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一季《脫口秀大會》開播,成了我疫情宅家為數不多的快樂源泉。
雖然不是所有的梗都好笑,但有一群人不撕X,不做作,不談戀愛,不秀優越感,每期只是憋著勁兒逗你開心,算得上是良心綜藝了。
節目剛剛上線第一期,就有一匹黑馬橫空出世,他就是靠臉說脫口秀的徐志勝。
如果按流量來說,徐志勝就是一個純素人,素到百度百科只有兩句話,一看就是臨時加的。
徐志勝自知長得有特色是自己最大的優勢,所以他的脫口秀表演風格,就是用自揭其短的方式娛樂眾人。5、6分鐘的段子,每一句都在調侃自己的長相。
節目播出之後,徐志勝小火了一下,微博從幾千粉漲到了一萬多。
坦白說,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樣貌出眾的男孩女孩會自動獲得許多便利。特別是身處娛樂圈,顏值和人氣會成正比。背後的資本、金主也願意把資源和機會押在漂亮的人身上。
長成徐志勝這樣,哪怕正經研究生畢業,也只會讓人覺得他很需要同情。如果沒說脫口秀,大家也不知道他竟然這麼幽默風趣。
2
作為同樣長得不好看人,徐志勝的段子看完笑完之後,我會不自覺地多想一層
——那些長相不占優勢的孩子,註定會悲慘地度過一生嗎?
這個世界原本就是對那些長得漂亮的人更寬容,更抱有善意。膚白貌美、A4腰、蝴蝶背、漫畫腿、撲閃撲閃的大眼睛,都是閃閃惹人愛的標籤。而像徐志勝這樣95年長得像59年的人,天生就只配被同情。
徐志勝最打動我的一段話是,他說自己站在舞台上不說話,台下的觀眾就會笑,那一刻他知道了,什麼叫「天生我才必有用」。
我特別能懂他的這個點,像我們這些長相平平的孩子,註定就要比那些長得漂亮的孩子花費更多的時間和努力。就算一次又一次地調整自己方向和目標,還不一定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天生我才必有用」是一種自己真正感受認可和接納的心潮澎湃。
天生麗質是優勢,但長相這件事除了整形、P圖和化妝,其實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實在不太多,而且容貌這東西你越在意它,就會越焦慮。所以每當流行一種新的網紅臉時,就總會有一批孩子跟風去整形。
徐志勝的出現讓我看到,對於那些長相普通的孩子來說,幽默感可以成為他們人生最超值的加分項。
3
其實只要大家留心便不難發現,每一個群體中人氣最高的不一定是最帥氣最漂亮的,但一定是能讓大家開心的那個人。
說了那麼多,孩子的幽默感到底從何而來呢?
第一,家庭氛圍
讓孩子在幽默感的環境中長大,是培養幽默感的最好方法。就好像動畫片《小豬佩奇》中,佩奇和喬治渾身都沾滿了泥巴,豬爸爸依然會陪他們在泥塘里跳上跳下。這樣的家庭氛圍,誰會不羨慕呢?
