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碩士被丈夫譏諷:你一個研究生,連個孩子都教不好,真丟人

2019-12-12     軼工坊

父母輔導上小學的孩子寫作業被氣到不行的事情,在我們身邊常常發生。所以我們看到,只要是小學生家長在一起聊天,多是在抱怨陪孩子學習很苦很累。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孩子學習成長的一個關鍵階段,如果小學六年得到了很好的引導,孩子就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較高的思維水平。另外,小學也是培養孩子求知慾、興趣點、觀察能力、閱讀習慣的重要時期。


小學這麼重要,家長們當然非常重視。正因為家長們都很重視,才很容易急火攻心,於是一不小心就傷了孩子,也傷了自己。有些家庭甚至會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而出現夫妻不合的現象。

比如葉女士的家庭,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家庭成員關係和諧,她也很少與丈夫拌嘴。不過,在孩子進入小學後,夫妻間經常發生齟齬。她兒子寫作業注意力比較難集中,作業質量不高。陪兒子寫作業,是葉女士每天的「噩夢」。雖然她幾乎每晚都陪在孩子身邊,但效果依然很不明顯。而她丈夫,不僅不體貼她的辛苦,反而覺得她在輔導孩子學習上不夠用心。


孩子到了二年級,夫妻間吵架的頻率更高了。擁有碩士學歷的葉女士經常被丈夫譏諷:「你一個研究生,卻連上小學的兒子都教不好,說出去丟不丟人?」有一次她被說急了,對丈夫大聲吼到「你有本事你來教」。

她難過地說:「教孩子的事,基本上我全包了,原因就是我學歷高,有研究生文憑,丈夫說自己文化程度沒我高,就不過問孩子的學習」。不過問也就罷了,關鍵是葉女士的丈夫還經常否定葉女士的教育方式,給葉女士的施教增加了重重阻力。

「有時候我跟孩子說話的語氣重了,他就說我對孩子太狠了,不夠溫柔;可如果我對孩子輕言細語,他又說我沒有威嚴,管不住孩子」,葉女士說起自己的丈夫,一肚子怨恨,「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丈夫總拿我出氣,這日子真的沒法過了」。


類似的現象在不少家庭都出現過。如果夫妻中有一方學歷較高,或從事教育行業工作(在中小學或高校當教師),就幾乎承擔了教育孩子的全部責任。

筆者有位朋友,是一位中學教師,輔導孩子的任務就全被他包了下來。與葉女士一樣,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或作業完成質量不好,他就會被妻子責罵、譏諷。

不否認,學歷較高或從事教育行業,可能在培養孩子方面更有優勢。但這也只是一個機率問題,並非絕對。現實中有很多學歷不高的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培養得非常優秀;也有不少學歷高的父母,孩子被培養得一塌糊塗。


再者,就算高學歷的一方教育孩子的水平較高,也是獨木難支。家庭教育是很複雜的,需要父母雙方打好「配合戰」:一方是「主攻手」,另一方就應該是「副攻手」。如果一方在苦力戰鬥,另一方卻在死命拆台,那麼教育好孩子只會是「鏡花水月」、「空中樓閣」。

很明顯,葉女士的家庭,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一邊是葉女士的努力付出;一邊是葉女士丈夫不停地否定。試想一下,當兩個人為教育分歧而爭吵時,他們孩子的內心會是一個怎樣的感受?或許孩子自己也會情緒崩潰吧。


孩子的教育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父母雙方負有同等的責任。所以夫妻雙方應該提前做好分工,在教育態度不一致時,不要在孩子面前針鋒相對,而是私下裡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夫妻雙方也應該有同理心,若一方與另一方發生分歧,不要急著去指責對方,而是先體諒下對方的處境、反思下自己的行為,再進行心平氣和的​溝通。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態度也影響著孩子的態度。如果父母都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又怎麼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優秀的孩子出自優秀的家庭;優秀的家庭一定充滿著正面、積極的情緒;而家庭中正面、積極的情緒都是有「夫妻同心」這個基礎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oAR_m4BMH2_cNUgtCS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