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歲的老張有說不完的煩惱,老伴一年前去世,唯一的兒子失業了,家庭也不和睦,更讓老張感到痛苦的是,健康也出現了問題,一年的時間裡,他先是被查出2型糖尿病、高血壓病,然後又突發心梗,好在就診及時,通過搶救,醫生給老張植入了兩個心臟支架,這才救了他的命。
雖然活下來了,但是老張的生活質量卻很差,平時做點家務,走點路都感覺身體要崩潰了一般。
老張感慨,現在活得難受,死又死不了,真是太痛苦了。
其實,像老張這樣的老年人,並不在少數,人老了,夢想無非是家庭和睦,子女事業有成,孝順有加,當然,更重要的是有個好身體,還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生活能夠自理,正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其實,到了七十歲以後,能不能長壽,通過日常的表現就能發現,七十歲後,擁有長壽體質的人,往往有這8個表現,占一個也很不錯!
第一,七十歲後,還能堅持做家務的老人,更易長壽
《英國醫學期刊》研究指出,哪怕只是做飯洗碗這種程度的運動,只要每天堅持的時間夠久,也能有效降低死亡風險。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發表在《美國老年醫學會雜誌》上的研究顯示,與基本不動的人相比,每天從事30分鐘疊衣服、拖地等輕微活動的參試者,死亡風險降低12%。
不要小看做家務,每天堅持做家務,其實就是在堅持運動,做家務與堅持走路的獲益是相同的。
做家務不僅能鍛鍊身體,也能客觀反映出身體的健康狀況,換句話說,只有身體硬朗的人才能堅持做家務,想想看,若是一個人癱瘓在床,或是飽受各種重病的困擾,他怎麼可能有力氣去做家務呢?
第二,七十歲後,能堅持學習的老人,更易長壽
認識一個老醫生,都八十五歲了,還在查文獻每天努力學習新的醫學知識,很多人會說,都到這個年紀了,還這麼拼,有這個必要嗎?
人活到老學到老,堅持學習,一直讓大腦保持在一個活躍的狀態,那麼無疑會減緩大腦衰老的速度,讓老年人不易罹患老年痴呆,眾所周知,七十歲以後,老年痴呆是老年人面臨的最大殺手之一。
第三,七十歲後,能堅持社交的老人,更易長壽
到了七十歲,很多老人把自己關在家裡,孤獨地等待死亡;也有一些老人,即便到了七十歲,心態依然很年輕,他們走出家門,堅持社交,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參加社交,意味著老年人有自己的圈子,在與人社交的過程中,大腦也會比較活躍,罹患老年痴呆的風險會降低。
第四,七十歲後,能保持良好心態的老人,更易長壽
年齡大了,你不可能事事順心的,你不可能一點疾病都沒有的,人是肉體凡胎,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要有好的心態,優雅地老去。
若是你沒有好的心態,你會因此陷入悲傷、焦慮、抑鬱、憤怒的惡性循環。
第五,七十歲後,精神氣好的老人,更易長壽
人年齡大了,其實活得就是一個精神氣。
你會發現,那些精神抖擻的老人,往往更易長壽,精神抖擻,是身體硬朗的一種表現,換句話說,一個老人若是疾病纏身,那麼他的精神狀況也會很糟糕。
第六,七十歲後,能堅持走路的老人,更易長壽
對於七十歲的老人來說,很多運動強度太大,危險係數高,不適合繼續做,但是走路則不同,走路是非常適合老年人的一種運動。
堅持走路有利於身體健康,反過來,一個身體健康的老人,那麼走路會走的更穩,走路時也沒有其他異常的表現。
第七,七十歲後,依然有自己興趣愛好的老人,更易長壽
大家能夠發現,很多老年人退休以後都開始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有的老人愛畫畫,有的老人愛書法,有的老人愛跳舞,有的老人愛音樂,這些都是非常健康的愛好,它們能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建議一直堅持下去。
第八,七十歲後,能保持良好生活習慣的老人,更易長壽
良好的生活習慣,直接決定了健康,若是你長期吸煙、酗酒、熬夜、暴飲暴食等,那麼要想長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越是年輕的時候保持好的習慣,老年階段就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