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擦邊」降價,樓市距離復甦還差幾步?

2023-12-09   地產情報站長

原標題:開發商「擦邊」降價,樓市距離復甦還差幾步?

臨近年關,復盤一下樓市,發現2023年比2022年還不景氣。

政策出台了不少,但市場一直反反覆復,房子就是賣不出去,很多地方的膽子越來越「大」了,降價促銷,以價換量,紛紛不在話下。

最近,江蘇蘇州住建局回復網友諮詢時,明確提到新房銷售不得高於備案價,低於備案價的,則不受限制。

深圳雖然要求房價不得低於備案價的85%,但架不住開發商路子野,竟然搞出了0.5成首付。

01 開始擦邊

樓市的現狀,依舊不景氣。

儘管高層不斷表態,但暖意尚未傳遞到樓市的最底層,多地市場仍在下探。

最近,網上流傳出一張蘇州市相城區回復網友諮詢問題的圖片,信息回復的承辦單位為相城區住建局——

「目前,蘇州市商品房實行一房一價,申領銷售許可前先進行價格備案。實際銷售價格不得高於備案價銷售;低於備案價銷售的,低於備案價的幅度,暫無相關限制。」

換言之,蘇州新房降價不再受到備案價的影響。

12月7日,蘇州高新區住建局回應了這則傳聞,工程人員稱,「樓盤銷售的房源本身屬於商品,如果不允許開發商降價促銷,有可能導致企業資金鍊斷裂,項目出現爛尾的風險。」

開發商降價促銷,並不是什麼稀奇事,蘇州這次只不過是把這事搬到檯面上。即使是在深圳這樣嚴控備案價的一線城市,照樣有開發商以價搶量,甚至不惜打「擦邊球」。

位於深圳龍華區的住宅項目富基·雲瓏府,最近被曝出「0.5成首付,剩餘2.5成由開發商墊付」的活動——據了解,該活動購房者可以先付0.5成首付,然後再與開發商簽訂另一份協議,把剩餘的2.5成首付分散到後續月供中。

按照0.5成的首付比例,有些小戶型的首付甚至不到50萬。

不過,這樣的操作屬於「陰陽合同」,開發商當然不能承認——12月7日晚間,富基·雲瓏府在其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否認「0.5成首付」的促銷活動。

然而,坊間傳聞並非空穴來風,據財聯社報道,該項目給出兩種促銷方式,一種是總房款按備案價的7.7折計算,首付正常最低3成;另一種是按照房屋備案價原價計算,首付3成中,購房者只需支付0.5成。

富基·雲瓏府之所以火速否認,大機率是因為被罰怕了……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這家開發商第一次擦邊了,今年9月,富基·雲瓏府曾推出「買一套送一套「的營銷噱頭,即購房者購入一套項目房源,可選擇該開發商在東莞黃江開發的另一住宅項目富基·雲山湖的新房首付一套。

只可惜,開發商的想法還沒實施,就緊急被深圳官方約談,順帶著罰了一筆錢。

其他項目的開發商雖然沒有這麼野,但降價促銷已是常態——同樣是在深圳地區,位於龍華的眾福紅山印,開盤就促銷,折後均價7.7萬/㎡;位於龍崗的龍崗新霖薈璟,開盤打九折,另外贈送5年的物業費和停車費;位於坪山的蔚藍左岸花園,官宣最低85折。

幾乎所有的開發商都選擇了降價,大打價格戰。

02 各走各的

今年的救市政策,出得格外的勤。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月至11月,全國有200餘省市(縣)出台房地產調控政策超600次,多數城市限制性政策基本放開。

即使是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也在陸續鬆綁。

以北京為例,隨著「認房不認貸」政策的鬆綁,樓市需求開始逐步得到釋放,近幾個月的二手房成交量處於上升態勢。市住建委網簽數據顯示,11月北京二手住宅網簽量為12545套,環比增長17.8%。

但市場依舊處於買方市場,賣家選擇以價換量,11月,北京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降0.48%,同比下降0.47%。此外,賣家還會額外承擔一部分交易費用,例如經濟適用房這類政策性房源的「轉商費用」,此前幾乎都是由買家承擔,現在則是由賣家負責。

而在深圳,繼9月取消「認房又認貸」政策後,11月深圳再發新政,調整普宅認定標準,同時將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從原先的70%下調至40%。

據深圳中協統計,11月深圳二手房錄得4305套,環比增長率15.8%;與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長率為61.7%。儘管深圳二手房成交量尚未達到5000套的榮枯線,但樓市回暖信號已經初現端倪。

然而,與樓市回暖訊號不符的,是賣方市場依舊不樂觀。

數據顯示,截止2023年12月1日,根據四大行(貝殼找房、樂有家、中原、看房網)公開掛盤出售數據統計,深圳共掛牌出售房源179997套(存重複房源,後同),對比11月1日統計的1750001套掛牌房源,環比增加4996套,增長率為2.9%。

與此同時,深圳業主仍在降低自己的預期價位,二手房報價持續下滑。

據中原地產研究院最新監測數據,12月統計的有效片區共有85個,其中共有61個片區掛盤均價出現下滑,3個片區均價不變,21個片區掛盤均價上漲,房價下滑片區占比總量的71.7%。與上個月相比,掛盤均價下滑的片區多了4個。

樓市回暖和房價下降,屬於各走各的。

03 結語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買賣雙方已經陷入「信息繭房」。

這跟樓市的長期低迷有關,大部分人對房價喪失了信心,從而對樓市產生負面情緒和不信任。在這樣的情況下,老百姓接收到的信息幾乎都與房價下降有關,悲觀情緒持續蔓延。

這樣的情況,估計要持續到明年三四月份,一來是市場需要時間來反應,政策落地生效也需要時間,包括現在的二手房掛牌量也需要時間來消化,等到下一個「小陽春」到來,就能夠看到樓市的真章了。

但是樓市是否能復甦,還得看明年的經濟能不能起來,老百姓有沒有勇氣把口袋裡的錢掏出來。

畢竟,經濟才是樓市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