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言候扶持靖王上位,是對梁帝最狠的報復

2023-12-18     掌柜講歷史

原標題:《琅琊榜》:言候扶持靖王上位,是對梁帝最狠的報復

梅長蘇來邀請言候幫助他一起扶持靖王時,他沒有很多的言語,只是兩次問了:候爺,你可願意。

而言候堅定地說了兩個字:願意。

「君子一諾,生死相隨!別的不足掛齒。」

讓我們看到了言候身上的深明大義,正直無私與重情重義。

站在立場上說,言候根本沒有幫靖王的理由。言候自己也說過:

朝局混亂,後宮兇險,人心叵測,陛下偏私,在此情形之下,靖王對譽王並沒有勝券。我安居府邸,好歹算是一個富貴閒人,你卻讓我捲入一場並沒有勝券的爭鬥當中。

當今的皇后是我胞妹,譽王是皇后的養子,你讓我幫著靖王去對付譽王,於情理不合。

可最後為什麼還是答應了。

因為心寒,因為失望,因為恨。因為不想讓大梁江山社稷被這樣無情無義之人所統領著,因為心中的那腔熱血依然沸騰。

奪妻弒愛之恨

年輕時候都言候何嘗不是和當初的林殊如今的梅長蘇一樣,一腔熱血,精忠報國,所做的一切只為了江山社稷,只為了百姓能過上好日子。

那時的他和如今的皇帝蕭選,還有林殊的父親林燮,一起打拚天下,一起許下諾言,只為實現自己心中的壯志理想。

當時他們三人從小一起讀書,一起練武習文,一起共平大梁危局時,大家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好兄弟。當初他們三人曾經在一起發過多少次誓言,要同患難共富貴,要生死扶持永不相負。

一起長大的情誼,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互相扶持,互相成就,這種情誼是何等的可貴啊!

而這一切都在蕭選當上皇帝之後全然變了。他變得多疑,變得狠心,變得自私。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他身邊奪走了林樂瑤。

林樂瑤是林燮的妹妹,和言候兩情相悅,才子佳人,多麼相配的一對,只等著結婚大喜,天作之合。

可這一切都被當上皇帝之後的蕭選狠心破壞。他將林樂瑤從他身邊搶走,讓一對有情人生生分離。

當時的他已經成為了皇帝,皇權至上,誰也不敢忤逆。而在蕭選的心中,也全然忘記了當初言候相扶的情誼,也忘記了一起長大的感情。

自古君王多無情說得一點都沒錯,無論當初怎樣怎樣好,無論當初自己怎樣相幫,無論當初是兄弟還是朋友。皇權之下,只有君臣,再無別的關係。

因為那至高無上的皇權以及對樂瑤的那份情意,他忍了下來。他想著只要樂瑤在他身邊能夠幸福,安穩地度過一生,即使不在自己身邊,也可以釋懷了。

可事情又哪是他想的那樣簡單。

因為謝玉和夏江的陷害,使得七萬赤焰軍全都魂斷梅嶺。當初的兄弟林燮大哥,天才少年林殊,一代賢王蕭景禹,還有聽聞噩耗相繼離去的宸妃和晉陽長公主。

因為這一次的陷害,他失去了他最在乎的人和身邊眾多好友。而他到底有多愛林樂瑤呢!

在林樂瑤被皇帝搶走後,他開始慢慢地心死。後來娶妻生子後,對妻子也不怎麼上心。連自己兒子的名字,也和樂瑤的兒子名字反過來諧音,並且籌謀多年,想著殺了皇帝滅口,只為宸妃樂瑤報仇。

時隔十多年過去,他仍然沒有忘記這份心志,也沒有忘記自己對林樂瑤的那份情意。如此重情重義的人,實在是少有的長情之人。

赤焰案之心寒

當初蕭選稱帝時,林燮帶領的赤焰軍是大梁國戰鬥力最強的軍隊。當時的林殊,金陵成為最耀眼的天才少年,小小年紀就成為了赤羽營少帥,隨著父親到處征戰,軍功無數。

林樂瑤之子蕭景禹是難得的一代賢王,是得到朝上朝下無數人稱讚。一心只願江山繁華,百姓安康,有著一顆濟世救國的心。

然而就是這樣一代賢王,奈何生在最是無情的帝王之家。自古以來,在皇室之中,先君臣後父子。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位涼薄的皇帝,親手給自己對兒子送上了毒酒,不為別的,只為了心中的那份疑慮。

祁王蕭景禹看到這份毒酒,只說了八個字:父不知子,子不知父。就喝了下去,可見當時他的內心是何等的淒涼啊!