哪怕批評孩子,同一種意思也可以用幽默的方式表達出來,不僅減少了話語中的攻擊性,也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批評。
比如,孩子不收拾房間,可以說,「剛才你的襪子小左說它們家小右又走丟了,問你能不能幫它把右右找回來……」這樣幽孩子一默,他既獲得了提醒,又加深了襪子不能隨便丟的印象。
第二,孩子幽默思維的培養
快樂是孩子天生會有的情緒,但幽默不是。幽默不是撓人痒痒的硬搞笑,幽默是更高級的思維,同樣一個笑話,有的人看完會哈哈大笑,有的人卻無動於衷,這是理解力和思維方式的不同。
所以想讓孩子能有幽默的思維,可以給孩子多看一些幽默的作品,作品的內容,建議家長都能自己先看一遍,或者能夠跟孩子一起看。這樣一是可以幫孩子鑑別,二是可以讓彼此之間更有共同話題,也更能明白對方的笑點。
看幽默作品的過程,可以讓孩子吸取到幽默的思維和詞彙,有助於表達幽默的想法。
比如,我自己非常喜歡經典漫畫《父與子》,所以也推薦給兒子看。它雖然通篇沒有一個字,但需要孩子看到後能夠理解畫中的意思,並迅速轉化到自己熟悉的場景,與之產生共鳴後發出會心的微笑。
還有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是我陪著兒子一起看的,他最喜歡其中幾個小孩想惡搞哪吒,反被哪吒惡搞的片段,因為他一看到便會直接地代入到自己身上,還總結出那些小孩的行為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第三,講笑話
快樂是情緒,幽默是方式,所以幽默是可以練的,講笑話就是練習幽默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我和兒子每天晚上睡前有一個保留項目,就是互相講幾個笑話。這些笑話可以是自己當天看到印象深刻的,也可以是自己編的。
這個習慣看似簡單,但要讓每天晚上的笑話常換常新並不容易,這需要平時自己多注意觀察生活,並且善於總結和幽默地進行表達。
我自己是平常會關注幾個笑話段子的自媒體,講的時候幫兒子過濾掉一些不合適的內容,並加上貼近他生活的改編。而兒子最主要的笑話來源就是學校里的故事書,以及跟小朋友之間發生的事。
小學生之間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被他津津有味地講出來,這本身就有足夠的喜感了。如果講的還不過癮,還可以鼓勵孩子用筆記下來。因為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所以每次看都能開心地大笑。
第四,玩搞笑遊戲
除了看、說和寫之外,跟孩子一起玩一些遊戲,也能培養孩子的幽默感。
兒子有一本包含一千個故事的繪本書,其實就是我們小時候玩過的,「誰」在「什麼地方」「乾了什麼」的遊戲。
玩的每個人任意寫一個人名,一個地名,一個行為,然後大家拼在一起共同湊成一句話。比如「孫悟空在教室里做鬼臉。」單獨看每個詞都不好笑,可湊在一起就能讓孩子笑半天。
還有一種「說反話」的遊戲也能達到這種效果,就是快速地把一句正常話里的每個字都倒過來說。比如,「我早上吃了大麵包。」倒過來就是「包面大了吃上早我」,這種遊戲不僅會莫名地戳中笑點,還能鍛鍊孩子的反應能力。
類似的遊戲也不必非得空中大塊的時間才能做,只要有心,在接送孩子放學的路上,做家務的空隙,也可以來上幾輪腦筋急轉彎,開動孩子的小腦袋,增長他們幽默的小細胞。
編輯
4
都說愛笑的孩子運氣不會太差,富有幽默感的孩子也一樣。幽默感不僅能讓孩子自己覺得心情愉快,而且還可以改善他們的人際關係,降低學業壓力對心臟、免疫系統及激素的負面影響。
除了身體上的改變,幽默感對孩子情緒心理的幫助也很大。特別是在青少年心理問題頻繁亮起紅燈的當下,每個孩子都可能遇到心裡過不去的坎兒,如果是富有幽默感、懂得自嘲的孩子,或許就會把它當作一個笑話拿來跟父母老師分享,也變相地保護了孩子遇事不鑽牛角尖,不走極端,放自己一條生路。
自從今年第一期的《脫口秀大會》播出後,已經有不少人跟我一樣mark到了徐志勝。他明明那麼普通,偏偏這麼好笑,他用自己的幽默和自嘲,贏得了所有人的好感,他也再次用實力證明,什麼是「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所以,即便一個孩子的長相像徐志勝那樣不符合大眾的審美,但幽默風趣仍然可以成為其獨一無二的特質。這種特質,即便陷入人生低谷也一定會幫助孩子擺脫困境,閃閃發光。
而當幽默成為了一種習慣,它就會成為孩子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讓孩子相對擁有一個樂觀、愉悅的人生。
PS:
作為一個從小愛看笑話,
做過一年喜劇雜誌編輯的人來說,
自我解嘲可能就是我活著的最大動力了。
顏值欠費人生艱難,
所以就心大一點,
不要什麼事都放在心上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84205738_348493-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