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立秋,涼颼颼,今年8月8日立秋,需要注意什麼?早了解早受益

2023-07-28     市井覓食記

原標題:早立秋,涼颼颼,今年8月8日立秋,需要注意什麼?早了解早受益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步入大暑後,也就意味著距秋天也不遠了,八月八日正式迎來今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時節。在夏秋過渡的這段期間,自然界也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著,慢慢向秋天轉變、靠近,就如《管子》中曾提到「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要從夏長進入秋收了,無論是人體,還是農業都在無形之中受著影響和改變。

立秋作為夏秋的分界線,是秋季的開端,自古以來人們對其都是較為重視的,尤其是今年的立秋還與往年大不同,按照老傳統的劃分具有三個顯著特點,具體是啥?又需要提前注意哪些方面,以便自己健康順利入秋?建議了解一下!

第一個特點:今年屬於「早立秋」

二十四節氣在陽曆日期上基本是固定的,最多會前後波動一兩天,像立秋一般就是8月7、8或9日這三個日期。但立秋不只是看陽曆時間,還要結合著農曆時間去看,按照古人的說法,立秋是分早立秋和晚立秋的,如果立秋是在農曆六月里,就屬於早立秋,若是在農曆七月里,則屬於晚立秋。

今年由於是雙春年,還是閏二月,故而農曆日期上的立秋要比去年提前大半個月,在農曆六月二十二日就立秋了,所以今年的立秋就屬於是標準的「早立秋」。農村老人們稱之為"早立秋,穿衣秋",寓意著秋天的到來會相對較早,需要注意適時增添衣物,不能受了風寒。

這立秋分早晚也不是隨便分的,據古代人一年又一年的觀察總結,早立秋和晚立秋在天氣表現上是不同的。每逢早立秋,立秋後的天氣一般都會比較涼爽一些,若是晚立秋,那天氣多半還會持續炎熱上一段時間,農諺里「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便是對這種說法的總結。

至於這種說法是否完全合理、符合事實,還是有待驗證和考證的,畢竟現今的天氣變化莫測,沒有誰能一口咬定未來天氣是真的涼快或炎熱。

另外,類似於早、晚立秋的俗語、民諺還有不少,比如「六月秋家家丟,七月秋家家收」、「六月立秋難喝白粥,七月立秋米糧成丘」等等,大意都是在表達,若是早立秋天氣轉涼,對莊稼收成就會有影響,可能秋收會減半。

第二個特點:今年屬於「閉眼母立秋」

俗話說「公秋爽,母秋凶」,老祖宗們對立秋的劃分除了早、晚外,還分為「公秋」和「母秋」。具體的區分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根據立秋節氣的農曆日期的奇偶數來分辨,在傳統文化中奇數為陽,也就指的是公秋,而偶數為陰,也就指的是母秋,按照這種方法,今年的立秋自然是屬於母秋。

另一種方法則是按照進入立秋的準確時間點所在的晝夜來劃分,如果入秋的時間點位於白天,那白日為陽就屬於公秋,如果是在夜晚,黑夜為陰那就算是母秋,又因為夜晚大家都是閉眼睡覺的狀態,所以人們也將母秋稱為「閉眼母立秋」。今年立秋的準確時間是8月8日2:22:41,也就是凌晨兩點,屬於閉眼母立秋。

第三個特點:今年屬於「秋包伏」

三伏天是與二十四節氣緊密相連的,因為「夏至三庚數頭伏」,伏天恰好處於夏至到立秋這四個節氣之間。而三伏里的末伏也就與立秋的有著前後關係的變化,末伏如果是在立秋之前開始,人們將其稱為「伏包秋」,如果末伏在立秋之後,那指的便是「秋包伏」。

今年末伏的時間在8月10日,是在立秋的後兩天,這也就代表著今年屬於「秋包伏」。在民間有流傳「秋包伏熱到哭,伏包秋涼悠悠」,也就是說「秋包伏」因為在立秋後至少還要過至少十幾天的伏天,甚至還會出現「秋老虎」的情況,所以還要再熱上一段時間,但若是遇上「伏包秋」,那過了立秋之後天氣很快就會變得涼爽了。

記得注意三點:

1、提前滋養身體

進入立秋後,天氣就會逐漸開始轉變,降水量有所下降,空氣濕度也就有所減少,但氣溫還不會驟然降低,尤其是今年秋包伏,還會再熱上一段時間。

在這樣的乾燥的環境生活,就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心神不寧、頭髮枯黃、皮膚皸裂等狀況,所以這時的身體就更需要一些營養物質來滋養,像吃一些銀耳、雪梨、黑芝麻、山藥等食材,營養豐富,滋潤解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調節身心狀態,讓身體也平穩的進入秋天。

分享一道適合立秋前後多喝的【雪梨五白湯】,香甜滋潤,營養美味:

所需食材:銀耳、雪梨、百合、蓮子、山藥、枸杞

第一步:銀耳提前泡發,蓮子、百合洗凈加水泡半小時,雪梨、山藥去皮洗凈切塊。

第二步:電飯鍋接清水,倒入銀耳、蓮子煮半小時。

第三步:鍋中倒入梨塊、山藥塊、百合,攪拌均勻,燉煮10分鐘。

第四步:倒入枸杞,放冰糖攪勻,再燉煮10分鐘即可。

2、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在換季的時候,切記要學會忌嘴,因為這個時期的身體抵抗力相對會弱一些,特別是腸胃會較為敏感,再加上秋季天氣多乾燥,對於辛辣、刺激的食物儘量能少吃就少吃。不然,很有可能引起腸胃不適和體內上火等問題,冷飲、雪糕一類冰涼的食物最好也不要吃了,容易積攢寒氣,正式進入秋冬天后,就很容易生病,影響健康了。

3、早睡早起多運動

夏季由於氣溫影響,可能會導致大多數人的睡眠時間縮短,總會熬夜晚睡,但在立秋之前,一定要提前調整自己的睡眠狀態,最好每天早一點上床準備入睡。只有休息好、睡眠充足,把每日的疲憊感統統掃除,在進入秋天后,才不容易被所謂的「秋乏」、「秋燥」困擾。

另外,夏季容易出汗,大家多會選減少運動,做到「能不動就不動」,可這樣也就導致了身體機能下降,身體狀況、免疫力也大不如從前。如果,想讓自己健健康康的過秋天,那立秋前就可以慢慢恢復運動鍛鍊了,這時的天氣早晚多少也會有些涼意了,剛好適合運動,可以更好的提高身體抵抗力,也有助於睡眠。

——老井說——

在伏天到立秋這段時間,都要記得每天多喝水,及時補充水分,才不易中暑或是上火,有時間的話也可以多煮些綠豆湯、銀耳湯之類的飲用,補水營養。另外,也要多注意自己的情緒,這段燥熱的天氣會讓人容易變得心煩氣躁,所以要隨時控制住自己的個人情緒,避免氣大傷身以及引起其他禍端。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a2f5ae376b2fc8d891d9b6a0a518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