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7年,日本關白豐臣秀吉頒布了《伴天連追放令》,宣布驅逐外國傳教士,從此日本開始了長達二百多年的閉關鎖國。在此期間,外部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此時的日本與中國的明清兩朝一樣,閉上眼就以為自己天下無敵,殊不知早已被人家反超並遠遠拋在了後面。
從15世紀開始,歐洲國家就憑著堅船利炮在世界各地瘋狂搶占殖民地。到了19世紀中期,世界上的主要落後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喪失了獨立地位,連被譽為「東方巨龍」的中國也沒能例外。
當時美國國力正在不斷上升,看到海外貿易利潤豐厚,美國人自然也很心動。可放眼全球只有那麼多「蛋糕」,而歐洲國家已蠶食掉了其中的主要部分,所以美國人只好把目標瞄準了尚未被歐洲人看上的日本。
1853年7月8日,日本江戶灣的浦賀及神奈川民眾看到了四艘全身黑色,冒著黑煙的怪船停泊在附近海上。由於日本人從未見過這個樣子的船,於是便給這四艘怪船起名叫「黑船」。後來他們才知道,這幾艘模樣古怪的「黑船」來自遙遠的美利堅。
當時來到日本的這四艘「黑船」都是軍艦,分別是:排水量2450噸的蒸汽動力護衛艦「薩斯喀那號」、排水量1692噸的蒸汽動力護衛艦「密西西比號」、排水量989噸的風帆動力護衛艦「普利茅斯號」、排水量882噸的風帆動力護衛艦「薩拉托加號」。
這四艘軍艦都是木殼船,上面共配備了六十多門不同型號的大炮。這些裝備別說放在現代,就是放在19世紀後期都不夠看。可19世紀中期的日本比當時的中國還要落後幾個段位,整個江戶灣的海防炮能與軍艦上的火炮看齊的只有約二十門。
面對實力上的巨大差距,日本人在經過數日思想鬥爭後終於決定妥協,允許軍艦上的士兵登岸。
美國人上岸後立即提出了通商要求。日本人不想通商,但又不敢得罪美國人,於是便找藉口說這個事情不僅需要天皇同意,還要跟各地親藩勢力商議,一時半會兒還沒法答覆,要不明年春天你們再來吧。美國人覺得這個理由說得過去,而且自己這邊只有幾百人,真干起架來保不准還會吃虧,於是便答應下來。
1853年2月13日,美國人再次來到江戶灣。為了確保日本人「履約」,美國人這次開來了七艘軍艦。看到美國人來勢洶洶,日本人便明白這回拖不過去了。
1854年3月31日,日美雙方在神奈川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又稱《神奈川條約》)。條約的主要內容是:日本同意對美國開放下田、函館兩處港口;美國艦船可以在這兩個地方進行物資補給;給予美國最惠國待遇。
《日美親善條約》打破了日本關起門來安享太平歲月的美夢,也讓日本人看到自己與外面世界的巨大差距。此後,日本人提出「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的口號,開始發奮圖強,全面向西方先進國家學習。
僅用了40年時間,日本就從一個蠻荒落後的封建國家轉型為具有軍國主義色彩的資本主義國家,並在1894年的甲午戰爭中擊敗清朝,從而成為東亞第一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