎炸場的表演之後登場,鳥鳥的表演就顯得弱了一些。不僅表現在風格上,也表現在文本上。
和此前好幾位演員一樣,鳥鳥大概也沒有想到自己能走這麼遠,所以把成熟的好段子都放在前面賽段表演,幾期之後就容易表現出走低的態勢。
當然我們不懷疑鳥鳥的文本創作能力,但能順暢寫出來和表演受歡迎並不能完全劃等號,很多時候還可能背道而馳。至少從這一次的狀態來看,觀眾對鳥鳥表達的認可,就不像此前對「乾屍二號」那麼感興趣。缺少讓人爆笑的點,也少一個此前那樣精彩的結尾,以至於讓李誕他們的拍燈都顯得十分倉促。
鳥鳥
李誕也發現精彩程度有所下降,演後訪談時說鳥鳥此前表演中那種憤怒和勁兒沒有了。鳥鳥解釋為,社恐的她獲得很多人認可之後,變得開心起來,所以就沒那麼憤怒了。
如果說鳥鳥表演中的情緒忽然消失,那麼孟川這次則是找到了此前少有的情緒表達,儘量撒開了演,更相信自己的情緒並表達出去。沒有意外,在隨後的票選揭曉環節,孟川超出20多票顯勝鳥鳥。而且這還是在鳥鳥獲得四燈,孟川只獲得兩燈的基礎上。
孟川和鳥鳥
| 三
再說接下來的另一組選手,張踩鈴和楊蒙恩。
張踩鈴和鳥鳥是兩個反面,鳥鳥幾場下來高開低走,而張踩鈴則漸入佳境。起初我是不太看好張踩鈴的,她起初至少不像去年這個舞台上的李雪琴那樣耀眼。
在看到張踩鈴參加《奇葩說》之前,我見過別人轉發的她幾段短視頻。她面對鏡頭講加拿大老公的糗事,講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輕鬆逗樂兒,但算不上精品。到了《奇葩說》舞台,張踩鈴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她一直挺著的大肚子,還有她的接地氣。
其他選手基本都還沒有結婚生子,作為論據的多為書本上看來的觀點,加上技術性的略誇張闡述。而張踩鈴不管辯論什麼,總能聊到自己的現實生活,這讓她顯得很多時候看上去不是來打辯論的,而是來嘮嗑兒的。
這一次,她作為跨界者來到《脫口秀大會》。跨界不是那麼好跨的,李雪琴那樣的脫口秀「天才」其實不多,而且去年她的成功和「雪國列車」CP也不無關係。同樣來自東北的張踩鈴最早登上脫口秀舞台,還是能讓人看出不適應。
張踩鈴依然說她最擅長講的老公糗事,廁所堆雪人也算得上爆笑,但此前幾期總給人感覺是想到哪兒說到哪兒,笑則笑矣,但缺少脫口秀的味兒。這一次不一樣了,張踩鈴用「不會,但可以陪你玩玩兒」作為線索句子,把好幾件事串了起來。而且最後還不忘像很多脫口秀老手那樣call back,「黃菊花白菊花」再次在結尾出現。
張踩鈴
| 四
一般來說,脫口秀演員都是以第一人稱在台上進行講述,哪怕你說的那件事實際上來自別人,你也完全可以加工之後以個人口吻講出來。因為從觀眾的角度說,他們願意聽脫口秀演員說自己,就好像台上這些人總能遇到很多趣事,講出很多洞察似的。
但是我們看張踩鈴並不是這樣,她在更多時候講的是別人的事,儘管這個「別人」與她關係很近。從脫口秀規律來說,這種第三人稱的講述與觀眾是隔著一層的,但為什麼觀眾還是願意接受張踩鈴呢?
大概是由於這個「別人」的故事足夠精彩,精彩到並非第一人稱講述也足夠讓大家笑出來。更何況很多東北人擅長把故事講得精彩,再加上張踩鈴對故事的巧妙編排,觀眾就很容易理解並笑得出來。
張踩鈴演完之後,與李誕等人有一番對話,她說喜劇裡面都有一個「傻子」,言外之意她老公就是這樣一個「完美的傻子」,可以源源不斷為她提供素材。李誕馬上也開玩笑地說,這是喜劇的一個機密。
李誕
那麼,喜劇裡面是不是都有一個「傻子」的設定呢?乍一看好像是的,最典型的就是王寶強扮演的很多喜劇人物,比如《泰囧》里的王寶,《唐人街探案》里的唐仁。
喜劇元素的產生要出乎意料,不按常理出牌,一般人不會想到和做到的事情,「傻子」卻可以「輕易」做到,讓他們按照常理出牌反倒不那麼容易。失控容易產生笑料,大部分正常人不容易失控,而「傻子」時刻都在失控。因此,這些人往往是一些喜劇片的笑料製造者。
喜劇里有一個「傻子」容易製造笑聲,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喜劇都必須有一個「傻子」形象。人人都是正常人,因為一些機緣巧合,甚至因為一些妙論洞察,照樣也可以把人逗笑,而且往往這樣的笑更合情合理,更意味深長,更值得回味。至少從《脫口秀大會》上的部分表演來看,是可以做到的。
面對張踩鈴的超常發揮,被一些人看出冠軍相的楊蒙恩在對抗賽中失利,不過也像鳥鳥一樣被暫時挽留。
楊蒙恩
| 五
這一期節目更新當天是中秋節,就在晚八點更新之時,一輪滿月已經掛上天空,清輝灑落下來。
月圓之夜人團圓,本期節目也沒有選手立刻遭到淘汰,然而就像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一樣,很快我們就會知道誰去誰留了。不管是誰離開舞台,他們都曾為我們帶來過愉悅和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