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朝敗給阿拉伯帝國的真實原因

2022-03-30   歷史百家匯

原標題:揭秘唐朝敗給阿拉伯帝國的真實原因

恆羅斯之戰是發生在唐朝最鼎盛時期的一場戰役,當時的歐亞大陸上還有兩大強國就是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帝國。所以唐玄宗的安西都護府與當時的阿拉伯帝國和部分中亞小國的聯軍發生的這次大規模戰就相當於強強碰撞。這也是阿拉伯在多年的大唐邊界衝突中唯一獲勝的一次戰爭。

阿拉伯的崛起,發生在唐高祖時期,也就是李氏的第一代。而到李氏的第五代、唐玄宗李隆基這個時期,阿拉伯人已經走出半島,擴大成為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空前大帝國。

也正因這個緣故,包括波斯在內的許多國家,面臨大食人入侵之際,都曾向大唐求救。尤其是信奉佛教、祆教的中亞國家,面臨穆斯林種族滅絕與文化滅絕式的進攻,確實很恐慌,向東方的大唐求助,是唯一的辦法。750年,高仙芝奉命出軍,擊破親附吐蕃的車師國,俘虜其國王。

老高在中亞威名遠揚,大唐軍事聲譽亦達高峰。也就在同一年,高仙芝以西域藩國石國「無番臣禮」為由,再度征討。雖然如此,高仙芝的欺詐手段卻在西方引起了公憤,石國王子將此遍告各國,引起諸胡的憤慨,於是胡人就去找阿拉伯人(大食國),約其共同進攻安西四鎮。

當時的大唐軍隊,有點象眼下的美軍,是當時的高科技軍團。人少卻戰鬥力很強,強弓勁弩配合騎兵,完全可以以少打多。阿拉伯人即便人數數倍於唐軍,也只能與唐軍騎兵打個平手。所以戰事一度持續五天,都難以分出勝負。

然而在這個時候,唐軍中的番兵出現問題了,一個叫做葛邏祿的部族部隊突然叛變,從背後包抄唐軍,切斷了唐軍步兵與騎兵的聯繫,事出突然,唐軍內部立即發生混亂——阿拉伯人立刻抓住時機,以重騎兵發起突擊。這個時候,高仙芝終於扛不住了,他向安西方向撤退。

當時一支叫拔汗那(吉爾吉斯)的盟軍也潰退,潰兵車馬堵塞道路,高仙芝的副將殺死百餘人,這才得以率先通過——最終這支兩萬人的唐軍,倖存者僅數千人。所以,在751年發生的怛羅斯之戰,深刻影響了中亞地區乃至中國西北的民族分布、文化分布,所造成的影響,延續至今。