自己的父親二十多年來從未真正了解過自己,如果了解,就不會相信自己會謀反。而自己也何嘗真正摸透過父皇的猜疑與心狠,自己的親生父親對兒子也能真正地下狠手。

都說坐上這個位置後,無論是誰都會變,變得無情,變得自私。可人都心畢竟還是肉長的,自己的親兒子,扶持自己走上皇位的同袍兄弟,如果多一份信任,被冤枉時能相信他們,將他們傳回京城調查一番,悲劇也就不會發生了。

七萬赤焰忠魂盡葬梅嶺,看似是被謝玉和夏將所陷害。實則是死於梁帝的那份猜忌之心。自古以來,皇帝最忌諱的就是功高震主,梁帝都心裡也早就有了這份心思,生怕林燮帶領的赤焰軍有一天會造反,威脅到自己最尊貴的皇權。

他的心裡早就有了除掉赤焰軍的打算,只是需要一個由頭,所以當謝玉和夏江給了他這個藉口時他就順水推舟地默許了他們的計劃,正是因為心中的那份猜忌,所以他心甘情願地被蒙蔽。

也許他明白,赤焰軍並不會造反,林燮並不會背叛他,可是只要有一點點這樣的小火苗,哪怕是根本不存在的火苗,只生根在自己的心裡,他也絕不允許它存在。凡是對他的皇權有威脅或者是潛在的威脅時,他都要提前清理,以絕後患。

這也正可以看出他的涼薄,為了心裡的猜忌,讓七萬赤焰軍,自己的兒子,自己的枕邊人,昔日的好兄弟,全都為之疑心陪葬。

而言候正是見證了他的自私與涼薄,心寒至極,所以選擇遠離朝堂,一心只顧求仙問道,朝堂諸事與他再無瓜葛。

其實以他的能力,在為守護大梁,創建繁華江山的過程中絕對是不可缺的存在,而後自己也能實現更高的理想。

然而他看破了一切,看到皇帝如今所做的事,他已經徹底心寒,對他再無抱有半分念想,他的心裡對他只有失望與恨了。不能給到他報復已是心痛,那還有心思在朝堂為他效力呢?

一句血雖未冷,心卻已寒表達了他的全部失望。

一腔熱血難平

梅長蘇曾這樣稱讚言候:「這名使臣年方二十,手執王杖櫛節,只帶了一百隨從,絹衣素冠穿營而過,刀斧脅身而不退,大渝皇帝感其勇氣,令人接入王庭。他在宮階之上辯戰大渝群臣,舌利如刀。這種利益聯盟本就鬆散不穩,被他一番活動,漸成分崩離析之態。我王師將士乘機反攻,方才一解危局。如此使臣,當不比藺相如失色吧?」

年方二十歲的言侯,才華橫溢,能言善辯,胸懷天下,志在家國,拼著視死如歸的勇氣,帶著不勝不休的決絕,一腔熱血,為保家國,面對敵人,不慌不忙,視死如歸。

當年的他就和當年的林殊一樣,一腔熱血只為保家衛國,只為黎民百姓能過上好日子,他和林燮一起扶持蕭選上位,本以為從此能夠一起實現當初的諾言,生死相持永不相負,可這一切終究敗給了皇權二字。

在經歷過橫刀奪愛和赤焰軍事故之後,他對朝廷對皇帝已經徹底心寒,於是退隱朝堂,一心只管求仙問道,做一個富貴閒人。

然而十年飲冰,仍然澆不滅骨子裡的那份熱血。就如十三年後的林殊變為梅長蘇後再次歸來,容貌聲音世事全變,可他那份赤子之心依舊沸騰,那不是誰的命令,而是已經刻入骨子裡的東西,是一種使命在召喚。

正是因為言候對皇帝,對太子和譽王皆已心寒,所以才會答應輔佐靖王。他和梅長蘇一樣,骨子裡希望百姓能安居樂業,大梁的江山需要一個有情有義的人來領導,不應該由一個眼中只有皇權沒有百姓的人來糟蹋。

靖王就像當初的祁王蕭景禹一樣,有情有義,一心只願江山繁華,他始終不忘記自己的心志,相信這樣的領導者也不會容易被皇權所愚弄。

還有就是,只有輔佐靖王,為赤焰軍翻案才有可能。當初靖王和赤焰軍和林殊惺惺相惜,有著共同的目標理想,他心中一直堅信著一心為國的赤焰軍絕不會謀反。所以為赤焰軍翻案也是他一直以來的目標,是大家共同的目標。

言候的這一生終然命運多舛,到仍然有情有義,不忘情義,不忘理想,一切只為對得起自己的心。他的兒子豫津毅然如此,通透且有情有義,斷然對得起言這個姓氏。

在這個世上,不是有多大的成就才算真正的成功。最難得的就是面對一切誘惑,仍然能保持初心不改,一念心思走到底,對得起曾經的自己,對得起現在的自己,也對得起自己生命中所有出現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ddd7402ef6caa18f46563868ca466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